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總結

2021-12-25 12:32:33 字數 5045 閱讀 9569

一、 社會學的知識領域(第1周)

複習知識點:社會學的學科定位;社會學誕生的歷史條件和發展階段及重要

理論家。

社會學的學科定位:社會學是研究關於社會執行和協調發展的規律性的綜合的人文社會科學。社會學以綜合性的、整體性的視角來研究現代社會。

社會學誕生的歷史條件:(百度來的)

1 歷史背景(時代條件):資本主義發展起來,其弊端也開始暴露出來。生產力的發展、帶來整個社會的急劇變化,資本主義發展中產物的許多新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和社會問題。

人們急切尋求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來對這一變化進行科學解釋.

2 科學條件:當時自然科學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別是物理學的發展給立志研究社會執行規律的社會思想家以深刻啟示,能否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的執行規律。所以說社會學從產生開始受到自然科學方**的影響。

3 思想淵源: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社會批判和分析,以及對聖西門試圖用物理學研究社會的想法都對社會學的建立有直接影響。

發展階段和理論家:

創立時期(1839-19世紀末):孔德《實證哲學研究》 斯賓塞《社會學研究方法》

為社會學提供基本概念

2023年孔德發表《實證哲學研究》標誌社會學的誕生

形成時期(二戰前):韋伯迪爾凱姆涂爾幹齊美爾滕尼斯

多元發展時期(二戰-20世紀80年代)

80年代後:吉登斯(現代化) 福科布迪厄埃利亞斯哈貝馬斯等

社會學理論及相關理論家:

實證主義學派(發現規律性):孔德、斯賓塞、迪爾凱姆

孔德:社會靜力學、社會動力學(前者研究社會秩序問題,後者研究社會進步問題)

社會秩序由人性、家庭、宗教、勞動分工組成

社會動力學:社會分為3個階段:神學階段、形上學階段、實證階段

斯賓塞:社會與個人關係

迪爾凱姆:社會事實、個人事實

個人注意學派:馬克思·韋伯

研究物件:人、精神,發現個性化、特性、理性化,重視個體精神世界,強調對精神世界的理解,提出解釋性理解方法

形式社會學:齊美爾

結構功能主義(綜合學派):帕森斯(美現代社會學之父)

批判學派:弗洛姆

批判是社會學的基本路程(先批判後研究)

衝突功能主義:科塞(衝突促進均衡)

社會交換論:布勞

總結:實證主義取向:孔德斯賓塞迪爾凱姆

人文主義取向:韋伯舒茨

批判主義取向:法蘭克福學派(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和貝馬斯)

綜合取向:帕森斯

二、 社會角色和社會化(第2周、第3周)

複習知識點:社會角色社和會化的系列相關概念解釋。

社會角色:

由社會地位所決定的社會期望與個體行為模式之間的統一

這一定義包括三個基本思想:

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密切關聯,社會地位必須獲得社會認可社會地位與社會角色不可分可地聯絡在一起

角色是一種社會的客觀期望(角色期待)

角色是一種個體的主管表演

社會期望:包括自身的期望、「觀眾」的期望、「劇本(社會規範)」的期望、其他角色是期望等

社會地位:人在社會關係體系中所處的位置

社會地位與社會角色的關係:佔據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色;地位決定角色(因為地位決定了期望,而期望是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型別的社會角色(型別學方法):

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

先賦角色:又叫歸屬角色,是指個人與生俱來的、建立在血緣、遺傳等先天的或生理因素的基礎上的社會角色,或者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字的獲得的角色

自致角色:也叫成就角色,指依賴社會成員個人努力而獲得的社會角色

正式角色與非正式角色:

正式角色:是指存在相對明確的社會期望、得到社會正式認可的角色

非正式角色:是指沒有特定的社會期望,未能獲得社會正式認可的角色

理想角色、領悟角色和實際角色(貌似書上沒有筆記記的):

理想角色:指理想化的角色

領悟角色:指扮演覺得的人對角色的領悟

實際角色:個體實際的角色

功利性角色和表現性角色(也叫工具性角色和表意性角色):

功利性:以追求會實際利益、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角色

表現性:以表現社會秩序與行為規範、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為目的的社會角色(宣揚社會規範)

規定性角色和開放性角色(書上有老師沒講):

規定性:是指那些權利義務、行為規範有嚴格限制和明確規定的角色

開放性:是指那些權利義務、行為規範沒有嚴格限制和明確規定的角色

角色扮演:當乙個人具備了充當某個角色的條件、並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為規範去活動時,他就是在扮演這個角色

扮演過程:了解角色期望;培養角色意識(想象性預演);實踐角色規範;角色創造(動力來自社會化的過程)

角色扮演的基本技巧:創造/建立扮演角色的基本條件;想象性預演;角色換位認知

社會化:社會化就是人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範,獲得個性,是自己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社會化完成的標誌是人格的獲得

社會化的意義:對個人而言,社會化可使人獲得個性(人格),獲得個性是融入社會生活的前提;對社會而言,它能幫助社會得到乙個合格的社會成員,完成社會的繼替

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學習生活技能(基本生活的各種動作技巧;社會交往技能;專業知識技能等)、學習社會規範(行為準則)、內化價值觀(包括個人價值觀:值得與不值得的觀念;和社會價值觀:

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福利社會、多元文化等)、培養社會角色(社會角色的擔當是社會化完成的標誌)

社會化的型別:

基本社會化未成年人經歷的對未來角色的學習,這是社會化中最基礎、一般的部分。可分為: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學齡初期7-11、學齡中期-14、青年期15-10左右五個階段

繼續社會化指乙個人在完成基本社會化以後,為適應社會文化環境,繼續學習社會知識、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的過程。知識一種成年期的社會化。例如:職業社會化、婚姻社會化、老年社會化、死亡社會化等

再社會化指有意放棄原已習得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重新確立和接受新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包括非強制性的再社會化和強制性的再社會化(如:勞動改造)

逆向社會化傳統的受化者向施化者傳授社會知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社會化過程

社會化的過程:個性是社會化的核心;個性的核心是自我的形成

三、 社會行動和社會互動(第4周、第5周)

複習知識點:人的需要的層次;社會互動和集體行為的概念定義;不同型別

的社會互動的理論描述。

社會行動:指行動者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對所採取的手段與客觀情境條件加以控制和利用,並遵循一定的規範的行動。

社會互動:社會成員針對他人採取的行動或對他人的行動做出反應的過程(最核心的環節是意義理解)

社會互動理論:

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互動=符號互動:人們彼此理解姿勢,並在理解過程中獲得意義,在此基礎上的行動即為符號互動。包括定義符號、解釋符號的過程,

戲劇理論:每個行動者都是人生舞台的表演者(劇本:各種社會規定、規則;觀眾:

互動過程之外的人;導演:掌握權力的人;前台和後台:可以相互轉化;個人門面:

用來編年史每個人的身份;印象管理技術【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管理和控制】:神秘化技術【製造社會距離】;隱飾的技術【把表演中失敗的、不好的隱藏,展現最好的給觀眾】;視而不見的技術【觀眾對不成功的東西視而不見】)

社會交換理論:(社會互動的目的:得到利益)社會互動:付出成本並得到回報的過程,在成本和回報中,金錢地位最低,尊重和服從較高。

社會交換的過程:吸引(建立吸引力方法:特殊的價值觀、特殊才能、微妙的自吹);競爭(目標:

時間【有時間與某人交往、交換sth、共度time】);分化(分化成吸引人和被吸引的群體);整合(穩定的交換關係)

社會互動的型別:社會競爭(相同或相對性質的社會角色在共同的時間區域內,依照一定的規則,採用河畔的方式各自努力追求吸納然不能共同實現的同一社會目標,謀求相對短缺有限的同一社會資源的過程;競爭的方法有:破壞法、賄賂法、宣揚法【宣揚自己的優勢】、專業化方法);社會衝突(有關價值、對稀有地位的要求、權力和資源的鬥爭。

在這種鬥爭中,對立雙方的目的是要破壞甚至傷害對方);社會合作(社會會成員彼此配合協助,達到共同目標的互動過程。合作條件:一致的目標認識、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合作者自身的素質、物質條件);社會調適(社會成員調整自我,相互適應以減少或避免、消除衝突的過程。

方式:託詞額、和解、調解、仲裁、容忍)

四、 初級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第6周、第7周)

複習知識點:社會群體、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和科層制的概念解釋;初

級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的特徵區別;社會組織的管理。

社會群體:社會成員之間按照一定的社會關係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為模式的共同體。特點:成員之間具有相對持久的社會關係;群體內部往往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存在;多數成員具有共同的群體意識

初級社會群體:也稱首屬、基本群體。是指人際關係親密的社會群體,成員面對面交往。

特徵:情感濃厚、成員難以代替、內聚力很強、規模小、持久地直接交往、全方位滿足成員需要、塵緣的全面投入(感情、精力等)。型別:

血緣型、地緣型、友誼型、業緣型初級群體。功能:在社會化和社會秩序維護方面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初級群體過分發展可能會妨礙個人發展,也可能會形成『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等,從而損害社會其他利益。

趣緣群體由於本身的群體特徵,帶有一定的封閉性,對外群體有種至少是行為上的排斥。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形式。外群體僅通過表面的因素認識趣緣群體,難免會產生認識上的誤差,這種誤差不可避免地會衍生趣緣群體與外群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社會組織:組織就是人們未達到某些特定目標,協調彼此行動而建構起來的社會單元。特徵:明確、具體的目標,明確的分工和權力分配體系,內部存在權力中心,成員經常流動。

科層制:是現代組織管理的制度體系,具有明確的分工、職權等級、規章制度以及非人格性等特點,能夠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保證組織活動的開展。

科層制特徵:1、把為實現組織的目標所必須的日常工作,作為正式的職責分配到每個工作崗位(內部分工明確,且每一成員的權力和責任都有明確規定);2、所有崗位的組織都遵循等級制度原則,每個職員都受到高一級職員的控制和監督(職位分等,下級接受上級的指揮);3、組織活動有一些固定阿不變的抽象規則體系來控制,這個體系包括了在各種特定情形中對規則的應用(組織內部有嚴格的規定、紀律,並毫無例外地普遍適用);4、成員必須在技術上合乎要求,並且不能被隨意解雇(組織成員都是具備各專業技術資格而被選中);5、**以嚴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處理公務,沒有憎恨和熱愛,也不受感情的影響(組織內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員間關係只是工作關係);6、規範的科層化行政可使組織達到最高點效率(管理人員是專職的公職人員而不是該企業的所有者)

《社會學》複習

第一章 什麼是社會學 1 社會學 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2 社會學 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孔德在 實證哲學教程 正式提出的。3 社會學學科的三個層次結構 a.基本問題 元問題 社會學與哲學聯結點的社會哲學層次。社會學與哲學什麼...

社會學複習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各站在什麼角度?第三章人的社會化 第一節什麼是人的社會化 第二節人的社會化的基本研究領域 第三節社會化的理論 基本概念 人的社會化各種社會化型別涵義 基本問題 1 簡述社會化的理解角度?2 簡述社會化的功能。3 為什麼人可以社會化而動物卻不能?4 人的社會化的主體有哪些?其作用和特...

社會學概論

社會需要 是人們需要是人們在一定情景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匱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滿足的社會心理反應。社會交往 是指個人與個人 個人與團體 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的活動與過程。社會組織結構 是指組織由哪些部分構成及各部分之間所確立的關係形式。在這裡,前者是從外觀上來描述社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