康復技術操作規範簡介 概要

2023-02-09 14:39:05 字數 4836 閱讀 7163

一、關節鬆動術

**者在關節活動允許範圍內完成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手法操作技術,具體應用時常選擇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作為**手段。關節鬆動技術類似於我國傳統醫學中的手法**(推拿術或按摩術),但在理論體系、手法操作及臨床應用中,兩者均有較大的區別。

【適應症】

1.任何因力學因素(非神經性)引起的關節功能障礙,包括:

2.關節疼痛、肌肉緊張及痙攣。

3、可逆性關節活動降低。

4、進行性關節活動受限

功能性關節制動。

對進行性關節活動受限和功能性關節制動,關節鬆動技術的主要作用是維持現有的活動範圍,延緩病情發展,預防因不活動引起的其他不良影響。

【禁忌症】

1.關節活動過度。

2,關節因外傷或疾病引起腫脹(滲出增加)

3.關節的急性炎症。

4.關節部位的惡性腫瘤。

5.未癒合的關節內骨折。

【儀器裝置】

不需要裝置。

【操作程式】

1、患者體位**時,患者應處於一種舒適、放鬆、無疼痛的體位,通常為臥位或坐位,盡量暴露所**的關節並使其放鬆,以達到關節最大範圍的被動鬆動。

2、**者位置**時,**者應靠近所**的關節,一手固定關節的一端,一手鬆動另一端。

3、**前評估手法操作前,對擬**的關節先進行評估,分清具體的關節,找出存在的問題(疼痛、僵硬)及其程度。根據問題的主次,選擇有針對性的手法。當疼痛和僵硬同時存在時,一般先用小級別手法(ⅰ、ⅱ級)緩解疼痛後,再用大級別手法(ⅲ、ⅳ級)改善活動。

**中要不斷詢問患者的感覺,根據患者的反饋來調節手法強度。

4、手法實施

(1)手法操作的運動方向:操作時手法運用的方向可以平行於**平面,也可以垂直於**平面。**平面是指垂直於關節麵中點旋轉軸線的平面。

一般來說,關節分離垂直於**平面,關節滑動和長軸牽引平行於**平面。

(2)手法操作的程度:不論是附屬運動還是生理運動,手法操作均應達到關節活動受限處。例如:

**疼痛時,手法應達到痛點,但不超過痛點;**僵硬時,手法應超過僵硬點。操作中,手法要平穩,有節奏。不同的鬆動速度產生的效應不同,小範圍、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範圍、慢速度可緩解緊張或攣縮。

(3)手法操作的強度:不同部位的關節,手法操作的強度不同。一般來說,活動範圍大的關節如肩關節、髖關節、胸腰椎,手法的強度可以大一些,移動的幅度要大於活動範圍小的關節,如手腕部關節和頸椎。

(4)**時間:**時每一種手法可以重複3或4次,每次**的總時間在15~20min。根據患者對**的反應,可以每日或隔日**1次。

5.**反應一般**後患者即感到舒適,症狀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如有輕微的疼痛也多為正常的**反應,通常在4~6h後應消失。如第2日仍未消失或較前加重,提示手法強度過大,應調整強度、縮短**時間或暫停**1d。如果經3~5次的正規**,症狀仍無緩解或反而加重,應重新評估,調整**方案。

6.四肢常用關節鬆動技術

(1)肩關節

①分離牽引:患者仰臥,肩外展約50°並內旋。**者外側手托住上臂遠端及肘部,內側手四指放在腋窩下肱骨頭內側,拇指放在腋前,向外側持續推肱骨,然後放鬆,重複3~5次。

②前屈向足側滑動:患者仰臥,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者雙手分別從內側和外側握住肱骨近端,同時向足的方向牽拉肱骨。

③外展向足側滑動:患者仰臥,上肢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放在**者前臂內側。**者外側手握住肘關節內側,內側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側,四指向下向足的方向推動肱骨。

④前後向滑動:患者仰臥,上肢注意放鬆。**者下方手放在肱骨遠端內側,將肱骨托起並固定,上方手放在肱骨頭上,將肱骨向後推動。

⑤後前向滑動:患者仰臥,上肢放在體側,屈肘,前臂放在胸前。**者雙手拇指放在肱骨頭後方,其餘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前方,將肱骨頭向前推動。

⑥側方滑動:患者仰臥,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者外側手握住肱骨遠端及肘部固定,內側手握住肱骨近端內側並向外側推動肱骨。

⑦後前向轉動:患者健側臥位,患側在上,肩稍內旋,稍屈肘,前臂放在身後。**者雙手拇指放在肱骨頭後面,其餘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近端前面,由後向前轉動肱骨。

⑧前屈擺動:患者仰臥,上肢前屈至受限處,屈肘90°,**者外側下肢屈髖屈膝放在床上與患側上臂接觸,內側手握住患者腕部,外側手握住肘部,在活動受限處擺動。

⑨外展擺動:患者仰臥位,肩外展至活動受限處,屈肘90°前臂旋前。**者內側手從肩背部後方穿過,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聳肩的代償作用。

外側手托住肘部,並使肩稍外旋和後伸,將肱骨在外展終點範圍內擺動。

⑩內旋擺動:患者仰臥,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者上方手握住肘窩部固定,下方手握住前臂遠端及腕部,將前臂向床面運動,使肩內旋。

患者也可以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者內側手握住肱骨遠端固定,外側手握住前臂遠端及腕部,將前臂向下後擺動,使肩內旋。

⑾外旋擺動:患者仰臥,肩外展,屈肘90°。**者下方手放在肱骨頭前面固定肩部並稍向下加壓,上方手握住前臂遠端及腕部,將前臂向床面運動,使肩外旋。

⑿鬆動肩胛骨:患者健側臥位,患側在上,屈肘,前臂放在上腹部。**者上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從上臂下面穿過,拇指與四指分開,固定肩胛骨下角。

雙手同時向各個方向活動肩胛骨,使肩胛骨做上抬、下降、前伸(向外)、回縮(向內)運動,也可以把上述運動結合起來,做旋轉運動。

(2)髖關節

①長軸牽引:患者仰臥位,下肢中立位,雙手抓握床頭,以固定身體。**者面向患者,雙手握住患者所需牽引的大腿近膝苯節處,並用近患者側的上肢腋下夾持患者患側小腿踝關節處。

雙手同時用力,身體後傾,將股骨沿長軸向足部牽位。

②後前向滑動:患者健側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兩膝之間放一枕頭,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者站在患者身後,雙手拇指放在大腿近端後外側,相當於股骨大轉子處,其餘四指放在大腿前面用力將股骨向腹側推動。

③屈曲擺動:患者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者上方手放在膝關節上,下方手托往小腿,雙手同時將大腿向腹側擺動。

④旋轉擺動:患者仰臥位,患側下肢分別屈髖,屈膝90°,健側下肢伸直。**者上方手放在髕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

內旋時,上方手向內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外擺動小腿:外旋時,上方手向外擺動大腿,下方手向內擺動小腿。

⑤內收內旋擺動:患者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健側下肢伸直。**者上方手放在患側髖部,下方手放在患膝外側將大腿向對側髖部方向擺動。

⑥外展外旋擺動:患者仰臥位,患側下肢屈髖,屈膝,足放在對側膝關節上,健側下肢伸直。**者上方手放在對側骨盆上,下方手放在患側膝關節將膝關節向下擺動。

【注意事項】

1.**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解剖學、關節運動學、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病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

2.掌握適應症、禁忌症和基本操作手法。

3.與其他改善關節活動的技術,如肌肉牽拉技術、肌力訓練技術結合起來應用,以提高整體**效果。

二、 關節活動範圍測定

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rom)是指關節的遠端骨朝向或離開近端骨運動的過程中,遠端骨所達到的新位置與開始位置之間的夾角,即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關節活動範圍測量的是關節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而不是關節遠端骨與近端骨之間的夾角。

【適應症】

1.骨關節傷病及手術後患者。

2.肌肉傷病及手術後患者。

3.神經系統疾患。

4.其他原因導致關節活動障礙的患者。

5.****的效果評定。

【禁忌症】

1.關節急性炎症期不做被動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2.關節內骨折未做處理時,不進行主動和被動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儀器裝置】

1.通用量角器由乙個圓形或半圓形的刻度盤和固定臂、移動臂構成,固定臂與刻度盤相連線,不可移動,移動臂的一端與刻度盤的中心相連線,可以移動。通用量角器主要用來測量四肢關節的關節活動範圍。

2.電子量角器與通用量角器相似,但固定臂和移動臂為2個電子壓力感測器,刻度盤為液晶顯示器。顯示器可以與固定臂和移動臂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過連線線與兩臂相連。電子量角器重複性好,使用方便,精確度優於通用量角器。

3.指關節測量器小型半圓形量角器、直尺(用於測量手指外展或屈曲的距離)和圓規(用於測量拇指外展即虎口開大程度)。

4.脊柱活動測量器專用的背部活動範圍測量計或電子量角器(用於測量脊柱的屈伸活動範圍)。也可以不應用儀器,通過測量直立位向前彎腰、向後伸腰以及向兩側屈曲時中指指尖與地面的距離來評定脊柱的活動範圍。

【操作程式】

1.測量體位測量各關節及各關節不同功能活動時,都有標準的測量體位,一般情況下均應按要求操作,如患者存在特殊情況無法處於標準測量體位時,應在評價**備註欄內加以說明。

2.量角器位置測量時,將量角器的軸心與所測關節的運動軸心對齊,固定臂與構成關節的近端骨長軸平行,移動臂與構成關節的遠端骨長軸平行(患者有特殊運動障礙時可以適當調整)。

3.不同量角器的測量方法

(1)通用量角器:使用時將量角器的軸心與所測關節的運動軸心對齊,固定臂與關節近端骨的長軸平行,移動臂與關節遠端骨的長軸平行並隨之移動,移動臂所移動的弧度即為該關節的活動範圍。

(2)電子量角器:使用時將固定臂和移動臂的電子壓力感測器與肢體的長軸重疊,並用固定膠帶(雙面膠)將其固定在肢體表面;當所測關節運動時,液晶顯示器所顯示的數字即為所測關節的活動範圍。

(3)指關節測量器

①半圓形量角器測量:測量掌指關節時,將量角器的固定臂放在掌骨遠端,移動臂放在近端指骨上,並隨之移動;測量指間關節時:量角器的兩端分別放在指骨關節的近端和遠端,移動臂隨遠端骨移動,所移動的弧度即為所測關節的活動範圍。

②直尺測量:測量手指外展時,將直尺橫放在相鄰手指的遠端,測量手指外展的最大距離(以cm表示);測量手指屈曲時,將直尺放在測量手指與手掌之間,測量屈曲手指指尖到手掌的垂直距離(以cm表示)。

③圓規測量拇指外展:先將圓規兩腳放在拇指和示指指尖,測量兩指之間的最大距離,再在直尺上量出該距離的讀數(以cm表示)。

(4)脊柱活動測量

①背部活動範圍測量計:將測量計放在擬測量活動範圍的脊柱節段的棘突上,隨著背部向前屈曲,測量計上顯示的度數即為所測節段的屈曲度數。

麻醉技術操作規範

臨床麻醉日常工作規範 一 擇期手術麻醉前的準備和麻醉前用藥 一 麻醉前訪視 1.手術前1d麻醉科醫師必須到病房訪視手術病人訪視的內容包括如下幾方面。1 了解病人的發育 營養狀況及精神狀態 2 了解病人的現病史 既往史 麻醉於術史 家族史 藥物過敏史及菸酒嗜好等。3 有無並存疾病及其程度與 情況。4 ...

無菌技術操作規範

一 生物安全櫃及垂直層流台內的無菌技術 1 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sop有關著裝 洗手和正確使用安全櫃的規定。2 準備好調配所需的物料。3 在應用前檢查所有的物品包裝 容器和器械裝置,確認其完好無損。4 在物料放入潔淨室前,必須先用浸有75 乙醇的無菌紗布擦拭整個操作台,物料進出安全櫃的次數應最小化。5...

無菌技術操作規範

詔安縣官陂鎮衛生院翻印 一 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2.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髮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