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料的思考

2023-01-17 15:36:06 字數 3279 閱讀 2024

在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處理過程中,應認真思考資料所扮演的角色,資料是否真的為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如果資料書上僅僅是資料的堆積,而沒有任何有目的的仔細分析,很難從資料包表中真正獲得有價值的資料。

「白紙與黑紙」的討論

人們知道,在一張白紙上寫乙個字,那麼叫「白紙黑字」,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往往最容易給人的印象僅僅是「黑紙一張」,很難找到重點。同樣的,資料包表的記錄也應該「白紙黑字」,方能顯明地使人對重點一目了然。

如圖13-1所示,是檢驗人員對產品規格的檢驗結果。顯然,報表是測量資料的堆積,很難從這張報表上迅速、直接的找到最關心的資料。檢驗結果確實是表明了產品都是合格的,但是,這張報表缺乏必要的處理。

檢驗人員在上報資料時,應明顯地標出最大值93和最小值12,註明產品的公差上限與下限,這樣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產品規格在公差帶內的分布情況,從而能比較準確地掌握產品的質量情況。否則,完全由未經過處理的資料堆積而成的報表,所起的作用實際上只相當於一堆垃圾。

圖13-1 產品規格統計報表舉例

資料處理的內容

經過處理的資料才能顯明地揭示出一些規律,反映問題的本質狀況。沒有經過處理的資料無法看清真正的根本問題所在。因此,資料並不是越全面越好,繁瑣並且未經過必要處理的資料,只能是一堆垃圾,對真正有效改善和解決問題沒有絲毫幫助。

根據實際需要,在進行資料的具體處理和分析時,可能需要處理的內容包括:通過極限的逼近來衡量風險、分析產品質量變化的趨勢、通過分析集中度考察其穩定的程度,以及分析比較實際與標準之間的差異。另外,還需要進行成本的決策。

1.極限的逼近:風險衡量

由於多種多樣的因素影響,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了某種缺陷。因此,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風險往往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的。為了衡量風險的程度,往往採用極限逼近的方法,促使企業十分重視及時進行改進。

有時,產品本身所存在的細微瑕疵並不真正影響客戶對產品的正常使用,客戶對企業產生微小的抱怨,期望企業能更好地注意改善。如果企業沒有及時處理客戶的投訴,客戶的抱怨很可能進一步擴大,嚴重的甚至導致客戶退貨。

因此,通過極限逼近,衡量的重點應主要是客戶對產品的抱怨。每一次都應該記錄客戶抱怨的時間和原因。產品改進後,應絕對避免出現客戶上次所抱怨的瑕疵。

逼近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客戶的容忍極限是什麼,這些都是企業最在乎的事情。

2.趨勢的分析:良品比較

衡量產品質量高低的乙個指標就是產品生產的合格率。從長期運作的角度來看,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僅僅是只關注產品的合格率,還應更注意觀察產品合格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隨之變化的趨勢,從中發現生產線中可能還存在的問題。

例如,企業前三個月產品的合格率分別為98%、87%和80%,僅僅從合格率看,還是比較不錯的,都屬於合格批。但是,三個月的合格率已經明顯出現了下降趨勢。這種趨勢說明,企業的製造能力正在逐步下降。

這種趨勢是乙個十分危險的訊號,很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不良品正在不斷地流入到客戶手中,引起客戶越來越大的不滿。

因此,必須堅持對不同批次的產品作良品的分析比較,尋找不良率的變化趨勢。如果不良率公升高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那麼就應及時、果斷地採取相應的改善對策,例如:提前保養機械裝置,作業規範實施得更為細緻一些。

3.集中度的分析:穩定度比較

在資料處理中,通常運用常態曲線來衡量資料的集中程度。所謂常態曲線,指的是大部分的數字擠在公差帶的中間,公差帶上、下界限附近分布的資料比較少。曲線**的資料則越來越集中,這說明產品的穩定度也越高。

一般來說,人們希望產品的資料曲線能有效地符合常態曲線的分布規律。產品指標在公差範圍之內波動的都被認為是合格產品。但是產品合格批次有不同的型別:

資料可能均勻分布在公差帶之內,也可能大部分集中在中間某一區域。比較每組資料的標準差,分析資料的集中度,當集中度比較高時,產品質量才能越來越穩定,產品的品質也才能越容易掌握。因此,集中度是穩定程度的衡量標準。

4.差異的分析:標準與實際的比較

在進行資料處理時,還包括差異的分析,分析標準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距。人們總是希望追求完美的產品,將實際做出的產品同完美的產品作比較,分析兩者之間的差距,這有利於明確產品進一步改善的目標和方向。

生產成本是影響產品銷售的重要因素之一,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之間必然會存在著差異。例如,在進行產品開發時,預期成本為5元,預期售價為7元,利潤為2元;但是進行批量生產後,發現生產成本竟高達8元,按照預期售價**的話,企業必然是要虧本的。

因此,必須分析預期值和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尋找差異的根本**,成立跨功能的團體對產品進行持續改善。例如,可以通過精簡產品結構、採用更便宜的原材料、製造部門尋找更快速的加工方法,從多方面來大幅度地降低生產成本。

5.成本的決策:從老闆的角度出發

在進行成本決策時,很多人認為老闆與下屬之間存在著衝突,下屬很難與老闆對此問題進行溝通。但是,很多出色的幹部依舊能充分得到老闆的欣賞,老闆甚至能信任完全接受他們所提出的意見。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這些幹部能從老闆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成本決策,很多想法自然也與老闆的想法不謀而合。

實際上,站在老闆的角度上進行任何問題的決策,幹部與老闆之間的溝通將變得比較容易。從老闆的角度出發進行成本決策,讓老闆看到資金投入後產生的效益和回報率,無疑是與老闆溝通的最佳方式。當老闆發現投入的資金和精力能明顯地改善現場,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時,自然會非常愉快,將會對下屬更多的進行授權,以幫助他獲取更大的銷售利潤和經濟效益。

【自檢】

根據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結合自身的生產經驗,在下列空白處填寫合適的內容。

①某企業生產的音響產品的音質比較好,但是客戶卻仍抱怨音響的外觀標識印刷不清。企業對此沒有在意,最後客戶竟為此要求退貨。其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進行

②某企業的前三個月產品的合格率分別為98%、87%和80%,合格率已經明顯出現下降的趨勢,這種分析稱為

③某產品設計時的預期成本為4元,預期售價為6元。但是進行批量生產後發現,單個產品的生產成本竟大大高於預期的售價,達到8元。這時,迫切需要進行分析,進行持續改善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④在成本決策時,如果能從出發,就比較容易與老闆進行溝通,容易得到老闆的支援和授權。

見參***13-1

提防騙人的資料

對資料和報表進行分析時,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看待資料,避免主觀臆斷對資料分析結果所產生的影響。有時,受到資料採集者個人動機的影響,收集到的資料很可能與生產現實的符合程度很低,這樣的資料完全是會騙人的,或會對主管人員的決策產生誤導。

例如,企業當月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並不是當月就能全部銷售出去的。因此,當月的產值和當月的銷售資料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關聯性,分析這兩種資料之間的聯絡未必有任何實際意義,得出的結論也很可能是錯誤的。

如表13-2所示,對現場生產的鋼筆質量進行檢驗,檢驗人員對統計資料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對企業銷售造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由**內容可以看出,從一定程度來說,決策實際上是由檢驗人員作出的,而不是由主管作出的。因此,必須了解問題的真正本質,避免受到不客觀資料的誤導。

表13-2 資料不同的處理結果

關於大資料應用於教育的思考

作者 張燕南胡繼嶽 中國電力教育 2013年第32期 摘要 大資料能夠真實地擷取 儲存和處理規模巨大的有效資訊,因此在商業服務 公共衛生等領域備受矚目。而面對愈加不能滿足當今需求的傳統教育,大資料的發展使得教育面臨一場新的變革。分析了教育領域中大資料的產生背景,介紹了國內外一些教育大資料的實踐,提出...

關於評價的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都是以考試的分數來評價學生。近幾年的教學改革讓考試成績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更關注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美國新喬治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亨利格達得曾使用一種測量疲勞程度的能量測定儀做過乙個有趣的實驗,當他對疲憊的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時,能量測定儀上的指數急速上公升 相...

關於誠信的思考

縱觀歷史的發展,誠信貫穿古今,連線個人與社會,支撐和推動整個人類的發展。戰國時期,楚人有一句話 得 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是楚國人,為人重言守信,答應過的事,必盡力去做,因而美譽遠播,深得楚人的信任,所以人們認為只要得到季布應允一句話,比得到 還重要。這就一諾千金的典故。人們一直恪守這條古訓,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