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高考語文卷II分析

2023-02-02 13:48:04 字數 3925 閱讀 5537

2023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ii語文試題

適用地區:

青海、**、甘肅、貴州、內蒙古、新疆、寧夏、吉林、黑龍江、雲南、廣西、遼寧、海南

第i卷閱讀題甲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藝術品的接受在過去並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學問題,20世紀解釋學興起乙個名為 「接受美學」的美學分支應運而生,於是研究藝術品的接受成為藝術美學中的顯學。

過去,通常只是從藝術家的立場出發,將創作看作藝術家審美經驗的結晶過程,作品完成就意味著創作完成,而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完成並不說明創作已經終結. 它只說明創作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接下來是讀者或現眾、聽眾的再創作。由於未被閱讀的作品的價值包括審美價值僅僅是一種可能的存在,只有通過閱讀,它才轉化為現實的存在,因此對作品的接受具有藝術本體的意義,也就是說,接受者也是藝術創作的主體之一。

藝術文字即作品對於接受者來說具有什麼意義呢?接受美學的創始人德國的伊瑟爾說藝術文字是乙個「召喚結構」,因為文字有「空白」「空缺」「否定」三個要素。所謂「空白」,是說它有一些東西沒有表達出來,作者有意不寫或不明寫,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想象去補充;所謂「空缺」,是語言結構造成的各個影象間的空白,接受者在閱讀文字時要把乙個個句子表現的影象片斷連線起來,整合成乙個有機的影象系統;所謂「否定」,指文字對接受者生活的現實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導接受者對現實進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見,文字的召喚性需要接受者呼應和配合,完成藝術品的第二次創作,正如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與簡潔,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發出讀者腦海中的豐富意象。

接受者作為主體,他對文字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海德格爾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結構,這種結構影響著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字意義的重現,而只能是文字與「前理解」的統一。

這樣,文字與接受就呈現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係:一方面文字在相當程度上規定了接受者理解的範圍、方向,讓理解朝它的本義靠攏;另一方面,文字不可能將接受者完全制約住、規範住,接受者必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於是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誤讀或創造。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就是誤讀,創造也是誤讀,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樣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與藝術家的本旨一致,那樣並不意味著藝術作品的成功。

文字一經產生就成為歷史,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過去的,而理解總是現在進行時。當我們接受歷史上的藝術作品時,我們當然可以設身處地想象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們畢竟是現代人,只能按照我們現在的心理文化結構去理解古人。當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個體的理解,但個體畢竟是與群體相通的,所以個體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為現實的行為,具有通向實踐的品格,藝術品正是通過理解走向現實,並在生活中發揮作用的。不是別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藝術品的生命。

(摘編自陳望衡(藝術是什麼》)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過去,藝術品的接受並不屬於美學的研究範圍,而當接受美學誕生以後,關於藝術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為藝術美學中的一門顯學。

b. 在接受美學誕生以前,人們一股的認識是:整個創作過程就是藝術家的審美經驗不斷結晶的過程,藝術品一旦形成,創作也就大功告成。

c. 接受美學認為,藝術品在藝術家手中產生出來,這只是藝術創作的第一階段,讀者、觀眾、聽眾對藝術品的接受是藝術創作的繼續。

d. 通過讀者、觀眾和聽眾的接受,藝術作品的價值才從一種可能的存在轉化為現實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受也屬於藝術創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文字之所以是乙個「召喚結構」,乙個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內容有意不寫或不明寫,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想象去補充。

b. 文字的「否定」。

c.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字以前的心理文化結構,由於接受者對文字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所以這種結構會影響接受者對文字的理解。

d. 作品被藝術家創作出來以後就成為歷史,作品是通過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於現實,並發揮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品的生命力存在於理解之中。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美學中強調的含蓄和簡潔可以說是藝術作品召喚性的體現,含蓄的美在於從有限中表現無限,簡潔的美在於以少勝多,以簡馭繁。

b.理解就是誤讀,創造也是誤讀,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是具有創造正如《西廂記》之於《鶯鶯傳》、《金瓶梅》之於《水滸傳》。

c.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接受者理解的範圍和方向,所以即使我們今天閱讀歷史上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為接受者的個體畢竟生活在群體之中,其思維和觀念與群體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們對於同一文字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態,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同—性。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於世母關氏。吳氏提攜鞠養,甚有慈訓。幼兒卓犖,初讀《詩》日,舍書嘆曰:

"大丈夫在世,或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遠。

,賞物一千段。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後數百人。

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大業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

「衣錦晝遊,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二千段,並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並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

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諮怨,車駕遊幸,深恐非宜。伏願駐駕洛陽,與時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帝聞之,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後怒解,方被引入,謂曰:

「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

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

「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於財利,不事產業。

至於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 」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鹹得其死力。

(節選自《北史·來護兒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 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取的。

b. 諡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據其生平事蹟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c. 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 闕是宮門兩側的高台,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對原文有關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a. 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後秀拔於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後,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髮.

b. 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刪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嘉獎:煬帝時,百姓捨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者達數百人。

c. 來護兒直言勸諫,後**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遊江都,引發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

d. 來護兒廉於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不置產業;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諮怨。車駕遊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肅淸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2023年全國普通高考語文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卷 語文一 現代文閱讀 35分 一 論述類文字閱讀 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讓居民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這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鎮化的軟肋。一些鄉村在變為城鎮的過程中,雖然面貌煥然一新,但很多...

2019浙江高考語文卷

一 語言文字運用 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漩 xu n 渦按捺 n i 蜜餞 ji n 稍縱即 j 逝 b.桑梓 z 鬈發 qu n 昭 zh o 示圖窮匕 b 見 c.混 h n 搭盤桓 hu n 噴 p n 香扛 k ng 鼎之作 d.潛...

2019安徽高考語文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安徽卷 語文 第i卷 閱讀題,共66分 一 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當今的藝術彷彿在興致勃勃地享受一場技術的盛宴。戲曲舞台上眼花繚亂的燈光照射,3d電影院裡上下左右晃動的座椅,魔術師利用各種光學儀器製造觀眾的視覺誤差,攝影師借助計算機將一張平庸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