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期末複習材料

2023-01-23 10:33:02 字數 3984 閱讀 3610

精品word文件值得**值得擁有

精品word文件值得**值得擁有

教育評價

一、 填空

1.教育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理論、規則,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對教育現象進行數量化描述的過程。

2.按功能及用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3.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以評價物件以往發展水平或某一狀況作為標準的評價,它可以使評價者了解每個評價物件的進步情況、優長和不足。

4.按評價主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

5.cipp模式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組成。

6.從指標系統的內容看,評價的指標系統中有條件類指標、過程類指標和成果類指標。

7.所謂權重係數是指乙個整體被分解成若干因素(指標)時,用來表示每個因素在整體中所佔比重大小的數。

8.通常把組織正式評價前被評價物件的自我評價叫預評價,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修訂完善評價方案或為正式評價積累經驗、收集資訊。

9.調查法是在科學方**和教育評價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問卷、訪談、測驗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畫、系統地收集有關教育評價的資訊與資料的方法。

10.觀察法根據觀察實施的方式可分為結構觀察法和無結構觀察法。

11.利用相同的評價指標體系,間隔一定的時間,對同一組被評物件進行兩次評價,然後計算兩次評價結果之間的相關係數,求得的相關係數稱為重測信度。

12.選拔性學生評價觀點強調學校教育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選拔性教育,評價的過程就是一種甄別的過程,評價的方法一般是考試,以考試成績決定高低和優劣,評價關注的是作為客體的知識而不是學生主體的發展,評價主體是教師和管理者。

13.水平性學生評價觀點以預先設定的目標為統一的評價標準,側重鑑定學生的發展水平是否達到目標,是一種絕對評價。

14.全息性原則指學生評價必須反映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全部資訊,貫穿於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全面、全員和全程採集和利用與學生發展有關的評價資訊。

15.從層次來看,教育目標可分為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

16.以布盧姆為代表的專家於2023年發表了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他們把該領域的目標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

17.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在其《學習的條件》一書中認為,學習的結果或者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形成學生的五種能力:言語資訊、理智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

18.學生評價的內容,就其現實選擇來說,主要包括學科學習效果評價、學生思想品德和公民素養發展水平評價、學習能力與交流合作能力評價、身心健康水平評價和審美素養評價。

19.在教師評價領域存在兩種評價觀點,即獎懲性教師評價觀和發展性教師評價觀。

20.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內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質、班級組織與管理和班級工作績效。

21.學校教學工作評價的主要內容有:師資隊伍評價、教學管理評價、教學活動評價和教學績效評價等。

22.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包括課堂教學過程評價和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23.對學校管理工作評價要堅持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連續性原則和改進性原則。

24.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個體素質評價主要應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工作作風和身心健康。

25.學校機構設定評價的內容主要有兩點:機構是否健全、機構的結構是否合理。

26.學校制度建設評價的內容包括:制度是否健全、規章制度是否貫徹執行。

27.對學校計畫工作的評價包括了:目標是否符合實際、工作計畫內容是否全面、重點是否突出和措施是否正確。

28.根據評價機構的穩定性,區域教育評價組織機構有常設的區域教育評價機構和臨時性的區域教育評價機構。

29.根據評價主體不同,區域教育評價組織機構有自評組織機構、社會評價組織機構和行政評價組織機構。

30.對區域教育的全面評價,以5年為乙個週期比較合適。對鄉鎮、學校教育的全面評價,以3年為乙個週期比較合適。

31.教育評價的本質是價值判斷。

32.按評價物件的層次範圍劃分,可將評價分為巨集觀評價和微觀評價。

33.按評價方法劃分,可將評價劃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34.評價的總目標都可分解為三個子系統,即條件指標系統、過程指標系統和效果指標系統。而教育評價標準也相應由三部分構成,即素質標準、職責標準和效能標準。

35.教育評價標準中的評語式標準可歸納為分等評語式、期望評語式和積分評語式三種。

36.教育評價標準中的數量式標準可分為數量點式標準和數量區間式標準。

37.教育評價中常用的量表有類別量表、等級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38.教育評價中對資訊資料的審核,主要是審核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適用性。

39.教育評價中資訊資料彙總的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工彙總,一種是計算機彙總。

40.觀察法包含三個要素:觀察的手段、觀察的物件和觀察物件的狀態。

41.觀察法根據觀察**價者是否借助於儀器,可分為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42.觀察法根據評價者是否直接參與觀察物件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性觀察法和非參與性觀察法。

43.觀察法根據觀察的範圍可分為全面觀察法與抽樣觀察法。

44.問卷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指導語、問卷的正文等幾個部分。

45.測驗的型別按照測驗的性質分,可以分為成就測驗和心理測驗。

46.測驗的型別按照測驗時機分,可分為準備性測驗、形成性測驗和終結性測驗。

47.測驗的型別按試題型別分,可分為客觀性測驗和主觀性測驗。

48.測驗的型別按測驗的標準化程度分,可分為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49.測驗的型別按解釋分數的標準分,可分為常模參照測驗和標準參照測驗。

50.學生自我評價有公開的自我評價和潛在的自我評價。

51.評價校風可以考察兩個方面:精神風貌建設和物質風貌建設。

52.各種評價報告的形式大體一致,都包括封面、正文和附件。

二、名詞解釋

1、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是評價者根據一定社會確定的教育目標和價值標準,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與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斷的活動。

2、教育評價標準:所謂標準是指衡量事物的準則,是對事物進行評判的具體尺度。教育評價的標準是指對應於相應的評價指標或專案,規定被評物件達到什麼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優秀的、良好的等。

教育評價標準是進行教育評價活動重要因素。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確立了評價目標及其具體內容專案,教育評價活動則上對評價物件實現評價目標的程度作出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的依據是主體的需要的尺度,其具體體現為評價標準。

3、評價中的暈輪效應:也稱社會刻板印象。它是指對評價物件的整體印象影響到對該物件的具體特徵的認識和評價的一種心理現象。

4、測驗的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

5、測驗的效度:是指測驗實際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特質的程度。

6、學生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標準,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術,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素質、情感態度等的發展過程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是教育評價的重要領域,也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實際操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7、教育目標:就是根據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在教育活動之前,預先設想和確定的關於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動最終期望達成結果的標準、規格和狀態。

8、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自己的期望、品德、發展狀況、學習行為與結果及個性特徵進行判斷,是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

9、教師評價:有的也稱為教師考評,是指在正確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教育目標、要求以及教師所應承擔的任務,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廣泛收集評價資訊,對教師的素質、工作過程以及工作績效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價值判斷的過程。

10、教師自我評價:就是以自我為主體,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即教師依據評價原則,按照一定評價標準和發展目標,主動對自己的知識、能力、道德品質、教育教學工作等作出評價的活動。教師自評是乙個批判反思的過程,更是乙個自我提高的過程。

11、學校教學工作評價:就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評價技術和手段,對學校教學工作過程及其預期的一切效果給予價值判斷,為改進教學和對被評價物件作出某種資格證明提供資訊。教學工作評價,是以學校的教學工作為評價物件,通過對教學過程、管理過程和績效作出價值判斷,目的是改進學校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2、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指按一定的標準對課堂教學活動各要素、各要素發展變化和效果的價值判斷。

教育測量與評價期末總複習

測量 measurement 根據某些法則和程式,用數字對事物在量上的規定性予以確定和描述的過程。教育測量 針對學校教育影響下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側重從量的規定性上予以確定和描述的過程。評價 泛指衡量 判斷人物或事物的價值。評價活動的過程是對人物或事物的價值進行分析 衡量和判斷的過程。教育評價 按照一...

木工程材料期末複習材料

填空題 判斷題 選擇題 按原複習材料 一 名詞解釋 堆積密度 密實度 孔隙率 耐水性 抗滲性 耐久性 彈性 顆粒級配 石油瀝青的溫度敏感性 鋼材的疲勞破壞 二 簡答題 1.簡述一下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概念?p100 2.簡述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p126 3.簡述混凝土四種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

數列期末複習材料 列印

班級姓名座號 一 等差等比數列 處理等差等比數列問題有兩個思路,一是從基本量出發,運用方程思想解決 二是觀察下標特點活用性質,簡化運算.1 2009廣東理 已知等比數列滿足,且,則當時 abcd 2 2009遼寧理 設等比數列 的前n 項和為,若 3,則 a 2bcd 3 3 2010浙江理 設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