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量的計量

2023-01-31 02:21:03 字數 4091 閱讀 8522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後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畫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物件,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徵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彙,理解詞彙,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雲密布,我問幼兒烏雲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孩子說:

烏雲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雲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雲滾滾。

」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

」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

雨後,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誦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雲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徵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刻,對雷雨前後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

我還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發展想象力中發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物件。

  教學內容:教材第88、89頁的內容複習各種計量單位和進率,完成練習十七第1-5題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複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基礎。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認識已經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認識長度、面積和體積及其計量單位的聯絡和區別,進一步體會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類量相鄰計量單位的進率。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教學過程: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

「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

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 一、 揭示課題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複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基礎。 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都要接觸各種量,進行各種量的計量,便如長度、重量、時間等等。

每種量都有它的計量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複習量的計量。通過複習,要進一步認識我們所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板書:

量的計量單位)更加認識這些計量單位的大小及同一類計量單位相互間進率。(板書:進率)

二、 整理計量單位。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量的計量?

2、 複習長度、面積和體積。

(1) 讓學生看第102頁圖示,說說各是哪種量的計量單位,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長度是指什麼,它有哪些計量單位?請同學們比劃一下或說明這些長度單位的大小。

什麼叫面積?面積的計量單位你知道有哪些?請同學們依次用手勢比劃或說明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什麼叫體積,有哪些計量單位?怎樣的正方體是1立方公尺?誰來用手勢比劃出1立方分公尺和1立方厘公尺的大小。容積與體積有什麼區別?容積單位有哪些,它與體積單位有什麼聯絡?

(2) 複習進率。

讓學生填寫第88-89頁長度、面積和體積的進率。

提問:你能發現長度、面積和體積相鄰計量間的進率有什麼特點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

(3) 組織做練一練第1-3題。

讓學生先畫一畫或做一做,再在( )裡填數。

指名口答,集體訂正。

3、 複習重量

(1) 提問:計量物體輕重的是什麼量?

請同學們在第89頁上從大到小填寫出學過的重量單位和進率。

提問單位和進率,老師板書計量單位。

(2)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稱哪些物體重量一般要用克?請你舉出例子。

你能舉例說說1噸的重量嗎?

4、 複習時間。

(1) 提問:時間的單位有哪些?

請同學們在第89頁上填表進而的時間進率。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 讓學生看想一想的問題,然後指名口答。

(3) 做練一練第5題。

指名學生口答。

三、 綜合練習

1、 做練習十七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然後口答訂正。

2、 做練習十七第2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然後口答。

3、 做練習十七第3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

4、 做練習十七第4題。

指名學生口答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並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四、 回顧複習內容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這節課複習了量的計量,請同學們看著黑板上各類量的計量單位,想一想各個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和相鄰單位間的進率,為複習名數與名數的換算做好準備。

五、 作業:練習十七第5題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 下冊 第一單元檢測試卷 時間 90分鐘總分 100分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 填空題 30分 1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 取款時銀行除還給 另外付給的錢叫做 2 佔 的百分率叫做利率。年海口市的人均水資源是 年的年海口市的人均水資源比 下降了 3 利息 4 3 4折 小數 5 16是20的...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總結

總結一 方程 1.先找出並寫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式,標出哪是題目中已知的,哪是未知的 2.寫出解設 3.列出方程,並解方程 4.檢驗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 把解代如原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例如1 西安大雁塔高64公尺,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公尺。小雁塔高多少公尺?等量關係式 小雁塔的高度 2 22...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納稅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 5頁的例2和試一試 練一練,練習二第1 4題。課時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2 培養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