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社會學總複習

2023-01-24 16:42:02 字數 5613 閱讀 1542

第一章緒論

1 勞動:指人類圍繞各種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進行的生產活動和提供非物質形態的服務活動。

2 勞動者:指一切具有勞動能力、並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人。

3 勞動者具備的四個要素:a. 處於勞動年齡範圍內,即屬於勞動適齡人口;b.具有一定的體力和智力;c.從事一定的社會生產勞動;d.有相應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

4 社會群體的結構分布,包括勞動者的產業結構、職業結構、性別結構及其結構的變化,還包括特殊群體------殘疾人、婦女、兒童、老年人的結構分布及其帶來的勞動問題。

5 韋伯論述了資本主義現代生產的組織原則----科層制。

6 梅耶的霍桑實驗對企業界和學術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梅耶認為,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

7 勞動社會學研究方**的基本觀點:實際觀點、實證觀點、整體觀點、發展的觀點。

8 常用的社會調查法有:1.文獻調查法;2.訪問調查法【訪談法】);3.問卷調查法;4.實驗調查法。

第二章勞動

1 勞動的社會職能(重要)

1.1勞動創造社會財富;

1.2勞動改造和完善社會;

1.3勞動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和發展需要。

2 勞動社會化:是乙個與生產力發展相聯絡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狹小的勞動轉變為由緊密的、大規模的分工和協作聯絡起來的共同勞動的過程。

3 兩方關係:最主要的是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建立的勞動關係。

4 三方性結構:指在制定勞動法規、調整勞動關係、處理勞動爭議過程中,**、雇主和雇員共同參與決定,相互影響和制衡,這是調整勞動關係的有效機制。

5 配第一拉克命題(重要):工業經濟時代,各國勞動力轉移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勞動力由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產業,等到第二產業有了一定發展後,勞動力又由第

一、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

6 職業(重要):是人們從事社會勞動的工作崗位。職業不僅可以反映人們的經濟狀況、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們的社會階層、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的一般表徵。

7 職業結構:是指不同職業型別的勞動者在勞動者總體中的比例。職業結構是乙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勞動者社會地位與社會境遇的反映。

8 性別結構反映勞動社會的現狀:

8.1首先,女職工在全體職工中所佔的比重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8.2其次,女職工在全體職工中所佔的比重反映了生產裝備的先進程度。

8.3再次,男女勞動者在各行各業中的比例,反映著性別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8.4另外,婦女素質的高低,就業意識的強弱,家務勞動負擔的多少,也可能影響女職工在全體職工中的比重。

9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帶的影響:(重要)

9.1首先,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導致勞動力的不足。

9.2其次,人口老齡化會影響勞動生產率。

9.3再次,人口老齡化還會導致養老經費的不斷增加,從而導致消費**的增加,使積累**相對減少,這對擴大投資無疑是不利的,從而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0 勞動保護:是指國家和社會(包括企業)為保護勞動者在生理、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權益而採取的各項保障和維護措施的統稱。

11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a.能力、b.品貌、氣質、c.報酬、d.相似與互補、e.鄰近與熟悉。

12 傳統的典型組織正式結構有如下幾種型別:(要理解每種型別)p56

12.1直線制結構。

12.2職能式結構。

12.3直線----職能式結構。

12.4水平結構。

12.5矩陳結構。

13 非正式結構的積極功能:(重要)

13.1能夠減輕成員在組織中的心理壓力,增強組織的穩定性。

13.2有助於增強社會組織的靈活性

14 非正式結構的消極功能:(重要)

14.1當非正式結構在目標、利益和規範等方面與正式結構不一致時,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導,容易產生消極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破壞組織的整合力。

14.2非正式結構容易形成傳播「小道」訊息和散布流言蜚語的源頭,影響組織的凝聚力。

14.3放任非正式結構的發展,還可能帶來一些極端的情況,破壞組織系統的正常執行。

15 需要理論、期望理論、雙因素理論等可能出小題。p63

第三章勞動者

1 勞動者的特徵:(了解)

1.1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

1.2處於一定的勞動崗位。

1.3處於勞動崗位的人。

1.4參與實際勞動過程。

2 公式:勞動力參與率=(在業人口數+正在謀業人口數)/ 勞動力口數 *100%

3 勞動者的素質包括:自然素質和社會素質。

4 社會素質包括: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勞動者的現代化。

5 企業文化(重要):企業文化作為勞動的社會環境的一部分,深深影響著勞動者的心理和行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實體和精神現象的總和。

6 企業文化的內容包含:企業價值觀念、企業意識、管理方式、企業規範、企業英雄人物和企業形象六個方面。

7 勞動者社會化:指的是社會將乙個普通的社會人轉變成乙個能適應一定的社會和時代文化,掌握社會所需要的勞動技能和必要的勞動規範,遵守勞動紀律,適應工作環境的文化,從而履行合格的勞動的過程。

8 勞動者社會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8.1學習和掌握乙個職業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8.2了解和學習勞動規範,融入企業文化。

8.3適應人際關係,實現角色的轉變。

9 勞動者社會化的途徑:家庭教化、學校教化、社會教化、網路互動、勞動組織教化。

10 閒暇與勞動關係。p106

第四章職業生涯

1 職業的特徵:社會性、差異性、層次性、時代性。

2 影響職業生涯的相關因素有:健康情況、社會階層的影響、教育、性別、年齡、負擔、自我觀、地理因素。

3 格式豪期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了解)。p116

4 職業生涯管理(重要):是指組織和個人根據組織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對職業生涯進行計畫、發展和評估的過程,既包括個人的管理,也包括組織的管理。

5 職業生涯管理的基本內容(重要):員工自我評估、組織對員工的評估、職業培訓與指導、制訂員工發展計畫。

6 「職業錨」的五種型別:

6.1技術/職能型「職業錨」。

6.2管理能力型「職業錨」。

6.3安全/穩定型「職業錨」。

6.4創造型「職業錨」。

6.5自主、獨立型「職業錨。

7 職業生涯發展與成功的道路(重要):(理解每一項p130)

7.1立足本職的道路。

7.2自學成才的道路。

7.3轉換職業道路。

7.4自我創業的道路。

8 職業生涯設計的步驟:

8.1自我與環境評估。

8.2確立目標。

8.3制訂方案,立即行動。

8.4評估與反饋。

第五章職業分層與職業流動

1 影響職業聲望評價的因素

1.1職業的社會功能。

1.2職業要求。

1.3職業報酬。

1.4職業環境。

2 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

3 社會分層的意義(重要):

3.1客觀描述社會成員的基本構成。

3.2揭示社會資源配置的機制。

3.3緩和社會階級矛盾,穩定社會。

3.4對調整社會階層結構提出政策建議。

4 人的職業流動決策程式分為六個步驟:

4.1確定職業流動目標。

4.2選取適合的用人單位。

4.3分析接收單位狀況。

4.4離開原單位的可能性。

4.5「流出」與「維持現狀」的比較。

4.6完成流動。

5 對青年人才職業流動的引導:要為青年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要從青年人才的客觀條件出發,給他們以正確有利的引導。

第六章勞動組織

1 編制定員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1崗位定員法。

1.2比例定員法。

1.3勞動效率定員法。

1.4業務分工定員法。

2 組織機構設定方法(了解):按產品設定、按客戶設定、按地區設定、按職能設定、按計畫專案設定。

3 韋伯的三種權力:

3.1傳統權力:傳統慣例或世襲得來。

3.2超凡權力:**於別人的崇拜與追隨。

3.3法定權力:理性-----法律規定的權力。

4 實行勞動組合的原因:經濟原因; 工作中的距離、位置; 社會心理因素。

5 中國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造:

5.1改革體制。

5.2創新用人機制。

5.3強化激勵措施。

5.4健全考核制度。

5.5優化環境。

5.6促進人力資本化。

第七章勞動關係

1 勞動關係(重要):勞動關係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事業單位等)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係。

2 勞動關係與勞務關係的區別(重要):

2.1在法律依據方面的主要區別。

2.2在主體與主體之間地位的區別。

2.3當事人之間的隸屬關係方面的區別。

2.4當事人之間的承擔義務方面的區別。

2.5用人單位對當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區別。

2.6支付報酬方面的區別。

3 影響勞動關係的重要因素:(共七個)主體因素; 環境因素; 經濟環境; 社會環境; 政治環境; 制度因素; 傳媒因素。

4 勞動爭議調解主要四種執行機制:勞資雙方自願調解; **參與調解; 緊急調解; 法院調解。

5 工會的職能:代表功能; 經濟功能; 政治功能; 服務功能。

第八章勞動報酬與社會收入分配

1 勞動報酬(重要):是指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取其全面的滿足。社會學上的勞動報酬不僅包括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還包括勞動者通過勞動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別是心理上與精神上的滿足。

2 通常意義上的報酬指的是外在報酬,可以分為直接報酬與間接報酬。

3 直接報酬包括(重要):基礎報酬; 績效報酬; 鼓勵勞動者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的各種激勵性報酬和各種延期支付。

4 間接報酬即福利。

5 薪酬分為經濟報酬和非經濟報酬。

6 薪酬理論最初是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弟提出的。

7 薪酬管理的主要內容(重要):

7.1確定薪酬管理的目標。

7.2選擇薪酬政策。

7.3制定薪酬計畫。

7.4調整薪酬結構。

8 影響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重要):

8.1制約收入分配的體制因素。

8.1.1分配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約。

8.1.2分配方式受企業經營方式的制約。

8.1.3分配受巨集觀調控體系的制約。

8.2制約收入分配的經濟因素。

8.2.1相對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8.2.2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分配的不公平。

8.2.3技術結構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9 緩解分配不公的措施(重要):

9.1推進機會均等,不斷向公眾開放一切參與市場的機會,達到最大限度的公開透明,讓所有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都有相等的地位、相同的條件,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9.2推進**體制改革,避免行政權力轉化成不平等收入。

9.3消除行政壟斷,避免壟斷利潤轉化為不平等收入。

9.4加大調節過高收入者的力度。

9.5加強社會配套制度建設,努力實現收入分配結果的公正。

第九章**政策和勞動爭議

1 我國改革中的**勞動管理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

1.1轉換管理機制。

1.2培育勞動力市場。

1.3進行社會服務。

1.4加強巨集觀調控。

1.5建立保障體制。

勞動社會學》複習用

第一章1 論述勞動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及各大流派的主要觀點及其代表人物?5 13 1 古典勞動社會學理論 勞動價值 剩餘價值及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 功能主義和結構主義 迪爾凱姆 科層制 韋伯 科學管理 泰勒 社會人 梅耶 制度學派 韋布夫婦 2 現代勞動社會學 新馬克思主義 馬爾庫塞 普蘭查斯 衝突理論...

《社會學》複習

第一章 什麼是社會學 1 社會學 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2 社會學 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孔德在 實證哲學教程 正式提出的。3 社會學學科的三個層次結構 a.基本問題 元問題 社會學與哲學聯結點的社會哲學層次。社會學與哲學什麼...

社會學複習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各站在什麼角度?第三章人的社會化 第一節什麼是人的社會化 第二節人的社會化的基本研究領域 第三節社會化的理論 基本概念 人的社會化各種社會化型別涵義 基本問題 1 簡述社會化的理解角度?2 簡述社會化的功能。3 為什麼人可以社會化而動物卻不能?4 人的社會化的主體有哪些?其作用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