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態旅遊

2023-01-22 11:39:04 字數 5303 閱讀 1772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最早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23年首先提出,202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

「生態旅遊」不僅是指在旅遊過程中欣賞美麗的景色,更強調的是一種行為和思維方式,即保護性的旅遊。不破壞生態、認識生態、保護生態、達到永久的和諧,是一種層次性的漸進行為。生態旅遊以旅遊促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促進旅遊,準確點說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還會使當地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生態旅遊是綠色旅遊,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它強調以一顆平常心尊崇自然的異質性,把自然作為有個性的獨立生命來看待。參加生態旅遊的人們在欣賞自然美色的同時,要注意不以個人一己意志強加於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見到野獸不要去打擾,更不可去捕捉,學會靜觀默察、敬天惜物,認真聽取周圍的天籟之聲,並通過攝影、寫生、觀鳥、自然**等活動,充分感悟和審美自然。

到底什麼是生態旅遊

一般說來,自然旅遊和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旅遊可以被視為生態旅遊。

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它會使當地社群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定義很嚴謹,不過有點高深莫測。我們來用具體例子說明什麼是生態旅遊。

一是觀鳥。旅遊者手拿望遠鏡,早出晚歸,僅憑鳥的鳴叫或飛行的姿勢,就能準確鑑定出鳥的種類。 二是乘船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浬尋覓鯨魚。

一道噴水柱,或鯨魚龐大的軀體**時濺起沖天的水花,令人心曠神怡。 三是背起行囊,乘一葉扁舟深入神秘的亞馬遜腹地: 藤蔓低垂,猿猱長啼,食人魚在水中唼喋作響。

四是自願參加一些研究專案的野外工作,用支付的食宿費來支援研究的進行。這些有利於自然保護,以及使遊客從中接受到環境教育的旅遊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之所以在當今世界上風靡一時,而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是由於在理論上它比傳統的大眾旅遊有不少優越之處,如在適當利用的同時保護資源;為自然保護提供資金,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賺取外匯;提高地方和民間對自然保護的重視等等。

不過要開展生態旅遊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首先,保留著豐富自然資源的地區通常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生態旅遊不僅需要的時間長、費用高,有時連基本的生活條件也難以保障。

第二,遊客對生態旅遊的期望經常無法實現。比如說,你花錢去陝西長青保護區看熊貓,若是能在野外痛快地看上一通熊貓,你才會覺得錢沒白花。而實際上在野外能看到熊貓的機會非常低。

我在野外研究了幾年的熊貓,也只看到過一次,而且是屁股一閃而過。一般的遊客要想在幾天的時間裡就看到熊貓,無疑是不現實的。第三,生態旅遊的客源比較少。

生態旅遊要求遊客具備比較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對大自然有濃厚興趣。那些滿足於走馬觀花、遊山玩水,照張相轉身就走的遊客,對生態旅遊是不感興趣的。第四,生態旅遊的經濟效益規模有限。

生態旅遊的遊客分兩種:一種是「吃苦」型,多是年輕學生,幾個人背上帳篷、揣上幾包速食麵就敢進山,風餐露宿,櫛風沐雨,條件雖苦,樂在其中。不幸的是,這些人往往精神可嘉,卻囊中羞澀,拿不出幾個錢來。

另一種是「享受」型,主要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富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和年老的人。他們有錢也捨得花錢,但他們的要求也不含糊:住賓館,有餐廳,有車船飛機。

因此能夠接待他們的景點是不多的。所以,儘管有人把生態旅遊誇得天花亂墜,事實上,連生態旅遊的鼓吹者也不得不承認,基本上是雷聲大雨點小。

既然生態旅遊要求這麼苛刻,**又怎麼能大張旗鼓地推廣呢?這其中的奧妙是,旅遊行業和**把自然旅遊(即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旅遊)與生態旅遊等同了起來。這樣一來,生態旅遊的範圍可就沒邊了。

哪種旅遊能脫離自然環境?認真起來,連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態旅遊與普通旅遊沒有什麼區別。這樣,國家和地方**才能把旅遊列入經濟發展計畫,制定生態旅遊發展目標;才能在缺乏全域性的自然保護規劃和不徵求當地社群意見的前提下,上演全民發展生態旅遊的「節目」。

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生態旅遊的招牌下,將無序旅遊的破壞,肆無忌憚地擴充套件到自然保護區的每乙個角落。

我曾經去過雲南西雙版納,看到我們國家惟一的熱帶雨林被索道、空中走廊、人造景點、旅館、道路踐踏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

生態旅遊並不是一劑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能天南海北不加區別地濫用一通。乙個地區能否開展生態旅遊以及如何確定其合適的規模,取決於當地的面積、人口和生態系統的敏感度。

生態旅遊成功的關鍵,在於旅遊開始前的細緻規劃和不同利益集團的綜合協調管理,可以說完全是乙個管理問題。客觀地講,我國目前基本不具備廣泛開展生態旅遊的條件。因為現在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很低,生態旅遊客源匱乏;旅遊基礎服務設施尤其是軟體設施不完備,缺乏對國外生態遊客的吸引力。

最令人擔憂的是,旅遊的管理跟不上去,多頭插手,急功好利,經常是開發一片,破壞一片。要提高我國旅遊行業的水平,需要的是扎扎實實的工作。指望掛上一塊生態旅遊的牌子便萬事大吉的想法,不過是自欺欺人。

從根本上講,所有關於旅遊的爭論都可以歸結到規模上。各種旅遊形式之間主要是「程度」上的差異。遊客數量少,對生態和當地社群帶來的影響就少。

這種旅遊強度是可持續的,亦可稱之為生態旅遊。如果像今年五一期間許多景區遊客爆滿那樣,生態旅遊事實上早已名存實亡,其造成生態環境的退化甚至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了。

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遊的要求日益增加。這種正當的需求要積極滿足,必要時可以丟卒保車,犧牲一批景點。

但是,我們必須明確生態旅遊的定義,嚴格控制目前生態旅遊的發展。在開發新的旅遊景點時要無比慎重,應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盡可能地不進行開發建設,可以考慮提高門票**來控制遊客數量而不減少經濟收入。 喀斯特地形的由來

19世紀之前,人們對像桂林這樣的奇特地形,還沒有統一的科學稱謂。19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司威治,發現位於南斯拉夫和義大利交界處的狄納爾裡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發育著奇形怪狀的地形。在這片綿亙幾百公里的石灰岩高原上,到處是陷阱、石溝、石茅、豎井、落水洞、乾穀、岩溶平原和奇異的山峰;山中地下還隱藏著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內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千姿百態,冰瑩玉潔,璀璨奪目。

有的石鐘乳,只要手指彈擊,還會發出丁咚的琴聲。千姿百態的洞穴,有的像大廳,有的似布袋,有的如階梯,有的似管道,相互交錯,迂迴曲折長達幾十公里。洞穴內的地下河,有時急流奔瀉,有時泉水淙淙。

司威治仔細考察研究了這些地上地下奇景後,覺得無法將它歸入已知的地貌型別,便用高原的名字,把這種地形稱為「喀斯特地形」。訊息傳到世界各地,各國科學家紛紛仿效,一致將發育在可溶性岩石地區的這種奇特地形,稱為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一詞在我國延用了很長時間。

後來人們覺得喀斯特一詞有點怪異,無法反映這種地形的成因。2023年在廣西桂林召開的全國喀斯特學術會議上,科學家建議將喀斯特改為「岩溶」。意指這種地形是因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長期溶蝕和侵蝕後形成的。

從此,我國的教科書和學術刊物上,喀斯特被岩溶所取代。岩溶一詞雖被廣泛運用,但有些學者為了和國際上統一起來,近年來又不斷使用喀斯特一詞,致使岩溶和喀斯特在我國成為並用的同義詞。神農架景區氣候環境

神農架的氣候以**帶季風氣候為基帶,以立體型氣候顯著為主要特點,隨海拔增高,依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型別,境內極端低溫-21℃,極端高溫38.5℃。九月底到次年四月為冰霜期。

神農架屬秦巴山脈褶皺帶,為燕山運動所形成,儲存著完好的上前寒武紀地質結構,其山脈由秦巴山脈東端崛起,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境內最高海拔3105.4公尺,最低海拔398公尺,平均海拔1700公尺,有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6座。

地貌具有山川支錯,脊嶺連綿等特徵,素有「華中屋脊」之稱。

寒冷、潮濕、天氣多變,是神農架氣候的主要特徵。神農架的夏天早晚比較涼快,中午較為炎熱,到神農架來旅遊要多帶衣服,以免著涼。

附加知識:

1.因山區氣候變化無常,氣溫較平原地區低,注意多帶衣服,各景區均有**一次性雨衣,旅途中可不用帶雨具。

2.進入神農架,路途較遠,能帶點抗疲勞、暈車的藥最好。

3.無論是隨團還是獨自出行,都要辦好人身和財產保險。

4.進入神農架景區,請注意保護生態環境。 三江源生態旅遊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

;現狀:資源豐富,全面公升溫

人們一般認為,生態旅遊就是到深山老林、草原、湖泊、溶洞、農家、自然保護區等未汙染的生態環境中去旅遊,以放飛心情、休閒度假。而在專家學者看來,生態旅遊還應當包括體驗歷史傳統與地方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因此,生態旅遊資源除了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生態文化外,還包括生態科技、生態產業、生態管理、生態服務、生態教育等。

我國生態旅遊產品的主體當推森林旅遊。到2023年底,我國已建立起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個,其中國家級226個,已建立不同型別的森林公園1771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65處,年吸引遊客達1億人次,直接旅遊收入達到70多億元。另外,我國現有的4200多個國有林場和15萬個集體林場中,擁有森林風景資源且具旅遊開發價值的就有3000多處。

目前,我國綠色消費潮流正在形成,生態旅遊正在興起,逐漸成為休閒產業的主旋律。

問題:認識不清,汙染環境

南京相簿師範大學旅遊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黃震芳概括了我國生態旅遊目前存在八大問題,首要的就是認識不清,概念泛化,導致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專家們普遍認為,目前我國生態旅遊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有些地方大打生態旅遊的招牌、旗號,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有的炒作生態的概念,只注重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有的甚至明為生態旅遊,實則破壞資源,汙染環境。

據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乙份調查顯示,中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生態旅遊而導致保護物件的破壞,11%呈現旅遊資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現水汙染。盲目發展生態旅遊,規劃不當、思路失誤,會導致嚴重後果。

對策:注重保護合理開發

「生態旅遊的開發應該按『小規模,**值』的模式,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中國旅遊協會李克夫司長說。他認為首要的是強化人們的生態意識,注重環境保護,然後在環境容量允許的前提下搞開發。

專家們還認為,我國旅遊資源的所有權歸國家,而根據資源的不同性質,又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這種條塊分割、部門壟斷的體制弊端必須打破,實現從旅遊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到兩權分離的轉變,這樣才能更有利於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安徽相簿師範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教授韓也良認為,生態旅遊的開發與保護並不矛盾,他曾向安徽省**提出了「為了保持生態環境,提倡開發旅遊」的建議,並在一些生態旅遊區進行了成功的試驗。他認為安徽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如果能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將會成為推動安徽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生態旅遊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中國生態旅遊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

馬聰玲一、生態旅遊概念的提出和實踐發展

(一)生態旅遊概念的提出

關於「生態旅遊」這一概念是由誰最早提出的,目前尚未有定論 。大多數觀點認為「生態旅遊」一詞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紀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2023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的召開,在世界範圍內提出並推廣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之後,生態旅遊才作為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的研究和實踐。

生態旅遊與綠色旅遊

摘要 本文從概念 產生兩個方面對生態旅遊與綠色旅遊加以概述,並進行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不同點。關鍵詞 生態旅遊 綠色旅遊 和諧 環保意識 引言目前,旅遊業作為關聯度極強的朝陽產業備受各國重視。據世界旅遊理事會公布的數字,1996年全球旅遊業總產值達3.6萬億美元,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10.7 國際上一...

生態旅遊策劃方案

專案規劃二 一五年五月 內容摘要 一 專案概括 二 市場分析 三 建設內容 四 民俗 五 總結 參考文獻 內容摘要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業文明源遠流長,漫長的耕作歷史,積澱了豐富的農業遺產。而今農耕時代漸行漸遠,鄉村生活日趨式微。轟鳴的機器 崛起的高樓以不可逆轉之勢正在終結五千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生態旅遊學

生態旅遊 教學大綱 供旅遊管理本科專業使用 課程編號 07100900 課程名稱 生態旅遊 課程型別 專業任選課 總學時 32 講課學時 26 實驗 實踐 學時 6 學分 2 先修課程 旅遊資源學,區域旅遊規劃 一 課程的目的與任務 生態旅遊是以生態學觀點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標,以自然生態環境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