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跡》教案含教學反思

2023-02-02 12:48:06 字數 3475 閱讀 6983

24*、月跡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借景抒情的寫法,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強化此寫作方法並能使之應用。

2、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軌跡。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我們曾經讀過許多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唱過許多與月相關的歌曲,有的是純粹歌頌月的美好和純潔,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達心中的情感和思緒。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與月亮相關的文學作品。

(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月相關的散文。(板書課題:月跡)。

2.介紹作者

賈平凹,2023年生於陝西省丹鳳縣一農民家庭。父親為其取名賈李平,後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為平娃。陝西話中,娃凹同音。

從西北大學畢業後曾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擔任過編輯,後調到西安文聯從事專業創作。著有**《商州》、《山地筆記》等。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掃清三篇文章的字詞障礙 。

2.聽課文朗誦錄音(教師正音)。

賈平凹(wā) 嫉妒(jí)

3.對課文進行質疑

(三)整體感知:分組討論課文的行文線索。

1.教師:散文在結構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條線索將文章的材料組織起來——形散而神不散。請同學們討論分析本文的行文線索。

學生自行討論並回答

明確: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灘之月尋月——賞月

2.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本和預習本,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對課文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質疑。

(四)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1.課文開頭寫「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為什麼?

明確:不滿足——在孩子的眼睛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那麼新鮮好玩,發生的任何現象他都充滿了好奇,他的心裡有無數個為什麼,總想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總是「不覺滿足」的。

(啟發:孩子們做了哪些事情或經歷了什麼後,最後得到滿足呢?)

滿足——孩子們在尋月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在屋中的穿衣鏡上看到了月亮,沒多久,月亮在鏡上消失了,孩子們很失望;(指名朗讀)(板書: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們跑到院子裡尋找月亮,「滿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銀銀的」月亮「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指名朗讀)(板書:院中之月——爭執)

尋月尋出了院門,在沙灘上、在每個人的眼睛裡找到了月亮,他們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屬於每個人的。(集體朗讀)(板書:沙灘之月——滿足)

教師小結:在尋月的過程中,孩子們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既欣賞到美麗的月色,又表達了純真的願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尋月的過程就是孩子們追求美的過程。(板書)

2.「月亮是個好」,妹妹說的這句話如何理解?

明確:「好」就是指美好的東西——月亮那麼美麗和純潔,給每個人都帶來美的享受。

(教師點撥:好是什麼?月亮的好體現在**?)

3.理解「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明確:一輪圓月襯著無邊無際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蓋在書本上,既然月亮屬於我們每乙個人的,那無垠的天空也是屬於我們的了。

教師小結: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無邊無際的天空象徵著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生活中的美,對美的追求,應該是人生的座右銘,對於你們是如此,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5)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分析,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現在,我想問乙個問題——為什麼文章要以月跡為標題?(月跡的含義) 展開討論:

明確:月跡可以理解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跡;也可以理解為月的變化軌跡,尋月的過程就是尋找美的過程,它有軌跡。

小結:無論哪種理解,最後都歸納到一點——「月跡」是美好的,尋月的過程就是尋找美的過程。

(六)課後鞏固提高。

1.課外繼續閱讀有關寫景抒情的散文。

2.要求運用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自選題目,完成一篇作文。

(七)附板書:

24*月跡

屋中之月——失望

院中之月——爭執

沙灘之月——滿足

尋月追求美

景情《月跡》教學反思

《月跡》是一篇散文,內容充滿童真童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希望通過一堂課能達到以下教學效果:

一、疏通課文,讓學生能理清文章的主題線索。

二、讓學生把握住整篇文章的寫作風格,能品味出語言中蘊含著的童真與童趣。

三、讓學生能意識到文中「奶奶」這一人物的重要性。

四、在情感教育上能引領學生去領悟生活中的美好。

為此我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利用課件這一直觀教學,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通過各種「月」的展示,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的情境,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並由此從側面將文章的主題線索展示給學生。

二、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品味語言中蘊含著的童真與童趣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寫作風格。

三、適當的給與學生自讀的時間,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共同**,在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同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希望學生能自主地,發自內心地熱愛與嚮往美好的生活。

在結束了這一堂課的教學後,通過**教學**,以及聽取聽課教師的點評,我感覺我基本達到了上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但與此同此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不足:

一、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應該更突出主次。

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安排了很多的問題,希望能逐步引導學生去通讀,理解全文主旨,但事實上,過多的問題反而混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無法分辨出到底什麼才是這篇課文的重點。我希望課堂能夠豐富多彩,結果卻是有些過分「豐富多彩」了,過多的問題設定使得很多內容都有些「蜻蜓點水」,沒有足夠的去挖掘一些精彩內容的內涵,如果是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其實有部分相對淺白的問題是可以濃縮,精簡一下後讓學生自己自由理解的,這可能會比我總結概括有更好的效果。這樣,就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安排到重點的研討上。

二、在這堂課上還需要有個「精彩點」。

一堂課45分鐘,學生難免會有精神倦怠的時候,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的中後期,有個讓學生能興奮起來的精彩點。而我在這堂課上,由於安排了過多的內容,就忽視了這個問題,整堂課都是以乙個平穩的步子走了下去。其實在課文分析進入結尾部分的時候,有個讓學生討論「你眼中的月亮是什麼」的問題,如果能讓學生當堂練習並交流起來的話,將會是讓學生精神為之一振的內容,但是由於在時間上沒有安排好,這一部分只好留在了課後交流,收到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三、提倡學生的獨立思考時不能忽視合作學習。

這堂課上我主要是以提問來引導學生,但是在學生思考時,我多以學生讓通過自讀、思考來解答問題,這樣,雖然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的發言機會。我試想,如果能在這堂課中增加適當的小組討論環節,可能會讓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讓一部分不習慣舉手的同學也能積極參與到這個課堂中來。通過學生的自由討論、發言,應該會有更加精彩的想法出現,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會遠比讓學生等抄老師筆記來得更為深刻。

《月跡》教學反思

月跡 是賈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很有韻味,真實與虛幻相結合,有一種恬淡,乾淨以至純粹的美,完全是用一顆純潔無瑕的童心去感受世界。但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有些隱晦朦朧,文章又挺長,一是抓住關鍵字句和關鍵段落進行賞析,進而 文章的主旨。二是品味語言。首先在預習展示環節,通過對學過的有關月的詩歌的複習和月亮...

7月跡教案

一 預習檢查 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覷 q 倏 sh 砌 q 嫉 j 酥 s 窗 chu ng 款 ku n 盈 y ng 嫋 ni o 傻 sh 仰 y ng 杴 xi n 掬 j 作者簡介 賈平凹,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賈平凹早期的 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 24月跡教學反思

月跡 教學反思 月跡 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優美散文.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本文記敘了一家的幾個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尋月亮的過程,表現了孩童奇特敏銳的想象以及為共同擁有美好事物而 滿足 的可貴的心靈世界.課文以 月跡 為題,既是月亮的執行足跡,也是孩童心理變化之跡 尋月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尋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