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複習

2021-03-04 10:00:00 字數 4581 閱讀 8378

第一章:什麼是社會學

1、社會學:

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

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

2、「社會學」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正式提出的。

3、社會學學科的三個層次結構:

a.基本問題(元問題):社會學與哲學聯結點的社會哲學層次。*社會學與哲學什麼關係?

b.物件問題(本問題的總問題)

c.範疇問題(本問題中的分問題)

三個層次的關係:一般、特殊、個別的關係。

4、社會學的功能(價值):

a.認識和改造社會。

b.促進社會進步進步,縮減社會代價。

c.構建和諧社會。

第二章: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1、西方社會學形成時期大約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

2、兩條路線:

a.實證主義路線:埃公尺爾·涂爾幹(法):《論社會分工》、《論自殺》

b.反實證主義路線:馬克斯·韋伯(德):《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儒教和道教》

第三章:社會學研究方法

1、社會學研究三大型別:實證正規化、解釋正規化、批判正規化

2、「調查研究法」基本步驟:確定調查總體、選擇抽樣方案、設計調查問卷、實施調查、彙總和錄入資料、分析資料等。

問卷中的三類問題:

事實性(性別、年齡、家庭成員)

行為性(收入)

態度性(意識、觀念、評價)

第四章:社會的構成

1、社會的六個特徵:

a.社會是由人群組成的。

b.社會以人與人交往為紐帶。

c.社會是有文化、有組織的系統。

d.社會是以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

e.社會系統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聯絡。

f.社會系統是乙個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機體。

2、如何區分良性、中性、惡性的社會狀態:

綜合性原則、協調性原則、滿足需要的原則。

3、滕尼斯(德)將社會分成公社社會和社團社會兩種:

公社社會:指多數社會關係都建立在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基礎上的社會區域共同體。

社團社會:指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約化的和專業化的關係基礎上的社會。

第五章:文化的結構與功能

1、文化:是乙個複雜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所獲得的各種能力和習慣。

2、文化的四種分類:

a.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

b.主文化與亞文化:

主文化:在社會上佔主導地位的、為社會上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

亞文化:僅為社會上一部分成員所接受的或為某一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

亞文化一般並不與主文化相牴觸或對抗。

c.主文化與反文化:

反文化:對現存秩序的背離和否定,是對現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對抗。

反文化是一種特殊的亞文化。

不一定都是壞的東西,反文化的性質取決於它所反對的文化的性質。

d.評比性文化與非評比性文化

3、文化的構成要素:

a.象徵符號:

象徵符號是人類通過意識控制而創造或構建起來的象徵體系,用來引導人們的互動、交流、思維、情感、學習和控制。人類文化的重要基礎。

b.價值觀念:

文化價值觀是指社會成員共同持有的關於是非、善惡、好壞、自我與他人利益關係的觀念和傾向。

c.規範體系:

規範體系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原則建構起社會行動規則系統。

非正式規範主要有社會習俗、民風民德、鄉規民約等。

d.物質文明:

物質文明是由該文化中的社會成員所共同創造的物品集合體,包括技術、工具、住宅、食物、服飾、書籍等人工製品。

第六章:人的社會化

1、社會化: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個性與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並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社會結構得以持續和發展,的的個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會化是乙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長期過程。

2、社會化的五種型別:

a.初級社會化(基本社會化):發生在生命早期,是基礎。

b.預期社會化:青年時期,學習將來要扮演的角色。

c.發展社會化:成年人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角色要求而學習。

d.逆向社會化:晚輩傳授文化規範和知識給長輩。社會化是雙向過程。

e.再社會化:全面放棄原已習得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重新確立新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

3、「鏡中我」理論:

庫利(美):每個人的自我觀念其實是他人這面鏡子的反射。他還注意到「初級群體」在個性發展和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4、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奧地利):人格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無意識」的驅動的。(本我、自我、超我)。他的理論由於過分強調性慾的作用而被稱為「泛性論」觀點。

5、社會化的主體:人的社會化過程涉及的最重要和最有影響者。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大眾傳播媒介。

6、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第七章:社會互動

1、社會互動:社會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資訊的傳播而發生的相互依賴性的社會交往活動。是社會學分析的基本單位。

2、社會互動的戲劇理論:(又叫印象管理理論、印象整飾理論)

戈夫曼採用戲劇分析的方法,從印象管理的角度來揭示人們社會互動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中,他指出,世界是個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戲,表演者最關心的是留給觀眾什麼樣的印象。

這一理論認為,互動的一方總想控制對方的行為,使對方通過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計畫中的行為反應。*對中國人「面子」問題的啟發性。

3、社會互動的情境根據互動參與者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性質來分:情感關係、工具關係、混合關係。

4、社會互動的型別:

a.合作

b.競爭:社會上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於乙個共同目標的爭奪。

特點:相同目標、資源稀缺、目的在於目標物而非反對其他競爭者。

c.衝突:人與人或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念而互相爭鬥的方式與過程。

*競爭與衝突的區別與聯絡?

區別:衝突更為直接的目的是打敗對方,是直接以對方為攻擊目標的一種互動行為。

衝突的雙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開的、面對面的接觸,因此是一種直接的反對關係。

衝突各方所爭奪的目標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因為各方往往在價值觀念上有很大差距。

聯絡:都是人們之間為了一定的目標而互相排斥或反對。

d.強制

e.順從與順應

5、集合行為(又稱集體行動或集群行為):是指一種人數眾多的自發的無組織的行為。

第八章:社會網路與社會群體

1、初級群體(又叫直接群體、基本群體和首屬群體):其成員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為基礎結成親密關係的社會群體。典型的有家庭、鄰里、朋友、親屬等。

初級群體的基本特點:

a.成員有限。

b.成員間有直接的、經常的面對面互動。

c.成員間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成員間的交往富於感情。

e.成員難以替代。

f.群體整合程度高。

g.群體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初級群體的功能:

a.正功能:

承擔著社會化的任務

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

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

b.負功能:

從微觀心理角度看,初級群體可能壓抑個性的形成和個人積極性的發揮,限制個人的社會發展。

從巨集觀結構角度看,正規組織中初級群體的存在,有可能干擾正式組織關係,破壞組織結構,妨礙組織效率的提高和組織目標的實現。

*講究「度」:初級群體過度發達或過度萎縮都不利於社會的良性執行。

第九章:社會組織

1、科層制:

由的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從理想型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是指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利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結構模式和管理方式。它是一種以正式規則為主體的管理方式,也是現代社會組織管理的典型方式。

科層制的特徵:

a.明確的分工、b.明確的職權等級、c.明確的規章制度體系、d.私人關係和公務關係的分離、e.量才用人、f.管理權力依附於職位而不依附於個人

科層制的優:分工清楚、責任明確、任人唯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組織活動的順利開展。劣:忽視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只強調照章辦事,缺乏靈活性和應變性,容易導致官僚主義。

第十章:社會制度

1、社會制度的構成:

社會規範體系(基本成分)、社會價值觀、維護制度的權威、社會制度的實際承載體系。

第十一章: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1、社會分層:依據一定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屬性,乙個社會的成員被區分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層次的過程與現象。社會分層體現著社會不平等。

第十二章:越軌與社會控制

1、社會越軌(又叫越軌行為、離軌行為、偏離行為):

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偏離或違反現存社會規範的行為。

2、社會控制:

廣義:社會組織體系運用社會規範以及與之相應的手段和方式,對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的社會行為及價值觀念進行指導和約束,對各類社會關係進行調節和制約的過程。

狹義:對社會越軌者施以社會懲罰和重新教育的過程。

3、社會控制手段中的文化控制手段:

倫理道德、風俗習慣、信仰信念、社會**

社會學複習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各站在什麼角度?第三章人的社會化 第一節什麼是人的社會化 第二節人的社會化的基本研究領域 第三節社會化的理論 基本概念 人的社會化各種社會化型別涵義 基本問題 1 簡述社會化的理解角度?2 簡述社會化的功能。3 為什麼人可以社會化而動物卻不能?4 人的社會化的主體有哪些?其作用和特...

社會學複習

社會學概論 第一章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1 社會學創立的歷史條件 社會學的創立是社會變革 自然科學發展 社會思想和社會經驗研究的產物。2 社會學創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馬克思 孔德 斯賓塞等,社會學形成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涂爾幹和韋伯等。3 創立時期代表人物 奧古斯特.孔德 實證哲學教程 孔德的學說 科學的分...

社會學概論複習

2008 01 01 23 54 2008 01 01 23 57 1 本世紀40 50年代,西方社會學界盛行的社會變遷理論是 c a 生物有機體 說 b 社會演化論 c 社會均衡論 d 文化型別 說 2 社會是從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直線式發展 這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觀點 a a 社會演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