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評價

2023-01-25 14:45:04 字數 5065 閱讀 4178

評析:「人體的聯想」本身就是乙個富有創造力的話題,又是在乙個全新的環境中學習,無疑拓展了學生的想像空間。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積累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這節課從學生已掌握的阿拉伯數字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

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想像和創新,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學生用「向前屈」的動作表示「0」後,我問學生:「可以向兩側做嗎?

」「能不能向後做來完成呢?」啟發學生盡量想出不同的花樣來。而後孩子們用手圍、用腳繞,躺著、蹲著、跪著,來完成各個數字。

他們彷彿插上了創新的翅膀,每乙個動作都是乙份體驗、一你創造,沒有對與錯,只有好與更好!

評析:想像是創新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不是由教師提供讓學生來表現,而是把想像的權力放給了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想像。教師提出想像和創新的要求後,又提示用文字、字母等來作為表現內容,啟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合作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合作,學生們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乙個個設想的誕生,乙個個動作的完成,一次次成功創新的體驗,無不是集體智慧型的結晶,孩子們的笑臉正顯示他們分享合作創新的喜悅。

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展開來完成各項教學任務,使學生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盡情地玩,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本節課的教學利用教材滲透德育。例如,遊戲「趕小豬」是集體配合專案,可有意識地關心和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結協作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還可利用課堂間按滲透德育。

例如,場地的畫劃法,設計圓形隊形,以分組、分隊的方式強化集體觀念和熱愛集體的情感;以八路軍、空軍、擴旗手、醫護人員為參賽組命名,**散在場地讓學生撿卡片分組,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奠定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基礎;通過創設幫農民伯伯幹活的故事情節,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戴上頭飾,直觀的道具生動形象,使師生的情感更加貼近。運用樂曲伴奏,增加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樂趣,活躍課堂,陶冶情操。

(二)總評

一名出色的教師不僅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技能,而且還能夠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從中受到學習的樂趣並易於積極主動地獲得成功。王海霞老師在這方面的確獨具自己的教學特色。凡是聽過王老師課的,都會被學生興致勃勃的學習情緒、聚精會神思索的神態、躍躍欲試的舉止所感動。

本課由「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匯入,繼而師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延續故事的新發展,讓孩子們盡情地在玩中學,學中練,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凡是學生看得懂的,讓學生自己去看;凡是學生能講出來的,讓學生大膽發言;凡是學生能完成的動作,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練習……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思維活躍、情感交融、默契和諧的濃郁氣氛,出現了環節緊扣、扎扎實實的教學效果。下課了,孩子們還意猶未盡地繼續在草叢裡捉「害蟲」。

親切地喊著:「王老師,你看,你看,我又捉了一條……」可見,他們是真正融入了創設的情境中。

孩子的靈魂如麵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王老師最後就設計「你想對小青蛙說什麼?

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好品質。學生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知識,大膽地想像,閃現出許多智慧型的火花。

總之,本節課根據小學生低年級學生好動、善模仿、興趣易激發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確保每乙個學生都受益的基本理念,本課採用「故事情境「的教學形式,師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之中自主、積極地參與各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活動,從而使全體學生在練習中增長知識、增添愛心、共同提高。

(二)總評

體育教學應教給學生體育學習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基礎。本次教學,教師巧借華夏民族的奧運情結,創設「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活動」的教學情境,從思想情感的深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突出「自主」二字,教師以乙個學習引導者的身份,合理地把握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科**用「放收」相間的教學操控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嘗試,獨立實踐,自主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疑問。

同時時教師注重學生群體學力的挖掘,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深入學習**活動,提高學練質量。在學習方法培養上,教師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參與,引導學生通過想像、思考和討論,研究體育器材,研究接力比賽規則,不斷對比賽方法作出調整,從而積累比賽經驗,提高學習能力。

總之,本節課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實現了「障礙接力」的教學目的在於提高快速跑中快速翻過高物、快速跨躍和鑽圈的過障礙能力。教學過程充分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以「掌握適合學生自身素質條件和運動能力的過障礙技巧」為教學重點,增強了學生對快速通過跳箱、豎墊、鐵圈架三個障礙器材的嘗試體驗,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通過對影響接力比賽的各個因素的**,學習如何借助體育器材開展體育活動的方法,提高體育學習能力。

(二)總評

這節「擊劍」課,教師結合曾是擊劍運動員的自身優勢,把高雅的貴族體育引入小學課堂,剔除了競技運動專案的競技性、系統性、完整性,而挖掘了其健身性、趣味性、文化性,有效地開發了課程資源,讓人耳目一新。教師嫻熟地運用了主韙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以擊劍運動的簡單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練習貫穿課的始終,層次分明;堅持以育人為本,運用示範法、講解法、練習法、競賽法、遊戲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得到健康、快樂、主動的發展。

在教材的選擇上,把握住了體育課的本質特徵,通過身體實踐練習達到傳承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之目的。這節課比較符合新課程標準「四個基本理念」的精神,受到了國家課標編寫組專家及省市專家的一致好評,是一節與新課程標準精神靠得很近的好課。

支撐跳躍是小學生很喜歡的體育專案之一,這項體育活動鍛鍊身體效果好,具有實用意義。它能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特別對增強下肢和肩帶肌肉的力量有顯著的作用,同時能夠提高彈跳能力及越過障礙和輕巧落地等技能,發展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勇於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支撐跳躍是技巧性、柔韌性較強的一項重要教材內容。在小學階段學習支撐跳躍(分腿騰越山羊)是在跳躍過程中,通過助跑後雙腳短促而有力的踏跳和手臂推撐器械,採用分腿動作,借助兩臂的支撐,迅速、安全、省力的騰越(山羊)的一項運動。為學生在以後進一步學習掌握分腿騰技術奠定基礎。

之所以選擇此項教材是因為它對發展學生上肢、肩帶、下肢肌肉群的爆發力,增強肩臂、腰腹及關節韌帶的力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對發展速度、靈敏、協調性、控制力和平衡能力等有積極作用,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果斷、戰勝自我、完成挑戰的自信心。分腿騰越(山羊)的要點是:自然助跑、單跳雙踏、頂肩推手、展髖挺身、緩衝落地。

)二、教材分析

單槓教學不僅能夠較好的增強學生力量,發展平衡、協調等能力,而且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認真負責的態度及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改善單槓教學狀況,提高學生力量、平衡、協調等身體素質,採用自製單槓,降低高度和難度,消除恐懼感,使其更貼近學生。在練習時採用四人為乙個合作練習小組,兩人肩扛成單槓,一人做動作,一人進行幫助與保護,並在練習者腳下鋪設小墊子保護,以提高安全係數。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但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肢力量薄弱,腰、腹力量差且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合作意識、意志品質、責任心等方面有待加強,本課試圖利用四人一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單槓練習,有效發展學生力量、平衡、協調等,並通過教學活動樹立自信心與責任心,從而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一定的磨練。

依據教學目標,本課選擇蹲踞式跳遠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蹲踞式跳遠是小學三年級跳躍教材的內容,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緊密聯絡的部分組成.它對發展學生的彈跳力,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課在讓學生初步學會蹲踞式跳遠的基礎上,初步體會快速跑動中積極準確的踏跳。

、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生理、心理的發展期,情緒及心理素質不夠穩定,但有一定的自覺性和獨立完成動作的能力。由於本課是蹲踞式跳遠的第一次課,又是借班上課,所以在設計組織方面,力求簡單實用、清晰流暢,講解做到生動、明了、易記。根據學生素質情況,適當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方法,提高踏跳的準確性。

重點:助跑有節奏,踏跳有力,有一定高度。

難點:動作輕鬆,舒展,連貫,有一定遠度。

教師示範完整動作(2次)

動作要領:助跑、踏跳、騰空後,將踏跳腿前提與擺動腿併攏,兩腿屈膝上提盡量靠攏胸部,兩臂經前擺至身後,在空中成蹲踞動作,塊落地時,小腿積極前伸,兩臂有身後向前擺動。落地時,身體前傾屈膝緩衝,雙腳落地保持平衡。

2分解練習

(1)學習口訣:助跑要加速,踏跳要準確,空中要蹲踞,落地要緩衝。

(2)跑幾步做踏跳練習。(強調用力蹬地)

(3)助跑踏跳越過50厘公尺的低皮筋。(強調起跳有力),盡量向上躍起)

(4)助跑踏跳越過50厘公尺的低皮筋後屈膝上提(要求盡量屈膝上提,緩衝落地)

3、完整練習

(1)輕鬆助跑,準確跳躍的完整練習。

(2)小組展示,評價。

(3)加速助跑,積極跳起做完整練習。

(4)提高皮筋高度完整練習

四、遊戲:過封鎖線

方法:穿過橫繩,繞過墊子一圈,再穿過橫繩返回本組拍下一人的手,下一人按前一人的方法繼續遊戲,全組輪完後為遊戲結束,看哪組的動作最快。

要求:(1)聽哨聲開始比賽。(2)按順序遊戲,不許踩過起跑線。

(3)按箭頭方向返回,必須拍下一位同學的手。

(4)速度最快的組為勝。

一、教學內容:

足球:腳內側踢球

二、指導思想:

按照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足球技術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參與和合作意識,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保障學生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得到適度的鍛鍊和提高,為學生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與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足球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運動的藝術魅力有著濃厚的時代色彩,其趣味性強,能滿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踢球是足球運動的主要特徵,是足球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它是隊員與隊員聯絡的重要途徑,是整體技戰術的體現,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通過對腳內側踢球的學習,還能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柔韌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

四、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高一年級學生,足球是他們所比較喜愛的一項運動。通過了解,大部分男生有著一定的基礎,都比較熱愛足球運動,因此參與程度比較高,但是女生的基礎相對較差,不太愛運動。

《找規律》教學設計與評價

摘要 找規律 第一課時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充分為學生提供開展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猜想 觀察 探索 操作 交流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從中感知規律,認識規律,規律,並獲得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關鍵詞 找規律 教學設計評價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評價

一 數學教學設計 1 分析教學目標 2 設計教學情境 3 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4 設計學習方式 二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 內容設計科學化 1 教學內容本身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內容準確無誤,符合科學規範。2 在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教的過程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二 形式設計趣味化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評價意見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38 40頁。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2 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乙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3 能辨認物體的正面 側面 和上面。4 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