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全球化看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

2023-02-06 20:42:04 字數 5376 閱讀 4980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乙個基本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諸多新變化,但是這些新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性質,因而也就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新變化;發展趨勢

一、經濟全球化內涵和實質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乙個基本趨勢。對經濟全球化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國際貨幣**組織在2023年5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曾對經濟全球化下過這樣的定義:

「經濟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1 ]經濟全球化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2023年全球化起源到19世紀70年代;第二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三階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末;第四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並繼續延續。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它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聯絡在一起的。經濟全球化既是社會生產力和勞動分工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也是資產階級在全世界範圍內追逐利潤,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向全球擴張的歷史程序。

《共產黨宣言》中寫到:「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2 ]

然而從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和未來結果看,其實質又是共產主義的。因為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發展,不僅意味著人類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全面進步,意味著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廣泛傳播和高度發展,而且還預示著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暴露、累積和激化,從而導致資本主義最終的自我否定和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共產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勝利。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乙個階段,是生產工具、分配和交換為私人所擁有,並為私人利益服務的一種社會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產生迄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7世紀40年代到18世紀60年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初階段,亦即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第二階段,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80年代,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第三階段,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轉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其中在整個20世紀,壟斷資本主義又經歷了從私人壟斷( 19世紀末至20 世紀初) ,到國家壟斷( 20 世紀初至80 年代)再到國際壟斷(20世紀90年代至今) 。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以下新的變化:

(一)社會生產力和國民生產總值迅速增長由於新技術革命的群體化、智慧型化、高速化,使工農業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工藝化和管理科學化,迅速地提高了工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 5%。

到2023年,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約為30萬億美元,其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約佔75% ,美國約佔27%。[ 3 ]

(二)生產關係方面的變化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調整,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區域性範圍內對生產關係進行了新的調整。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繼續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調控,使國家干預經濟活動成為一種經常性、穩定性的內在機制。

戰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地採用凱恩斯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得國家同資本融為一體的國家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第二,國際資本有了迅速發展,集中表現為跨國公司的迅速擴大。第三,加強和完善社會福利政策。

從20 世紀50年代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當權者,為了緩和階級對抗和衝突,拿出剩餘價值中的一小部分,除提高工人工資外,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即實行了一套「從搖籃到墳墓」都由國家包下來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開支在**開支中所佔的比例相當大。第四,實行「人民股東制」。隨著股份公司的普遍化,資本股權向社會廣泛擴散,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逐步實行「人民股東制」,即把**作為獎金發給工人,或者把企業的**較多地賣給工人,一些工人經常用工資節餘購買**,這種作法一方面為資本家籌集了資金,另一方面工人也可以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並得到一定的股息紅利,成為關心企業發展的主人。

第五,實行「工人參與管理」制度。隨著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過程的加快,企業管理權轉入經理人員手中,出現了職工參與管理的各種形式,有的國家還明文規定,股份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要有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參加,使工人的利益和要求得以表達。

(三)上層建築方面的變化

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通過不斷調整上層建築,擴大資產階級民主,建立健全資本主義法律制度,從而使資產階級的統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第一,實現了政治制度與法制的有效結合。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使國家權力的構成、權力結構中各權力主體的關係和活動,**的任免、提公升、獎勵和監督等都納入法制化的軌道,法律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

第二,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職能增強。國家在調節社會各階層矛盾方面的作用越發突出。第三,不斷完善選舉制度,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範圍,為「主權在民」原則的實施提供乙個具體有效的途徑,使資產階級統治的「合法性」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之上,化解和緩和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維護了社會的政治穩定和良性發展。

第四,監督和制約國家權力結構的內外因素大大加強。在進一步貫徹分權制衡原則的基礎上,還設立一系列監督和協調機構,以調節各權力主體及其它方面的矛盾。此外,大眾傳媒作為除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種權力」,對**及****的作用越來越大。

(四)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公升級,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進入了乙個大變化、大調整時期。由於以資訊科技革命為核心的許多新科技的發明和運用,已經形成了一批新的高精尖產業,如原子能工業、宇航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半導體工業、高分子合成工業等,導致產業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知識密集型產業代替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非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的部門的比重越來越高,第三產業及服務業逐漸居於主導地位,第

一、第二產業相應地在減少,第四產業(資訊業)正在發展。

(五)社會階級結構和階級關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在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政治民主的擴大,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顯著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當代資產階級內部發生分化。1、工商、金融、科技和資訊大壟斷集團階層,他們是操縱國計民生的大財團,其中勢力最大的是金融資本巨頭,它左右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 2、經理資本家增多,形成了乙個新的高階經理階層,即職業資本家階層; 3、非壟斷資產階級,包括一般中小企業主、農場主。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大壟斷資產階級的欺壓和排斥,隨時有被吞併的危險。

資產階級內部結構的這種變化,把反對壟斷資產階級、爭取民主的鬥爭提到了十分重要的議程上來。

第二,當代無產階級內部結構的變化。隨著當代資本主義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無產階級的數量和質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相對減少,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增加; 2、體力勞動者減少,腦力勞動者增加; 3、隨著高階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湧現以及婦女地位的提高,還出現了「金領工人」、「粉領工人」等等,就業層次多元化。

第三,新的「中間階層」出現。中間階層是指一些不擁有或少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但卻擁有對工人勞動的支配權和對生產資料日常控制權的人。主要包括科技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中的中上層公務員、大學教授、醫生、律師、記者和大多數自由職業者等。

中間階層介於資產階級和工人之間,他們收入較高,生活優裕,既向著兩極分化,又具有相對穩定性,甚至隊伍還在不斷地繼續擴大,其中大部分成員加入到工人階級隊伍,極少數發展成為資產階級分子。

三、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只是資產階級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過程的「自我揚棄」,暫時緩和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社會階級矛盾,但由於它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性質,因而也就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而且隨著科技革命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使社會生產力的更高度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化,同時,也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其他矛盾。因此,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資本主義國有經濟的發展,並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性質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是在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為緩和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收買、投資、滲透、合營等方式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的產生和發展,既是生產社會化程度極大提高的表現,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調整的標誌。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原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束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緩和了社會矛盾。

但是資本主義的國有經濟不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不是生產資料歸社會占有。國有經濟的性質取決於參與經濟執行的國家的性質。資本主義的國有經濟雖然形式上表現為是對私人壟斷資本的否定,但這只不過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範圍內的「自我揚棄」,它絲毫不會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二)「社會福利政策」的實施和工人參與企業管理並沒有改變工人受剝削的地位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保護工人利益只是保護資本主義生產正常進行的手段。西方社會福利政策和工人參與企業管理本質上是為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其基本功能不過是防止社會低收入者因社會分配不公而產生對資產階級長遠利益的破壞。因為資產階級對工人的剝削關係依然存在,工人階級還是處在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社會福利支出只不過是工人階級勞動力總價值一部分的轉化形式。

(三)股份制的發展,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在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隨著股份公司的普遍發展,資本股權向社會廣泛擴散,許多任務人和職員也成了**所有者,名義上成了股東。西方一些學者稱之為「人民股東制」、「資本的民主化」,說資本主義己經變成「人民的資本主義」了。其實,資本主義股權分散化的實質,只不過是把過去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的私有財產轉化成為相對分散的私有財產,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四)上層建築方面的變化,並沒有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在政治領域,通過發展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制,使社會不滿在平時有所發洩,不至於積攢到矛盾總爆發的程度,實際上起到了政治「減壓閥」的作用, [ 4 ]並沒有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總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富和資本仍高度集中在少數壟斷資產者手中;資產階級剝削剩餘價值本性依然未變;週期性經濟危機仍沒有**;各種社會腐朽現象層出不窮;勞動人民不滿與反抗鬥爭始終存在等。只有到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才能徹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四、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必然勝利

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但馬克思也指出:「無論哪乙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消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5 ]經濟全球化是先進生產力的全球化過程,是社會化大生產在內涵和外延上不斷放大、上公升的過程,是更大規模的生產社會化。

而其性質遠遠超出了資本主義的駕馭能力。因為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是一對永遠不可能解決的矛盾。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而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肯定。

共產主義的實現取決於兩個最根本的條件,即物質生產力充分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正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創造著必需的物質條件、社會條件和主體力量。

5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教學思路 課程標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講述戰後美國經濟從 時期 滯脹 復甦連續增長 持續增長的新經濟時代的全過程。教材主要通過三目講述美國在戰後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過程。羅斯福新政中的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政策對美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戰後,...

從2023年經濟危機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藝術學院 11環藝1班 20111107127 高陽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經濟。金融危機讓全世界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盛行全球的經濟自由主義的利弊。凡是搞原教旨主義早晚會出毛病。前蘇聯模式是搞純粹的計畫經濟,是計畫經濟的原教旨主義,違背了客觀規律。但社會主義在改革前進,意...

8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課程標準 以二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課題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課型 授新課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理解美國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表現。比較凱恩斯主義 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經濟主張的不同。概述自杜魯門至柯林頓歷屆 所採取的主要經濟思想 措施及其得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