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教程

2022-12-24 19:03:03 字數 3794 閱讀 9866

《社會學教程》 作業(2)

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061 趙雙花 0606012023

一.名詞解釋.

1社會化

答:社會學中所講的社會化主要是指人的社會化。人的社會化是乙個人學習社會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會性、由生物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

從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來看,人的社會化就是個體吸收社會經驗,由二者的分離走向二者的融合。具體的來說,這種社會化就是個體要學習他將參與其中的各種具體社會(社會群體)的知識、規範、價值觀念和生活技能,使自己能夠成為乙個社會人,參與社會生活。社會化就是個人學習群體和社會文化,發展自己的社會性,呆板自己鄭和到群體中去的過程。

從個性發展的角度看社會化,則社會化是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這是社會學中的社會心理學的立場。從文化的角度來,社會化是社會群體向社個體傳輸文化,個體學習和認同文化的過程。

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社會化就是使個體變得具有社會性,而其結果是培養合格的社會角色。

2再社會化

答:再社會化是由於原來的社會化失敗或其基本上已不適用,而重新學習社會的價值和行為規範的社會化過程。再社會化就是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對人的重新社會化。再社會化有如下兩種原因和情況:

第一, 原來的社會化失敗,某些人不再遵從原來社會化所倡導的基本價值和行為規範,認同和採取了反主流文化的行為模式。

第二, 原來的社會化的成果基本上不適用。

3社會群體

答:社會學把人們生活於其中的群體稱為社會群體。社會群體是指人們通過活動而形成的、由某中社會關係鏈結起來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成員具有共同的身份和某中團結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首先社會群體並不是偶然聚集起來的一群人。另外統計群體也不是我們這裡所講的社會群體。

4社會組織

答:在社會學中社會組織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社會組織是指人們從事共同的活動所有群體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團體、**、軍隊和學校等。

狹義的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如企業、**、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它只是指人類的組織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組建成的穩定合作形式。社會學研究的社會組織主要是狹義的組織。

5社群答:由於各國的情況不同,學者們所分析的物件不同,所以多社群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同它所具有的共同體的含義,這也成為社群的基本內涵。

在這裡共同體是指具有共同價值規範和一致追求的人組成的社會群體。也有相當多的學者同時強調它的地域含義,而且由於實際的社群研究總是以一定地域為基礎的,所以地域含義已經深深進入社群概念中。大多數定義都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含義:

社會蝴蝶能夠、地域和共同約束。

結合中國的情況,可以認為社群是居住在一定地域內的、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共同體。

6城市化

答: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稱為城市化。一般來說,它指農村人口改變其居住地,從農村遷入城市的過程。

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講,城市化又是農村人生活方式的變化。

城市化不是指個體的行為,而是關注在一定區域內城市人口所佔的比重的變化。衡量某一國家或區域城市化過程的指標是城市化水平,它是指該區域內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比重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由兩種方式來實現:

一種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即由於世代繁衍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有所變化。另一種是城市化人口機械增長,即由於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而提高城市化水平。

7社會問題

答:社會學對社會問題有自己特定的見解。默頓等人認為社會問題包括三個方面的涵義:社會期望的事物被中斷、社會規定的正當的東西被破壞、社會所珍視的社會模式與關係脫節。

可以這樣來界定社會問題,它是指社會中發生的被多數人認為的不合需要的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況,而需要運用社會群體的力量加以解決問題。社會問題不是少數人或個別人遇到的問題,而是在一定範圍內大多數人與大的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給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這是人們所不希望的社會狀態,對於社會進步來說是一種消極現象。

同時,由於這一問題影響廣泛,所以它也不是只靠少數人所能解決的,而需要動用多種社會力量來解決。

8社會控制

答:在社會學中,社會控制作為乙個專業概念,基本上是在約束人們的、損害社會秩序的行為意義上被使用的。

社會學家認為,人們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制度和社會規範是指導人們行為準則,人們按照這些制度和規範去行為,社會就表現秩序,人們就能從事正常的生活。那些違反制度和行為規範,應該得到控制和約束,而發揮控制和約束作用的主要不是內在的心理機制,而是外在的社會力量。這樣,社會控制就是運用社會力量對人們的行動實行制約和限制,使之與幾頂的社會規範保持一致的社會過程。

社會控制是建立在幾頂的社會規範之上的,並主要表現為外在歷來能夠的施加,但它並不排除個人內在約束力的發揮。

二.簡答題

1對越軌行為的社會學解釋

答:(1)失範理論

迪爾凱姆的失範理論認為,社會的正常狀態是社會各部分相互協調處於鄭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社會規範的指導和約束下互相適應,正常生活。在社會迅速變動的時代,當文化價值和社會結構以不同的速率轉變時,原來的某些指導和約束人們行動的社會行為規範就可能失效,它已不能有效的指導人們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酒會手足無措,處於無所遵循的迷茫狀態,生活會變的漫無目的,從而容易發生自殺。

(2)手段——目標論

默頓認為,社會作為乙個文化體系為每乙個社會成員都規定了目標,但是社會在結構的安排上並沒有為每乙個人提供達到上述目標的合法手段,即社會結構的特徵並不一定能為每乙個成員都能提供條件以達到目標。在社會為人們提出的文化目標(在美國主要是高的物質成就)與達到目的的合法手段(制度化手段)不配套、不統一時,人們有五種行為方式:(1)認同文化目標,也遵從制度化手段,就是遵從;(2)只認同文化目標,但不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創新;(3)放棄文化目標,但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形式主義;(4)既不認同文化目標,也不遵從制度化手段,消極退縮,這是逃避行為;(5)用新的目標代替文化目標和制度化手段,這是反叛。

這樣,按照社會的價值標準,創新、形式主義、逃避、反叛都對社會的要求發生了一定的偏離,屬於越軌行為。

(3)亞文化群體論

亞文化群體是指一定社會中的、在價值上與主題社會有顯著差異的群體。它是由階級地位、種族背景、居住地、宗教淵源之類的社會因素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群體和社群。

作為整體社會的一部分,亞文化群體要服從於主體社會的法律和某些準則,但是,由於該群體或社群有自己的餓歷史、結構和生活方式,所以同時它又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價值規範。當亞文化群體成員按照自己特有的文化規範行事時,由於該文化規範與主體社會的行為準則相衝突而被視為反常,屬於偏離或越軌行為。

亞文化理論認為,所謂偏差者或越軌者並不是自己有意違背社會規範,實際上他們也在遵從行為規範,無非在主流文化群體看來屬於越軌亞文化。

(4)標籤論

標籤論是解釋越軌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其發展過程理論。20世紀30年代,坦南鮑姆首先提出了標籤論思想,他認為,衝突在導致各個違法者的產生反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犯罪實際上是由於社群規定的。他認為罪犯形成的過程就是指明、規定、識別、區分、描述、顯示以及形成意識和自我意識的過程。

後來學者們有分析了初次越軌和再次越軌,但大多數是偶然的,程度並不嚴重。如果這種行為越軌被其他人發現並公諸於眾的哈,他就會被貼上越軌者的標籤。這時他的處境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就可能從出次越軌變為再次越軌,由於平常人變為乙個經常有越軌行為傾向的危險人物,越軌者就可能成為他的身份。

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為為越軌,並對他進行教導,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現上述行為。

這一理論認為,越軌行為不在於行為本身,而是社會反應、他人定義的結果。正是他人給某人一行為定義、帖標籤才使這一行為成為越軌,並應法了進一步的越軌行為。所以,越軌行為是社會建構而成的。

標籤理論還注意到家標籤者和被加標籤者的身份和地位,即由給誰加標籤。

2初級群體的衰落和對社會生活秩序的影響

答:初級群體的衰落表現:(1)初級社會群體的某些功能外移(2)初級社會群體內部的成員關係鬆散(3)某些初級社會群體名存實亡

袁方《社會學方法教程》筆記

社會學研究方法教程 第一章 緒論 1 社會研究 為了發現和解答社會領域中的各種問題而去收集資料 並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2 科學研究方法體系三層次 北大2001 簡 簡述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1 方 主要 研究的基本假設 邏輯 原則 規則 程式等問題,它是指導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學2 研究...

03社會學教程 三 筆記 1

第七章社會階級與社會階層 第一節社會分化與階級 一 社會分化 1 社會分化的概念 異質性 同質性 分化 社會分化是指原來承擔多種功能的某一社會單位變為承擔單一功能的多個單位,以及諸單位由地位相同變為地位相異的現象 社會單位 社會分化特徵 功能專門化 地位多樣化 2 社會分化的型別 1 水品分化和垂直...

《社會學》複習

第一章 什麼是社會學 1 社會學 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2 社會學 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孔德在 實證哲學教程 正式提出的。3 社會學學科的三個層次結構 a.基本問題 元問題 社會學與哲學聯結點的社會哲學層次。社會學與哲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