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論語》心得之七人生之道 1

2023-01-30 19:18:02 字數 2426 閱讀 1301

於丹論語心得

孔夫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為六個階段,他的這種人生軌跡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仍有許多啟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如何汲取這種智慧型,來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價值。

古往今來,光陰之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慨。

這種感慨在《論語》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含蓄,但是其中又包含著多少滄桑?

大家知道,著名的天下第一長聯上聯一開始就說:「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下聯的對句呢,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

哲人眼中滾滾奔流的河水、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

杜甫說,「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劉禹錫說,「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

難怪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裡發出那種無端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中,每乙個人都是乙個渺小的、轉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規劃呢?當然,這種規劃是艱難的,因為規劃本身已經意味著捨棄了很多。

就在孔夫子看著流水興嘆的同時,他也對自己,同時給他的學生,也給千年萬代的後人描述了這樣的一種人生軌跡: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

這是乙個粗略的人生座標,在這個座標上,有幾個重要階段被特別地強調出來。讓我們看一看聖人所描繪的這個人生座標,看它對我們今天還有什麼樣的借鑑意義。

其實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乙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誌銘。

每乙個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這一切要從人的社會化程序開始。從乙個自然人轉化為乙個有社會規則制約的人,這就是學習的起點。孔子的「十五志於學」,是他自己的乙個起點,也是他對學生的一種要求。

孔子自己經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說自己不是生下來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過是對古代文化、對古人所經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而且能夠孜孜以求,一直認真學習而已。

今天我們要建立乙個學習型的社會,那麼什麼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呢?

國際上有乙個通行的說法,好的學習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這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識。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導致思維改變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比如乙個觀點,乙個理論,哪怕乙個道聽途說的見聞,入乎耳,發乎口,可以再去講給別人,這就是一種學習。但是在今天,只有導致乙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行為方式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在今天這個資訊時代,可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只是「十五向學」了,很多比五歲還要早就開始學習了。但是都學了什麼呢?

不少孩子會背圓周率,能夠背到小數點後很多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夠背長長的古詩,成為在客人面前表演的節目。但是這些對他這一生真的有用嗎?今天的向學還有多少是孔子所說的「為己之學」?

還有多少能夠學以致用?

在我們這個資訊**的時代,我們最大的苦惱是資訊太多,我們最大的難題是選擇的難題,因此就更需要有選擇、有規劃地進行學習。

「過猶不及」,這是孔子的觀點。再好的東西都有它的度,與其貪多嚼不爛,把自己的腦子複製成乙個電腦的記憶體,還不如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一定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他所提倡的是這樣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

我們現在的學院式教育有乙個規範長度,但寬度卻可以改變。也許孔子提倡的這樣一種學與思結合的方式會給我們非常好的啟發。

經過這樣的學習、歷練,我們逐漸地提公升自己、有所感悟,這樣就走到了三十歲。

「三十而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幾乎每個人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捫心自問:我「立」起來了嗎?

除塵那麼怎樣才算立起來了?是否只要有車,有房,或者有了乙個什麼樣的職位就算立起來了呢?而立之年對於人的一生又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呢?

三十這個年紀,在今天,在這個心理斷乳期大大錯後的時代,尤其是在大都市裡,還被稱作「男孩」「女孩」,那麼怎樣判斷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否「立」起來了呢?對於「立」字,應該有什麼樣的擔當呢?

大家知道,黑格爾提出了「正反和」三段論。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剛剛讀小學的時候,他相信太陽是明亮的,花朵是鮮紅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滿溫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終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沒有憂傷的。其實這就是正的結果。

但是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就會出現比較強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歲剛剛步入社會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盡人意,覺得**世界欺騙了自己,覺得生活中滿是醜陋、猥瑣、卑鄙和欺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小憤青」。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人必然表現出一種**。

那麼走到三十歲,應該是人生「和」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於丹《論語》心得之七人生之道》於,歡迎閱讀於丹《論語》心得之七人生之道。

於丹論語心得

於丹 論語 心得 讀後感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乙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看 於丹 論語 心得 彷彿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於丹娓娓道來,那樣一種從容謙仰的態度正是儒家所提倡和追求的。寒假期間在家閒得無聊,本來打算找本 來看看,但尋覓好久還是沒找到可以一讀的感興趣的書,於是便找同學去借。到他那...

於丹論語心得感悟

論語 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我們從小學開始就接觸它,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於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代的眼光進行系統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聖賢之間的距離。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公升起,西邊落...

讀於丹論語心得

翻讀 於丹 論語 心得 感佳句頗豐,甚者有二,特記之於下,以供自饗 一 天地人之道 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天地人並稱為 三才 所以,依孔子看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