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吳語差異

2023-01-20 15:30:04 字數 4543 閱讀 9507

第一篇:吳語及上海話的歷史和特點

吳方言是中國第二大語,分布在浙江省和江蘇省東南部,使用人口逾70,000,000。吳越地區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吳越、吳語文化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極重要成份。

上海話作為吳語的代表方言,不僅是因城市地位,更由它的歷史形成和特點決定的。

上海曾隸屬於嘉興轄下,蘇州話因其權威性對上海話也有著影響。上海開端口後移民大量湧入,各路移民的語言,主要是吳方言,對上海話又改造了一番,尤以寧波話為重要(因寧波人數量大、且有社會地位),上海話第一人稱「阿拉」來自寧波話。上述原因造成上海話中有些同義詞特別豐富,如「一共、攏共、一塌括子、儕部、全部、亨白浪當、一革龍東」等是組同義詞,對祖父、祖母的稱呼也五花八門,多種方言衝擊是造成上海話結構簡化的重要原因。

總之,今日上海話是蘇州話、寧波話為主的各路吳方言的混合體;這造就了上海話兼具蘇州話的軟,寧波話的硬。

吳語長期沒合法地位,沒做過規範化處理,所以詞形常不固定。

1, 上海話詞形不少是同音假借,同音指本地音;所以有時詞義不準確,甚至音意都不準確。音意都不準確者如將「甴曱」(或「觸揢」——「觸氣」加「惡揢」)寫作「促狹」這樣無論使用上海話還是普通話讀音都遠開八隻腳,意思也渾生不搭界,即使是上海人也未必能悟出「促狹」即是我們常說的「甴曱」,總之作為注音詞「促狹」有點淘漿糊。這種現象直接影響到吳語詞彙進入普通話和吳語的文化特色。

2, 又有人說吳語有些詞彙不能寫,絕大多數情況是我們不熟悉其寫法。確有部分找不出合適寫法,不特吳語有這種現象,普通話也有過,如:「的(de)、那、怎、這」等字不是自古就這麼用的。

3,我個人認為漢字必盡是種全民族的交流工具、寫意文字,在方言用字上不必太囿於讀音,有時讀音可以遷就字意,何況有時是音變而來。又上海話第三人稱「伊」是由寧波話「其(或說是『渠』)」聲母脫落而來,上海本地話「伊」本讀陰調;有人使用陽調「夷」表示上海話第三人稱,又有人給「夷」字加上單人旁;但時間和事實說明注意勝於注音的「伊」更能被接受。

第二篇:普通話與吳語的差異

(一):繼承古漢語聲韻結構的差異,是普通話和吳語差異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中國北方長期淪為異族統治。北方民族多學漢語,部分融入漢族,他們講的漢語自然不太正宗,北方話受其影響頗深,以滿蒙人的大都——北京的方言尤甚。故今日北方話曾被章太炎先生稱為「金元虜語」,即滿蒙人的異族語言,因其對傳統漢語音韻結構繼承較少,這也是其和南方話差異的主要原因。

(二):聲調。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聲,因為聲母清濁不同分為陰陽兩套共八聲。

1,北方話是唯一不保留入聲(短音)的漢語方言,因北方人發短音有困難。

陰平、陽平、陰上(上聲)保留,陽上、陰去、陽去轉為去聲,陰陽入聲派入其他聲調中,如:同為陰入聲的「擊、級、戟、髻(吳語中同音)」,在普通話中分屬四聲。

2,吳語基本保留古漢語的聲調體系。

吳方言一般保留

七、八個聲調,但上海話僅有五個聲調,上、去聲界限已經模糊。

(三):韻母。

1,北方話是韻母結構變化最嚴重的方言。

①北方話入聲韻母消失,故「一、衣」「做、作」不分。

②北方話聲韻母組合較南方話不自由,音節較少。

如:唇音聲母「(b,p,m,f)」不能與「(ong,e)」等韻母組合。「風、馮、蒙、蓬」由「東冬」韻轉為(eng)韻。

「撥、剝;勃、薄」不分。「微、非、稀、機、衣」在古漢語和現在吳語中都是同韻母字。因為北方人發「(vi,fi)」音節有困難,「微、非」就轉為其他音。

2,吳語子音韻尾合併。表現為前後鼻音不分。

古漢語和粵語的促音、鼻音韻尾分別分為「[p][t][k]」和「[m][n][ng]」;吳語中促音韻尾合併為喉音[?],鼻音韻尾相應合併為中鼻音[jn],所以吳語前後鼻音不分。

(三):聲母。古漢語三十六聲母,普通話二十二聲母,吳語二十九聲母。

1,北方話沒有繼承古漢語的全濁音聲母,因北方人發濁音有困難。

古漢語三十六母中的全濁音在普通話中全盤清化。在普通話中一般規律是:陽平聲歸入次清音(p,t,k,q,ch,c),陽仄聲歸入全清音(b,d,g,j,zh,z)。

病、蘋在古漢語和吳語中同為「並[b]」母字,普通話中分屬(b)[p]、(p)[p『]聲母;弟[di]、帝[ti]在古漢語和吳語分屬「定[d]、端[t]」母字,在普通話中同屬(d)[t]聲母。「疑(ng)」母脫落,艾[ε]、愛[ε],義[jni]、異[ji]不分。

2,吳語平翹舌音不分。

3,尖團音。普通話尖團合併較早,吳語的尖團合併始於解放前後,至今不少吳方言依然有尖音。

(漢語(zi)(ci)(si)為尖音,歸入團音後,成為(ji)(qi)(xi)。)

(四):介音的變化。

1, 北方話加上介音,主要見於喉牙音聲母。「江、降(gang)」轉為(giang),等於(jiang),吳音同「缸、槓」;「項、巷(hang)」轉為(hiang),等於(xiang),吳音諧音「行」;「家、加(ga)」轉為(gia),等於(jia);「間、減(gan)」轉為(gian),等於(jian);等等。

加上介音,並使主韻開口變小。「粳(gang)」轉為(gieng),等於(jing),吳音同「缸」;「界(ga)」轉為(gie),等於(jie),吳音同「尬」。

2,吳語減去介音,主要是齒音聲母無合口呼。如:「雙、商」不分。

3,北方話撮口呼的字,較吳語多。如「尋」普通話和吳語分別讀為(xun)、,等等。

(五):不規則變化。

1,北方話有大量不規則變化。早期北方民族漢語水平不高,故北京話有大量半字先生讀法,習謬成正,造成於南方話的差異。

如:「溪」《廣韻》苦奚切,合理讀音(qi),影響讀音字元「奚」,吳語讀音同「妻」;「廁」《廣韻》初吏切,合理讀音(ci),影響讀音字元「測」,吳語讀音同「次」。

這些變化有時會遺留尾巴;如「側」阻力切,合理讀音(ze),吳語讀音同「仄」,受「測」字影響讀為(ce),但是「側聲」一詞仍有正確讀法(ze);「泌」兵媚切,合理讀音(bi),吳語讀音同「比」,受「宓」字影響讀為(mi),但是地名「泌陽」一詞仍有正確讀法(bi)。

2,吳語的不規則變化。為了發音好聽,「匣[n]」母字常變為其它聲母。如:「環」戶關切,現在讀音同「葵」;「鶴」下各切,現在讀音同「鱷、嶽」。

1, 吳語的濁變。「見」母字部分濁化,如:夾子,解開,擱牢,耿脾氣,絞絲旁,介一腳,畸。

2, 普通話相應的清化。北方話濁音原本已經清化,作為濁音特點殘留,濁音字主要集中在陽平、去聲和次濁音的上聲中(次濁音「(m,n,l,r)」如「公尺、擬、裡、乳」);但是有部分轉為陰平聲。如:

期群母;奚匣母。這種變化仍在進行中,如:北京人喜歡把「填(tián)~寫」,讀為(tiān);普通話現在也接受「白茫茫(máng)」讀為「白茫茫(māng)」,等等。

(六):方言間的相互影響。

1, 吳語吸收北方話詞彙。吳語受北方話發音影響,表現在「文讀現象」。通常有些字在生活語言中的讀音稱「白讀」;在書面語言中的另一讀音稱「文讀」;如:

古「日」母字,普通話中(r)聲母,白讀為[jn],文讀為[z];古「微[mj](mv)」母,吳語白讀轉為,北方話先轉(v)、再轉(w),故文讀或,如:望、忘,等等。

2, 普通話吸收吳語詞彙。今日北方話正式形成於明清之際,在雍正帝推行的官話運動後,才成為權威方言。東晉、南朝、南宋時期的權威方言,是江浙的吳方言。

至清朝康熙年,朝廷修訂的《佩文韻府》《康熙字典》依然有入聲和清濁母字分開;當時無入聲、無濁音的北方話不被視為正統。另外,南宋開始中國的主要文學創作是在吳語方言區完成的。吳語比較合乎古漢語音韻結構,再生闢的字也可按切韻推出讀法;而北方話不符合古漢語音韻結構,所以早期北方話規範化工作相當困難,不少書面語不好讀,不得不借用南方話的讀音。

由於上述原因,吳語對北方話也有很大影響。因此吳語的讀法成了普通話的「文讀」。「文讀」是指受權威方言影響的讀音。

吳語的陰平聲讀成降調和北京話去聲相像,因此普通話有些詞中,平聲字讀去聲。如:「親(qìng)家」的「親」,吳語讀為「[i53]」;又「蔭(yìn)庇」。

相反吳語的陰去聲讀成平調和北京話平聲相像。「供」古去聲字,普通話多個陰平聲。

吳語「黃、王」不分,因為[w]與[w]基本是相同,受吳語影響「匣」母字「完」普通話讀為(wan),按理應該讀若「還(huan)」。

又,「癌」**於「巖」字,官話區方言常常「炎症」和「癌症」讀音不分的;上海話「癌、巖」作[ε13],對應換成普通話聲母脫落,大致是(ái)。「巷(hàng)道」的讀音來自吳語[13]。這和吳語地區在科技領域的優勢有關。

北方話也受其它方言影響。「來」母字:弄,普通話受其他(n,l)不分的方言影響讀成了(nong),又受吳語影響讀成(long):弄堂。

(七):漢民族是經過長期融合而形成的。吳越地區遠古先民使用的未必是漢語。

1,吳語中部分基本詞彙和其他漢語相差大,又不好解釋,可能是由遠古土著語沿襲而來;如:稱「在」為「勒」,稱「玩」為「孛相」,稱「洗」為「汏」等。

2,但吳語必竟是以古漢語為主體發展而來的,吳語中大量詞彙傳承古漢語而來,其中部分普通話中已不使用,但吳語中仍大量使用。如:拎(撛)意:

提,溫暾意:不冷不熱,如:晏意:

晚。3, 北方話中也有自己的土著語。

如:吃(吃),《說文解字》苦擊切、入聲,合理讀音(qi)或(qie)(注:入聲字推導普通話無確切規律),吳語讀音同「七」;普通話讀音(chi)可能來自北方民族的土著語。

4, 地域差異形成的基本詞彙差異:

北方話稱「此」為「這」,稱「彼」為「那」,稱「何」為「哪」;吳語「此」為「迪(迪個——這個)」,稱「彼」為「哎(哎個——那個)」,稱「何」為「嗄(嗄裡——**)」。上述詞彙皆是古漢語中沒有的。

國考面試部門差異

五 海事雖然題型都是傳統題型,但都會加自己的專業身份進去。第一道是綜合分析題,第二道是計畫組織協調題,第三道是人際交往題,第四道是情景應變題。在這些題目中都會設定海員身份或者是海上作業可能碰到的情景,所以各位考生不僅要學會各種技巧,而且要懂得一些海上作業的專業知識。總而言之,國考面試題型相對來說還是...

英語語音與吳語對照

西方語言的 國際音標 因為印刷方便和沿用習慣,有時和真正國際音標略有點差異。子音28 p 上海話 潑 p 聲母。b 上海話 渤 孛 勃 b 聲母。t 上海話 忒 意 太 脫 t 聲母。d 上海話 特 d 聲母。k 上海話 克 k 聲母。g 上海話 搿 這 g 聲母。f 上海話 夫 f 聲母。v 上海...

勾踐滅吳語文總結

類別文學文化常識 新知識知識儲備庫 選自 國語 作者為左丘明。曹劌論戰 選自 國語 即 國語 的作者,自古存在爭 左傳 議,迄今未有定論。最早提出 國語 作者為左丘明的是西漢 學家司馬遷。他在 報任安書 中說 左丘失明,厥有 國語 此後東漢史學家班固在 漢書 藝文志 中也記載 國語 二十一篇,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