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總複習

2023-01-12 22:57:07 字數 4664 閱讀 3285

中國古典文獻學總複習

一、填空題(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獻校勘的物件包括訛文、脫文、衍文、倒文。

2.劉向《別錄 》,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專著。

3.古代文獻的載體主要有甲骨文獻、金石文獻、簡牘文獻、繒帛文獻、抄本文獻、印本文獻等。

4.中國古代文獻的裝幀形式有:卷軸裝、旋風裝、經摺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七種。

5.張之洞認為古籍善本包括三類:足本 、精本 、舊本 。

6.宋濂《 諸子辨 》為首部辨群書之偽的專書。

7.被陳垣稱為既「最高妙」又「最危險」的校勘方法是理校法 。

8.《三禮》包括《周禮 》、《儀禮 》、《禮記 》。

9.《春秋三傳》包括《春秋穀梁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左傳 》。

10.「前四史」包括《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

11.《三通》包括唐杜佑《通典 》、南宋鄭樵《通志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 》。

12.陳垣概括的四種校勘方法是:對校法 、本校法 、他校法 、理校法 。

13.《四庫全書》集部共分五類:楚辭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 。

14.狹義的文獻概念是指一切有意義的語言文字的記載 ,廣義的文獻概念是指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或具有歷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 。古典文獻學所研究的文獻是指狹義的文獻。

15.《 漢書藝文志 》是第一部史誌目錄,開創了根據官修目錄編制史書中藝文志的先例;《 隋書經籍志 》確立了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為後世公私目錄普遍採用;《 四庫全書總目 》則是我國古代一部規模最為龐大、體例最為縝密的解題書目。

16.明胡應麟《 四部正訛 》為第一部綜合性辨偽專書。

17.輯佚可以分為全輯 、 重輯 、 補輯三種型別。

18.目前最完備常用的叢書目錄索引,是上海圖書館編《 中國叢書綜錄 》和陽海清編撰《 中國叢書廣錄 》。

19.「文獻」一詞最早出自《論語八佾》,它最初的涵義是指典籍和人們口傳身習的各方面的知識 。

20.文獻的研究主要在文獻本身、文獻文字與文獻的開發和利用三個層面進行的,分為版本學、 目錄學 、典藏學、 注釋學 、 校勘學 、 輯佚學 、辨偽學與編撰學 。

二、名詞解釋(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古典文獻學:文獻學以古往今來一切文獻為研究物件,研究古代文獻的物質形態,內容類別,整理利用,歷史發展的規律的科學則是古典文獻學。

2.版本:狹義的版本指與寫本相對而言的印本,即雕版印行的書籍;廣義的版本是指同一書籍因編撰,傳抄,刻印,裝訂乃至流通過程中而產生的各種形態的本子。

3.版本學:古籍在流傳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形態各異的本子,研究這些差異並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找出其規律的科學就是版本學。

4.巾箱本:版本形式的一種,指小可置於巾箱便於攜帶的刻本。

5.殿本: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簡稱,因刻印書籍機構設在武英殿,故名,也成殿版,所刻書籍以刻工精整,印刷優良著稱。

6.牌記:又名書記,書碑。指在書的卷末或序文目錄的後邊或封面的後邊刻印的圖記,多記刊刻者姓名,時間等內容。

7.魚尾:即版心,中間用作摺頁基準的圖形,因其酷似魚尾而得名。 刻有乙個魚尾(◤◥)的叫「單魚尾」,上下各有乙個對稱的魚尾,稱「雙魚尾」。

8.校勘:將一書的不同版本以及其他有關文獻加以比較對勘,考訂文字的異同正誤,使之恢復或接近原來的面貌。

9.訛文:古籍在傳抄刻印的過程中,文字往往被抄錯或刻錯,這類錯誤的文字成為訛文,誤文,亦稱訛字,誤字。

10.衍文:古書在傳寫刻印過程中還可能多出來一些文字,這些多出來的原本上沒有的文字稱為衍文,亦稱羨文,衍字。

11.脫文:古籍在流傳過程中往往脫漏字句或簡策篇頁,脫落丟失的文字稱為脫文,亦稱奪文,闕文,或缺文。

12.倒文:古書在流傳過程**現前後次序顛倒的文字,稱為倒文,或稱倒字。

13.總集:匯錄兩個以上作家的作品。可分為全機性總集和選集性總集,前者匯集一朝或一體,或某一題材,或某一地域作家的作品,使「零章殘什,鹹有所歸」;後者是選錄部分作家的作品,使「莠稗鹹除,菁華畢出」。

14.類書:是人們從大量文獻典籍中摘抄出各種資料按一定比例編纂而成,以供檢查的工具書,所以是一種特殊的文獻。由於它的內容無所不包,被稱為中國式的百科全書。

15.叢書:由許多書彙編成集的一類書,按一定的目的,在乙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彙編於一起的一種集群式圖書叫叢書,又稱叢刊,叢刻,分為綜合型,專門型兩類。

16.《十三經》:指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即《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17.《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即被歷朝奉為正統的史書,內容上起於黃帝,下至明崇禎十七年,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史》《新唐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1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名《四庫提要》,200卷,清紀昀纂。《四庫全書》每一書校訂完成,館臣撰寫提要,昀別擇去取,筆削考核,歷時十年,與《四庫全書》同時完成。

後來將提要另輯成書,單獨刊行,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三、標點下面一段古文(請全文抄在答題紙上標點。每打錯乙個標點扣1分,扣完為止。共10分)

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漢書藝文志》在中國目錄學史上的地位。

【答】①《漢書藝文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目錄學文獻。這部最早的系統性書目由班固撰寫,簡稱《漢志》,屬於史書志目。《漢書》十志之一,《漢書藝文志》是作者根據劉歆《七略》增刪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藝,緒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三十八種的分類體系,另析「輯略」形成總序置於志首,敘述了先秦學術思想源流。

②總共著錄圖書38種,596家,13269卷。凡是作了合移增刪的,均自註明「出」「省」「入」若干家,若干篇,以示更改。故《七略》雖佚,根據此書仍可看出其概貌,可以知西漢文化典籍的狀況。

此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系統性圖書目錄,並首創史誌目錄的體例,對後世目錄學尤其是史誌目錄的發展影響極大。

2.簡述《隋書經籍志》在中國目錄學史上的地位。

【答】①《隋書》,唐魏徵等撰。據考,《經籍志》由李延壽,敬播初修,魏徵刪訂。它收錄梁,陳,北齊,北周,隋五個朝代公私收藏的書目,對著錄書籍14000多部,89000多卷的舊目進行刪補,著錄書6520部,56881卷,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四部之下,分47類。

②《隋書經籍志》是《漢書藝文志》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史誌目錄,且自有特點:它確立了四部分類法,為後世公私目錄普遍採用;志首有總序,各部,各類之末有小序,扼要說明學術源流;每錄一書,按書名,卷數,作者的次序著錄,對於作者,只敘其時代官銜,不作評價,其著錄方式漸趨穩定;書下小注,記載忘,殘,別本,反映了六朝時代書籍流傳存佚的情況,為後人提供了可貴的參考資料。故最為後世學者,研究者所重。

3.簡述古代文獻編纂的原則和要求。

【答】①古代文獻編纂的原則是由編纂成果的質量要求決定的,編纂古代文獻的成果最基本的要求是:全備,真實和科學。這也是古文獻編纂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②全備,是對文獻編纂工作的首要基本要求,即蒐集材料應當力求蒐羅全部文獻,避免重大的遺漏,這樣才能提高編纂質量,使之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真實,求真的基本要求是不偽不濫。所編錄的文獻本身應當真實,採集到的文獻史料也要經過審慎的考證才能編入,不能擅改原文,逐一註明原始出處;科學,這裡的科學是指體例而言,即文獻史料的編排應當科學有序,要便於讀者閱讀和查檢。

4.簡述古代文獻輯佚的基本要求。

【答】①古代文獻輯佚的基本要求表現在「全,真,正」三個方面。所謂全,就是要避免漏版。既輯一書,搜求該書的佚文應當力求全備。

為此,應當博覽群書,不但要查各種典籍,還要查詢同一典籍的不同版本,盡可能詳備地蒐集資料。

②所謂真,就是要避免濫收和誤收。所輯內容正確無誤,不要誤將本書中已有的不是佚文的文字輯入,更不要將他書的文字作為本書的佚文輯入。這就要勤於查核,對搜輯到的史料作認真的考辨,避免張冠李戴的錯誤。

③所謂正,就是要體例完善。首先,所輯的文獻應當盡可能依據善本,準確抄錄,認真核對。其次,所輯佚文的編排,應當盡可能還原書的本來面貌。

5.簡述校勘的四種方法。

【答】①對校法:將某一文獻的不同版本進行對比,從而發現並改正書面材料的錯誤的方法。此方法的優點在於便於發現文獻中的錯誤和找到改正錯誤的依據。

②本校法:即以同一種書的上下文或不同部分相校,從而抉擇其異同,正其誤。 在沒有異本可供比勘,或雖有異本,但無校勘根據可循的情況下,此方法有效且實用。

③他校法:即以本書以外的各種文獻典籍來校本書。此方法能解決對校和本校所不能證明的訛誤,但要求校勘者熟悉古代文獻。

④理校法:即根據事理,文理進行校勘。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在校除各種異文之後,要依理對異文的正誤做出判斷和抉擇,這一類往往是和本校,對校,他校結合進行的;二是在通過對校,本校,他校無法找到版本的情況下,按照事理或者文理加以推斷。此方法「最高秒」但也「最危險」。

6.清代王引之提出的校勘古籍的「三勇改」和「三不改」原則是什麼?

【答】①引之語:「吾用小學校經。有所改,有所不改。

週以降,書體六七變寫官主之,寫官誤,吾則勇改。孟蜀以降,斬工主之,斬工誤,吾則勇改。唐宋元明之士,或不知聲答文字而改經,以乾誤為誤,是妄改也,吾則勇改其所該。

若夫週之末,漢之初,經師無所帛,異爾博矣,吾不能擇一以定,吾不改。假借之法,由來久矣,其本字什人可求,什二不可求,必求本字以改假借字,則考反之聖之任也,吾不改。寫官,斬工誤矣,吾疑之,且思二得之矣,但群書無佐證,吾懼來者之滋口矣,吾又不改。

」②也就是說,古籍因抄寫,刻印和後人妄改出現的錯誤,有確鑿的理由和版本一句的,應當勇於改正;那些義可兩通的字,假借字,知其為誤卻沒有版本依據的字,則不改。

文獻學複習

填空題1 版本 之稱,始於唐五代雕版印刷書之後,是相對於 寫本 而言,所以前人論及版本學,多稱始自宋人尤袤 讀若 冒 南北曰袤,東西曰廣 的 遂初堂書目 2 易.繫辭下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隋書.突厥傳 突厥人 無文字,刻木為契。3 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陝西鳳翔縣發...

歷史文獻學複習

一 名詞解釋 1.春秋三傳 左傳 公羊 穀梁 劉向 中國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分校經傳 諸子 詩賦三大類書,總撰各書敘錄。後來又別集眾錄,謂之 別錄 劉向死後,其子劉歆繼承其工作,集六藝群書,編著 七略 劉向父子在校勘學 目錄學上皆有開創,能夠廣考眾本,提要鉤玄,洞明流變,促進了書籍的普...

中國文獻學

第一部分 課程簡介 1 課程代號 2 課程名稱 中國文獻學 3 課程英文名稱 documentics of china 4 周講課時數 2 5 學分數 2 6 主講教師姓名 鄭建明教授教育部圖書館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7 教師所在院系 資訊管理系 8 課程簡介 中國文獻學 以文獻學學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