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概念全掌握

2023-01-18 18:27:02 字數 4647 閱讀 5706

1. 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或者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方**的統一。

2. 世界觀:對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根本觀點。

3. 方**: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與世界觀是統一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

4. 哲學基本問題:存在和思維、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乙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派別的依據;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依據。

5. 唯物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物主義有三種歷史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6. 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

7.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無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8. 一元論與二元論: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

認為世界本原是乙個的是一元論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世界有物質和意識兩個獨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論哲學。

9. 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凡認為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學派別都屬於可知論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哲學是不可知論哲學。

10.物質: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的根本特徵是客觀實在性。

11.運動:物質的存在方式,是標誌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過程的變化的哲學範疇。

12.時間: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它的特點是一維性或不可逆性,即時間只能沿著過去、現在、將來的方向進行。

13.空間: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指事物的體積、形態、位置、距離和排列次序等。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即任何物體都有長、寬、高三個方向。

14.意識: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15.人工智慧:又稱機器思維,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

16.唯物主義一元論:凡是把世界萬物的本原歸於物質的,都是唯物主義一元論。

17.唯心主義一元論: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質歸結為精神、意識的,是唯心主義一元論。

18.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畫、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行為特徵。

19.實事求是:本義是指嚴謹好學、務求真諦的一種認真的治學態度。

***對之作出馬克思主**釋,並用之來概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絡、規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實踐: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物件性活動。實踐是人與世界關係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類世界轉化的基礎。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體: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

22.客體: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客觀事物。

23.自在世界:人產生前的自然界和人類實踐活動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25.辯證法:關於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學說,是用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觀點來考察世界的世界觀和方**。

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肯定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26.形上學: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觀點來考察世界的世界觀和方**。

27.聯絡:事物或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

28.發展:事物從低階向高階、從量變到質變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的最本質含義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9.肯定:事物內部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確定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別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義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環節,即把事物的發展和聯絡統一起來的環節;三是否定的階段,即否定之否定規律發展的第二階段──從肯定到否定的階段。

31.辯證否定:又稱「揚棄」,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發展環節和聯絡環節的統一,是新事物對舊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表現為事物不顯著的變化,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連續性。量變是事物在度範圍內的變化。

33.質變: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表現為顯著的變化,是事物連續性的中斷。

34.度:事物保持其質的穩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質與量相統一的哲學範疇。區分事物質變和量變的標準,就是看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規律:事物發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

36.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過程中兩種不同趨勢的哲學範疇。

必然性是事物發展中合乎規律的、確定不移的趨勢,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發展中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

37.現象和本質:揭示事物內在實質和外在表現之間關係的哲學範疇。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絡和表面特徵,是事物外在的表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絡。本質是與必然性、規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學範疇。

38.矛盾: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兩個方面的對立和統一及其相互關係。

39.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或統一性是指雙方依存、相互貫通的聯絡和趨勢,包括兩個基本含義,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轉化的趨勢。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的屬性,體現著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鬥爭性作為哲學範疇包括自然界、社會、思維領域中的一切形式的差異、對立和鬥爭。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又稱矛盾的共性,有兩層含義,其—,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簡言之,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稱矛盾的個性,是指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41.基本矛盾: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之始終並規定事物及其過程的本質的矛盾。

42.主要矛盾:在許多矛盾構成的矛盾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則是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過程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43.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雙方中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則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44.內因: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內部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原因。堅持內因論也就把事物的運動發展看做是事物自我運動、自我發展。

45.外因:一事物與他事物的對立統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46.反映論: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觀點。

它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發,明確指出客觀世界是認識的源泉,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人的認識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反映論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

47.能動的反映論:馬克思主義反映論的根本特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所以是能動的,是因為它把實踐引入了認識論,把辯證法貫穿於認識過程。

48.先驗論:唯心主義認識論的根本特點。

它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前提出發,把人的意識說成先天就有的東西,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的東西,物質世界反而是這種意識的產物。先驗論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路線」。

49.理性認識:認識的初級階段。

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一種關於事物現象、事物外部聯絡、事物各個片面的認識。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認識的特點。感性認識有三種形式,即感覺、知覺、表象。

50.理性認識:認識發展的高階階段。

人們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抽象和概括而產生的一種關於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絡的認識。抽象性、間接性是理性認識的特點。理性認識有三種形式,即概念、判斷、推理。

51.真理:標誌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52.客觀真理:真理的客觀性。有兩重含義,一是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也是客觀的。

53.絕對真理:真理的絕對性。

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觀的,這一點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二是人類的認識按其本性能夠認識發展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就是對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一次接近,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54.相對真理:真理的相對性指人的認識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因而總是有侷限性的、不完全的。

55.價值:客體以自身的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用關係。價值是主體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56.社會存在:又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構成社會生活的物質因素的總和,包括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其中,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生產方式則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社會存在的根本內容。

57.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中的精神現象及其過程,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也包括社會心理與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

58.神學歷史觀:指對社會歷史進行了神化,認為「上帝」是主宰國家興亡、民族興衰的力量,否定社會的客觀性,也否定了人的主體性,對社會的本質作神學目的論歪曲的社會歷史觀。

59.唯心主義歷史觀:把社會精神化了,認為社會本質上是人的意志、意識活動的產物。

唯心主義歷史**到了社會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進行的活動這一特殊性,但它們誇大了這一特殊性,認為人的意志、意識決定社會的發展。

60.自然主義歷史觀:指把社會的本質歸結為自然條件,歸結為社會所處的地理環境。沒有看到自然條件既不能決定社會的本質,也不能成為決定社會制度及其變更的原因。

哲學名言中的哲學概念

1 水是一切的始基。古希臘泰勒斯 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2 磁石有靈魂,因為它有靈魂。古希臘泰勒斯 物活論 思想 3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 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古希臘赫拉克利特 此話是對辨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的說明。4 人不能兩次...

哲學概念原理歸納總結

前言概念 1.世界觀 2.哲學 3.方 4.馬克思主義哲學 前言原理 1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具體科學是研究某一特定領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的學科,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並隨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哲學對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 對具體科學的研究具有指導作...

小學數學基礎概念彙總 全

整數概念 自然數 我們在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叫做自然數。乙個物體也沒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數,它是最小的自然數,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是無限的。整數 在小學階段,整數通常指自然數。數字 表示數目的符號叫做數字,通常把數字叫做數碼。加法 把兩個數合併成乙個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