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現代詩歌教學實施策略

2023-01-31 21:03:07 字數 4108 閱讀 8189

談現代詩歌教學實施策略以余光中《鄉愁》為例    ◎鐘菊蓮邱慧余光中的《鄉愁》是一首語言極為淺易,內涵卻極為豐富的現代詩歌。正如詩**沙河所說:「這是一粒水晶珠子,內無瑕斑,外無紋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以看穿,叫我說些什麼。

我看見了的,別人也都看見了,還要我來說嗎。看來看去,這粒水晶珠子彷彿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回顧《鄉愁》的教學,發現大多數執教者將本詩的解讀定位在兩個角度上:第一、《鄉愁》是對中國詩歌「鄉愁」主題的拓展;第

二、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內容。在以上兩個角度的解讀中,被過濾掉的恰恰是《鄉愁》中明顯傳達出的余光中獨特的「鄉愁」。  詩歌就是一種獨特的言說方式。

余光中由於獨特的經歷和歷史境遇,使得他對「鄉愁」的理解是有獨特性的,而這種獨特性反過來成為他觀照自我情感的一種獨特表達,並最終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學生悟出余光中獨特的「鄉愁」?古人主張吟詩品詩,要反覆吟詠品味,這樣才能感受詩的妙處;朱自清認為「文藝的欣賞和了解是分不開的,了解幾分,也就欣賞幾分,或不欣賞幾分,而了解得從分析意義下手。

」[1]所以,筆者認為,要讀得認真,品得仔細,讀品結合,方能悟出余光中獨特的「鄉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教學引導。  一、把握基調,了解獨特的內容余光中獨特的「鄉愁」對於缺乏生活閱歷的九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隔膜的、難以理解的。

因此,在教學起始階段,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來營造氛圍,激發聯想,喚起學生的情感。余光中在回憶《鄉愁》創作情景時曾動情地說 「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余光中的「鄉愁」不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不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因此,在創設情境時,與其引入大量的「鄉愁詩」,不如還原詩歌創設的真實情境,如「2023年的乙個深夜,離開大陸二十年已經四十四歲的余光中感到回鄉無望,於是僅僅20分鐘,一首小詩就從他的筆端緩緩流出……」教師邊**《思鄉曲》,邊深情朗誦《鄉愁》。

這樣的情境創設有利於直接將學生帶入余光中獨特的「鄉愁」氛圍中,學生先是靜靜地聽,繼而自然進入美美地讀。  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後,教師問「從詩歌中讀出了哪些情感?」這一問題指向《鄉愁》四個小節表現的四個不同情感內容,即思念母親,想念妻子,懷念母親,思戀祖國,從整體上真正把握了詩歌獨特的內容。

  二、關注意象,體會獨特的距離在學生了解詩歌獨特的內容之後,要真正引領學生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關鍵在於品讀詩歌中的意象。意象簡單說來即有意之象,「是反映詩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鏡子,由於人格的獨特性,詩人的詩歌意象也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使同樣的物象形成異於他人的意象。」[2]可見,細細地品讀詩歌中的意象,就是開啟余光中獨特「鄉愁」的密鑰匙。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問「鄉愁本來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詩中彷彿觸手可及。在詩人的筆下,鄉愁化作了什麼?」不具體給出意象這一陌生的概念,卻讓學生自然關注到了詩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重要意象。

  涵詠音韻詩的言說方式首先以**性有別於其他文學樣式。余光中在《繆斯未亡》一文中明確指出「一首詩的生命至少有一半在其聲調,如果不讀出聲來,其生命便尚未完成,不算完整。」對於詩壇現狀,他認為「繆斯未亡」,但「繆斯啞了」。

為了**此疾,余光中十分注重詩中每乙個的音質、音聲以及在詩中產生的音響效果。例如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前,詩人就饒有意味地點綴上了四個相應的疊詞「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教師可以設定兩次對比朗讀,第一次「去掉這些疊詞,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第二次「是不是有了這個特點就能很好地傳達出這種愁緒呢?

將疊詞換成『小的』、『窄的』、『矮的』、『淺的』,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通過兩次對比朗讀,學生能感受到意象前的疊詞將詩人的愁緒拉長了,從而更能表達出詩人愁緒的綿長、深重,而這正是余光中在獨特「鄉愁」言說時特有的審美創造。  想象補白品讀意象時,除了遵從作者獨特的審美創造,還應該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調動豐富的想象力,從讀者的角度對意象進行想象補白,從而架構起通往余光中心靈世界的橋梁。

  此環節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關注四個意象前都相應綴有四個疊詞的基礎上追問「大家再想一想,這四種具體的形象還有什麼共同點呢?」學生深入比較思考後能關注到這四個意象都代表著空間的隔絕,它們的背後都有著一種距離。此時,再配樂介入教師想象補白的例子,並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補白,如「有人說,鄉愁永遠是一種距離。

距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鄉愁的存在。端詳郵票,詩人也許會這樣想:那錯落有致的齒紋,在千山萬水的穿越中已經被掀起了幾個彎彎的角落,它是飄過了多麼漫長的距離,承載了多麼豐厚的思念,才來到了我的身邊。

不知郵票那頭的母親是否安康,亦不知她是否又添白髮,更不知何時,這枚小小的郵票又會承載著母親的思念來到我的手裡……萬水千山,只能端詳郵票懷念曾經的團聚,回味母親的味道啊。昏黃的桐油燈映著已經濕潤的眼,我悵然了……當詩人手執船票、跪在墳前、遙望海峽,會怎麼想呢?請從

二、三、四小節中任選一節,寫一寫。」  學生想象補白時,也正是學生真正面對距離,感悟詩人心聲時。想象補白後,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創作的文字,再回到詩作,有感情地朗讀相對應的小節,此時詩中對童年的追憶,對妻子的思念,對母親的悼念,對中華家園同構文化深切認同真正浸潤學生的心田。

  咀嚼形式有人說,「詩語符碼組合也是余光中『有意味的形式』,它將詩人的情感軌跡以外化形態最表層地呈現出來。」[3]《鄉愁》一詩中,四個意象的排列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值得學生咀嚼玩味。當學生能體驗到每小節中詩人所傾注的情感時,教師適時地問「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種具體形象的背後都有分離造成的空間距離,每一小節都是余光中生命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那麼詩歌四小節的順序能調換嗎?」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四個意象排列的形式是以時間為序,四個時間牽起了余光中的少年、青年、中年,余光中的鄉愁不是一時一刻而是囊括了一生的滄桑;在情感濃度上,由淡及濃,即從生離到死別,從家愁到國愁。學生驚喜地發現,四個意象排列形式的背後,交織著的是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這正如余光中自己所說「《鄉愁》這首詩具有橫的地域感,縱的歷史感,縱橫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現實感。

」  當學生體悟到四個意象排列的「有意味的形式」之後,可以展開自由朗讀,學生範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越聚越重、越釀越濃的鄉愁。  三、品味滄桑,理解獨特的鄉愁聚焦意象,從意象的審美創造、意象的想象補白,意象的表達形式三個維度讀品結合,關注並嚼咀玩味了余光中意象背後的「距離」,是否就真正悟出了余光中獨特的「鄉愁」了呢?「鄉愁如果只有距離,沒有滄桑,是單薄的」余光中自己如是說。

可見,要真正理解余光中獨特的「鄉愁」還要品味詩中的「滄桑」。  觀照《鄉愁》的創作情境,可以發現,余光中獨特的「鄉愁」不僅指涉著思家、思國之苦,而且也指涉著無數大陸人被集體放逐於台灣孤島後的漂泊之苦。儘管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儘管台灣人也是炎黃子孫,但無可置疑,當幾百萬大陸人漂泊至台灣時,從一開始,他們卻被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視為外來的闖入者加以看待。

他們在狹小、封閉的孤島環境中充滿著失落和無奈,他們在情感和理智上無法認同乙個與大陸的「泥土以及日漸消失的農業社會」阻隔的台灣現實空間。他們焦慮、痛苦,因為「他們不僅找不到乙個安身立命的避風港,也不能為漂泊者的身份找到意義上的確切地位與歸宿」[4],這種情感體驗是何等「滄桑」!  當然這種「滄桑」並沒有直觀地呈現在詩歌中。

在課堂實施時,需要教師先緩緩**背景資料拓展學生的認知「2023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乙個從來沒有去過的海島——台灣。更沒想到,這一去,他們就永遠地留在這片土地,無論心中留有多少大陸的記憶。從此,咫尺成天涯,他們有家不能回,望歸不能歸,成為『無根的一代』……」再出示同為漂泊者的心聲,如龍應台坦言無根者的滄桑:

「任何人問,龍應台你是**人,我理所當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可是我不會說湖南話,沒有去過湖南,對湖南一無所知。

」如于右任無根生涯中始終縈繞的中國夢「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唯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此時,學生在悠悠的曲調中,在殷殷的言語中已經真正開始觸控到余光中獨特的「鄉愁」情緒,最後出示余光中的尷尬身份——「在大陸被稱為『台灣詩人』,在『台灣』被稱為『大陸流亡詩人』」,學生在雙重角色的衝突中真正悟出了余光中的鄉愁中果然不只有距離,還有滄桑,深深凝聚著一代無根漂泊者的思鄉夢。  注釋:  [1]朱自清。

朱自清選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2]黃秀英。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的意象分析法[j].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xx,  [3]呂進,劉靜。余光中的詩體美學[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  [4]趙小琪。

繼承傳統讀品結合——《鄉愁》教學反思[j].語文教學通訊,20xx,。  [2]余光中。

逍遙遊[a],余光中散文選集:第1輯[c].吉林:

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

現代詩歌鑑賞方法

具體說來,現代詩歌的鑑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詩歌的語言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其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借助語言.由於體裁的特點,詩歌的語言要求能用最簡潔的詞句來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形成詩歌語言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來說,新...

現代詩歌選讀

錯誤 作者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致橡樹 作者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

現代詩歌教學方法之我見

作者 王照霞 新課程學習 上 2014年第02期 現代詩歌教學怎樣進行?這是不少語文老師,尤其是初中語文老師的困惑。每次教七年級,總想能有所突破。根據學生情況,海量閱讀暫時還不能實施。想起九年級複習時按文體特徵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項複習,不禁想 如果現代詩歌教學也以文體為單位,突出不同文體的學習重點和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