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醫學

2023-01-13 18:18:02 字數 4583 閱讀 4959

一、 五臟六腑之陰陽

心、肝、脾、肺、腎這五臟屬陰,膽、胃、膀胱、大腸、小腸、三焦這六腑屬陽。 五臟的功能是儲存營養,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中醫說五臟是「藏而不瀉」,就是說它們藏著人體的精氣,不能外瀉,否則人就虛了。 六腑的功能是消化、傳導,負責分解食物,給人體吸收營養,剩下的廢物排出去,它們是營養物質的通道,所以中醫說六腑是「瀉而不藏」,就是說它們的作用是傳送而不是貯存,要保持暢通才好。

了解了五臟六腑的陰陽,就找到了食補的捷徑。五臟主藏,所以我們對它們要多用「補」法;六腑主瀉,所以我們對它們要多用「瀉」法。 另外,當你要用食物調理某一髒的症狀,直接用瀉法不見效,就可以對跟它構成一對陰陽的那個腑來下工夫;同樣的,當你要調理某一腑的毛病,也可以補跟它構成一對陰陽的那一臟。

舉個例子,腎和膀胱是一對陰陽。比如腎有問題了,是實證,應該用瀉法,清濕熱。怎麼瀉?

腎不宜瀉,一瀉就腎虛了。應該瀉膀胱,把濕熱從膀胱趕出去。再比如,夜尿頻多,原因在膀胱,是虛證,要用補法,可膀胱是管排洩的,沒法補,你聽說過哪道藥是補膀胱的嗎?

只能是補腎,才能治標。

五臟六腑的陰陽分別都可以配對。肺為陰,大腸為陽,這是第一對;脾為陰,胃為陽,這是第二對;心為陰,小腸為陽,這是第三對;腎為陰,膀胱為陽,這是第四對;肝為陰,膽為陽,這是第五對;心包為陰,三焦為陽,這是第六對。這種配對關係,也就是經絡學所說的臟腑表裡相合。

記住臟腑之間的陰陽關係,我們就不會我們就不會只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 為什麼進補首選脾和腎?

人體還可無限地細分下去,像五臟,相對於六腑來說屬陰,它們自身之間也有偏陰偏陽之分。 如果在五臟之中分陰陽,那麼它們可以分為兩組,心、肺是一組,它們屬陽,肝、腎、脾是一組,它們屬陰。 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

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脾呢,是陰中之至陰。 如果按從偏陽到偏陰的程度排序,那麼五臟中依次是心、肺、肝、腎,最偏陰的是脾。

脾為陰中之至陰,那我們就知道它不太容易陰虛,而是容易陽虛。所以補脾要以溫補脾陽為主。

五臟在人體屬陰,而其中腎又為陰中之陰,脾為陰中之至陰。陰主藏,凡是屬陰的臟腑,都是負責貯存精氣的。五臟六腑中,脾和腎「藏」精氣的功能最突出。

脾是管消化的,所以它藏的精氣是人體後天之精,就是營養。腎是管生殖的,所以它藏的精氣是人體先天之精,就是元氣。 越是屬陰的臟腑,越適宜多用「補」法。

那麼如果我們平常要進補,重點應該補**呢?當然就是脾和腎。這兩臟補好了,其他的臟腑就不容易生病了。

二、 臟腑表裡關係

1 膽,與肝互為表裡:膽汁是從肝臟分泌出來的,貯藏和排洩膽汁,幫助消化食物。

2 胃,與脾互為表裡:上接食道,下接小腸。主要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氣下降」。

3 小腸,與心互為表裡:上接胃,下接大腸:主要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4 大腸,與肺互為表裡:上接小腸,下端通**。主要功能是傳導糟粕。

5 膀胱,與腎互為表裡:位於腹下,主要功能是貯存和排洩尿液。

6 三焦,與心包互為表裡:上焦有心、肺;中焦有脾胃;下焦有肝、腎、小腸、大腸、

膀胱等。

三、 陰陽氣血虛實

中醫裡講「陰」即為物質,「陽」即為能量,陰陽可相互轉化,即能量和物質可以相互轉化。比如食物中的糖分,被人體吸收後可轉化為能量供給人體活動,這就是陽;如果被人體所儲存,即轉化為糖原,則是陰。如糖尿病人都是陰虛症狀,也就是體內所儲存的物質不足,因此就消瘦。

「陰虛」即指人體所必需的物質不足;「陽虛」即指人體內之能量不足。「陰」代表人體內所必需的物質,包括水分、血液、體液、糖分等各種人體組成物質。「陽」代表人體內所必需的能量,包括氣、熱量、力量、可轉化為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等。

「氣」在人體屬陽,代表能量。氣虛則人體能量不足,活力不足,易疲勞。「血」在人體屬陰,代表血液,血虛則人體面色蒼白無華,血液不足,貧血。

「虛「指虛症,即少,不足。人體大部分疾病都跟虛症有關;「實」指實症,即造成疾病的外邪。中醫治病的原則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四、五行執行

1、 肺先行,萬物由呼吸為首,脾為五臟之母(統血),腎為一身之根(原氣、導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丹田,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心包:無形,氣之所出;三焦:無形,氣之所經。

2、 臟腑五行迴圈: 金 → 水 →木 → 火→ 土→ 金

對應為:陰經絡: 肺 → 腎 →肝 → 心→ 脾→ 肺

陽經絡:大腸→膀胱→膽 →小腸→胃→大腸

3、 臟腑五行相生關係: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肺助腎腎助肝肝助心心助脾脾助肺

大腸助膀胱膀胱助膽膽助小腸小腸助胃胃助大腸

4、 臟腑五行相剋關係:

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肺傷肝肝傷脾脾傷腎腎傷心心傷肺

大腸傷膽膽傷胃胃傷膀胱膀胱傷小腸小腸傷大腸

五、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概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屬性元素。這五種物質屬性元素「相生」、「相剋」的規律作為闡述天地萬物聯絡的基本法則,從而形成了五行學說。

中醫養生的核心思想是「整體—平衡」。五行學說就是這一理論的體現,在指導養生調理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五行學說將人體的內臟分別歸屬於五個系統,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剋說明五臟之間的聯絡和制約所達到的平衡關係。

藏象學說,「藏象」二字,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所謂藏象,即藏於體內的內臟所表現於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

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在醫療實踐基礎上,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概括總結而成的,是中醫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醫將人體各藏象與五行中的五種元素相對應,從而將人體各個系統聯絡成乙個有機的整體,每個系統之間都存在不同關係,使複雜的人體結構變得簡單明瞭,對疾病的辯證論治起到全面科學的指導作用。

2、對應關係: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五臟: 肝心脾肺腎

五腑: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五季: 春夏長夏秋冬

五方: 東南中西北

五色: 青赤黃白黑

五味: 酸苦甘辛鹹

情志: 怒喜憂思悲恐

開竅: 目舌口鼻耳及二陰

其華: 爪面唇**發

在身: 筋心脈肉皮毛骨

說明:明白以上對應關係,再結合五行相生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狀所對應的臟腑功能失調,對相應臟腑功能的調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狀。

3、說明生理功能

① 肝:血之存庫,藏血,主疏洩,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

藏血:肝是藏血的地方,能夠對血液進行清潔淨化。肝解毒的過程就是清潔血液的過程。因此,在人體裡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洩: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鬱。說明肝就像樹木生長一樣將乾淨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使身體得到血液的滋養而生長。

在體合筋:肌腱、韌帶、筋骨出現病變,血不養筋,關節活動不利,易於疲勞或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顫。說明筋的機能失調與肝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其華在爪:指甲薄而軟,易脆裂,枯而無光,甚至變形。肝功能失調會導致指甲病變,反之,通過以上變化可以推斷出身體內肝功能失調。

開竅於目:肝陰不足,則兩目乾澀;肝陽不足則視物不清;肝經風熱則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

在志為怒:急躁易怒。

在液為淚:兩目乾澀或流淚增多或目眵(chi第一聲:眼瞼分泌出的黃色液體,俗稱眼屎,有的地方叫眵目糊)

② 心:君主之官,主血脈主神明,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

主血脈:心血虧損則心慌、心悸、面色無花;心血淤阻則心悶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出現失眠多夢、神志不清、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為喜:過喜則傷神。

在液為汗:動則汗多。

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心氣過盛則現紅赤臉,且臉常有紅暈,多現血壓、血脂異常;心血淤

阻則臉頰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脈管中循行無力之故。

在竅為舌:舌,心之苗。心脈虧損則舌面皺摺、裂痕;心火上炎則舌尖鮮紅;心血淤阻則

舌質紫斑;心神失常則舌卷、舌強直、舌歪、言語有障礙。

③ 脾「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主運動化,在誌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主運化:運化失調,腹脹,食慾不振,大便糖稀,疲倦,消瘦,濕症,痰症,飲症甚至水腫。

在誌為思:思慮過度,出現氣結,氣滯則不思飲食,頭目眩暈,脘腹脹滿。

在液為涎: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虛胖、消瘦。

在竅為口:脾運失健則口淡無味、食慾減退;濕熱困脾則口甜、口粘、口臭、口幹、舌兩

側有明顯牙齒印;口腔症狀:口中多現潰瘍、潰爛或牙齦腫痛、嘴角潰爛等。

其華在唇:脾運失健則唇色淡白;脾火上炎則唇色血紅;濕熱困脾則唇燥褪皮。

④ 肺,朝百脈,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主通調水道,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液為涕,在志為悲。

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胸悶、鼻塞、呼吸淺表、短促、咳痰、咳嗽、氣喘、呼吸不

暢、無力。

在體合皮,其華在毛:皮毛防禦功能減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易發炎,毛竅

多閉塞現痤瘡粉刺,膚質差,疤痕難消等膚質問題。

在志為悲:過悲則傷肺。

開竅於鼻,在液為涕:肺氣失宣則鼻塞流涕,嗅覺失靈,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肺熱則

鼻塞,涕黃濁,嗅覺減退;肺燥則鼻腔乾燥;肺寒則鼻流清涕。

⑤ 腎,先天之本,百病之源。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水,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在體為骨,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

中醫學大綱

一 緒論 掌握內容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熟悉內容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 了解內容 中醫學思維方法的特點 2.重點英文詞彙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whole concept,syndrome differentiati...

農村醫學中醫學試題

農醫1 2班 中醫學基礎 期末試題a 班別姓名學號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 20分 1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的古典醫籍是 a 黃帝內經 b 難經 c 神農本草經 d 傷寒雜病論 e 備急千金要方 2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本草專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神農本草經 c 本草經集注 d 新修...

中醫學經典名句

一 天人合一 1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漢 張機 金匱要略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2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靈樞 順氣一日分四時 3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晝安 夕加 夜甚。靈樞 順氣一日分四時 4.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