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課後反思

2023-01-28 15:00:03 字數 1552 閱讀 3046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和利用數軸表示直觀的闡釋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以學生易於接受的實際生活例子引入有理數加加法。為此,本節課安排較多的時間用於探索加法法則,以學生作為探索的主體,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為每乙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的空間,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這正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即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新知識的過程,只有真正被學生經歷、理解和接受了的東西才稱得上是課程。

經過**、討論、相互交流,對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同學們基本都能理解並掌握,但仍然有的同學不善於利用加法法則來進行運算,而是仍然採用將算式賦予實際意義,再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和的符號的確定,模糊不清,這可能是由於引例造成的思維定勢,所以需要強調計算要以法則為依據,加強用法則的熟練程度。

一節課下來內容雖然完成了,但是學生的反映情況卻不是很好,針對每個環節進行了分析: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

「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

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1.

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反映數學問題,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化,但是學生對於生活經驗與法則之間的本質區別還比較模糊,要注重法則的理解。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並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2.在得出法則的過程中,有部分同學仍然沒有掌握關鍵,應該著重強調學生要理解、掌握好同號、異號兩數相加的和的正、負符號的確定。讓學生多練習,在練習中加深對法則的理解。

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週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並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

在利用數軸上進行加法運算是本節課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學生的數軸基礎知識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數軸三要素進行強調,所以使得表示數量的正、負的確定較模糊,這是在教學中的疏忽。

4.總結課堂內容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法則的好機會,讓學生學會隨時總結,隨時創新的學習方法。本應該全部讓學生自己得出,由於放不開手,一部分由學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這樣的效果比較差。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形式多變,多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教學模式。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畫

一 學情分析 一年級兩個班級的數學。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生活還不適應,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都沒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二 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準備課,位置,1 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一 6 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 20各數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早讀

關鍵字 之間 畫圖需要去掉一頭一尾 答案 四人 今天星期一有雨,運動會推遲3天再開,推遲後,運動會星期幾開?關鍵字 推遲 畫圖需去掉頭上第一天 星期一二三四答案 星期四 今天我從第10頁讀到第14頁,一共讀了幾頁?關鍵字 到 畫圖需要加上一頭一尾答案 5頁 10 1 又粗有短是時針,又長又細是分針 ...

一年級上冊數學彙總

2012 12 22一年級上冊數學考題彙總 一 畫一畫,填一填,說一說。二 根據要求在裡填上合適的數。三 在 裡填上合適的數。四 數一數。五 按規律填一填。十 五 數一數,算一算。六 要拿出5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七 看圖列式。新課標第一網 八 在 和 裡填上合適的數,使每條線上的和都等於下面 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