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獻學複習

2022-11-20 15:42:03 字數 4428 閱讀 6831

一.名詞解釋

1.春秋三傳:《左傳》、《公羊》、《穀梁》

劉向:中國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分校經傳、諸子、詩賦三大類書,總撰各書敘錄。

後來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劉向死後,其子劉歆繼承其工作,集六藝群書,編著《七略》。劉向父子在校勘學、目錄學上皆有開創,能夠廣考眾本,提要鉤玄,洞明流變,促進了書籍的普及,對後世影響很大,是我國目錄學創始人。

後受漢成帝之命對圖書進行系統整理,訂正訛誤,補脫刪衍,剔其重複,整理成定本。對那些同類文獻尚未結集者,則輯為定型文獻,如《楚辭》、《戰國策》、《列女傳》等都是利用現成文獻編集而成。

2.今古文經學

今古文經學: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楚漢相爭之後,大量書籍毀佚,一些經典依靠今文經師口耳相傳,以隸書著之竹帛,成為所謂今文經書。古文經的則是流傳下來或重新發現的用先秦六國文字書寫的經書古本。

今古文經書差異很大,彼此有異文。篇章也有不同。

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是西漢末年形成的經學研究中的兩個派別。所謂「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兩種字型。「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本。

傳授經典的學者,所持底本是用戰國時古字寫的即為「古文家」,用隸書寫的便是「今文家」。「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對立,是從西漢哀帝時開始的。 今古文學之爭雖始於西漢末年,但其爭鬥的高峰卻在東漢。

而在這場鬥爭中,卻是古文經學日益抬頭,在民間流傳甚廣,並逐漸佔據優勢。直至鄭學起,經今古文才。趨近混於一同。

到清末,以皮錫瑞、康有為為代表的今文經學,與以章太炎、劉師培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經學之爭。時起時伏的今文古文經學之爭,影響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學術領域,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經書的字型、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經書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說等內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經學近於哲學,強調「經世致用」;古文經學近於史學,講究考據。在東漢,兩者之間還有有神論與無神論、政治與學術的區別。

但從純學術的觀點來看,今文經說有異說,古文經學中也有異說,誰也不能算解釋五經的權威,更不能說誰得了孔子的真傳。

今古文經的區別大致有下列幾點:

一、今文經學以六經皆孔子所作,系托古改制之書;古文經則以六經皆史。

二、今文經學家崇奉孔子,認為孔子為政治家、哲學家;古文經則崇奉周公。

三、今文經學家信緯書,講微言大義;古文經學家斥緯書荒誕,謂六經皆史,主考據。

東漢時期,經今古文學的爭論,其實質問題是誰是經學的正統和如何統一經學的思想。今文經學既已立於學官,士子也依賴學習今文經入仕,朝臣又通過學習今文經而獲位,因此古文經學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學術一旦跟政治利益結合起來,學術問題也就成為政治問題了。

正因為此,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由單純的對書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擴大到了學術思想、學派體系、政治觀念和社會地位等諸方面,幾乎貫穿了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不僅對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善本

善本:《石林燕語》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中指錯誤少、不殘缺的本子,這是學術標準上的善本。但後世在文物意義上也將有文物價值的本子如古本、孤本、罕傳本、名家手稿、名家手批手校,或者名家寫有親筆題跋的本子歸為善本。

張之洞《輶軒語》中另為「善本」下過乙個定義,徘徊於價值與學術之間。「善本之義有三:一足本:

無缺卷,未刪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舊本:一舊刻,一舊鈔。

」前兩條仍是學術標準上的善本,第三條則是文物意義上的善本。 學術意義上的善本可歸納為八個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訛。

這個概念基本上不受時代早晚限制,而且經常表現為後出轉精。

4.四校法

四校法:陳垣在《元典章校補釋例》第四十三的「校法四例」中所舉的四種校讎學基本方法,即對校法、他校法、本校法、理校法。

一為對校法:即以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不同之處,則注於其旁。 二為本校法:以本書前後互證,比較其異同,則知其中之謬誤。

三為他校法: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採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後人所引用者,可以後人之書校之。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所並載者,可以同時之書校之。

四為理校法:推敲事理以定是非。

四校法是對前人尤其是清儒校勘方法的系統總結,影響極大。

8.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紀事本末體是繼編年體、傳記體之後出現的第三**書體裁。它以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為起端,是一種以記事為主,每事一篇,獨立標題,自具首尾的編纂形式。

因為它專記一事,始末了然,故稱之為「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以簡練的文字,將各個歷史事件的全貌集中反映出來,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有巨大作用。袁樞創造紀事本末體裁後,續作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如《宋史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左傳紀事本末》等繼承發揚了這一體例。

2.試評述古史辨運動。

**以來,西洋的治學方法和新史觀不斷的輸入,更予當時中國知識分子以極大的啟示。胡適在北京大學講學,常根據他從西洋得來的治史方法,考證中國歷史上的問題,於是古代史的威信更為動搖。顧頡剛等受到啟發,便開始提出古史上諸問題加以討論,「古史辨」便在這種情態之下出現了。

古史辨派代表人物有胡適、顧頡剛、錢玄同、童書業等,他們結合了現代學術理論和傳統的考據方法,大膽討論古史,顧頡剛發現「時代癒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 「時代癒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因而提出:「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發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統恰是乙個反背。」 古史辨派運用這一理論考察史事的變遷形成,用歷史演進的見解來觀察歷史上的傳說。

取得了三個巨大的成就1、打破古代就是**時代的傳統觀點2、重新審查了幾乎全部的古代文獻3、是對傳統的古代觀進行了全面的掃蕩,為建立新的古代觀開闢了道路。但古史辨派疑古時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常常否定過頭,造成了很多冤假錯案。

古史辨派對古書真偽的考辨是對古史真偽考辨的乙個組成部分,他們固然有過於大膽的地方,但他們的發明也很多。例如在辨偽方法上,他們利用了古史進化的新思想,使《周禮》、《爾雅》的託名周公獲得了新證。顧頡剛是當時較早提出從文法上辨偽的人。

3.評述今古文經之爭。

長時段的今古文之爭共有兩次,一次是在兩漢,一次是在清代。漢代的今古文之爭共有四次,今文經學自西漢文帝設博士時即佔官學地位,自漢武帝時到西漢末,除平帝及王莽時曾一度立古文經之外,一直是今文佔據主要地位。但隨著古文經書的不斷發現,古文經學日益壯大,今古文經的競爭日益激烈,哀帝時,劉歆立古文的建議受到哀帝的支援,但遭到今文經派的強烈反對而失敗。

王莽建立新朝,托古改制,強調《周禮》,重視古文經學,但東漢光武帝時,又完全承襲西漢,立今文十四博士,雖曾因今古文經學論戰,將古文《左傳》立於學官,也旋即廢止。章帝時,統一今文經學,但也重視古文經學,《後漢書·儒林傳序》記載建初年間,下詔令高才生受古文《尚書》等。在學術界古文經學逐漸受到重視,名家眾多,如衛巨集、賈逵、鄭興、鄭眾、馬融、許慎等,而今文大家僅有何休。

但今文經的政治地位仍佔據官學席位,後期今古文經學在鬥爭中互相滲透,東漢末年出現了很多兼通今古文經的大家,如鄭玄。東漢末年,社會動亂,而經學意識形態地位衰落;黨錮之禍導致知識分子群體衰落;地方起義割據使得作為經學傳承社會基礎的世家大族階層。先秦諸子之學復興,佛道思想開始盛行,今古文之爭告一段落。

到清代復古考據之風興起,遵照東漢古文經學訓詁考據的學風。但幹嘉之際,清朝開始腐敗衰落,使得士大夫士紳階層意識到帝國的政治文化需要一套經世學說,且必須從經典中需找依據,莊存與及其親族**劉逢祿再次開始考求《春秋》的「微言大義」。龔自珍繼承莊劉,引用《公羊》之義譏切時政,魏源考證《古文尚書》為東晉偽造,提倡經世致用。

以後今文家考證《逸書》、《逸禮》等書為劉歆偽造,今文學日興,到康有為時,全部推倒古文諸經傳,今文學聲名大振,對當時政治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今文經學的先驅是莊存與、劉逢祿,繼之者魏源、龔自珍。劉逢祿作《左氏春秋考證》,主張《左傳》原名《左氏春秋》,與《呂氏春秋》一樣,是獨立的史書。魏源作《書古微》,認為西漢出現的《古文尚書》是由劉歆一手偽造。

至光緒年間,康有為作《新學偽經考》進一步認為《周禮》、《左傳》、《毛詩》等古文經均係劉歆偽竄,目的是為新莽篡漢製造理論根據。梁啟超在辨偽學史上作出卓越貢獻。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書的有關章節中對辨偽學方法進行過系統總結。

著我國第一部古籍辨偽學理論專著《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古文經學派在辨偽方面較著名的有章太炎、符定

一、錢穆等。章氏有《春秋左傳讀》、《劉子政左氏說》,符定一有《新學偽經考駁誼》,錢穆有《劉向、歆父子年譜》,都是駁今文家言的。

4.簡述出土簡帛對學術史研究的意義。

1、佚籍復出:大批古佚書的出土,使我國一部分古籍佚而復出,豐富了古文獻的內容,解決了某些學術上懸而未決的問題,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新資料、新課題。

2、考校釋讀傳世古籍:傳世古籍的簡帛古寫本的出土,為考證古書的時代及真偽、校補古書訛脫、釋讀古書文義提供了可靠的最新依據。

3、歷史資料寶庫:大批不屬於古籍的文書、遣冊、曆譜、藥方等,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料。如長沙三國吳簡和居延漢簡。

4、文字學資料:出土簡帛文獻為我們提供了戰國至秦漢間漢字形體的資料,為研究戰國文字、秦漢文字提供了大量素材。

5、書籍制度史實物:出土簡帛對我們了解古代書籍形態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證明西漢及其以前古書有以篇行世的現象,流沙漢簡對了解古代簡牘制度有很大幫助。

1.新學問的興起(近代中國學術的轉型)2.重新認識古代學術思想史(反省以往的研究得失)3.對古代一些具體制度的新認識如古代簡牘制度。(出自陳凌課件)

歷史文獻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課程設定

型別公共課必 修基礎課課 編號00000011010000001102 課程名稱 馬克思主義理論theory of marxism第一外國語 the first foreignlanguage 中國古典文獻學chinese classicalphilology文獻發展史book history目錄學...

文獻學複習

填空題1 版本 之稱,始於唐五代雕版印刷書之後,是相對於 寫本 而言,所以前人論及版本學,多稱始自宋人尤袤 讀若 冒 南北曰袤,東西曰廣 的 遂初堂書目 2 易.繫辭下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隋書.突厥傳 突厥人 無文字,刻木為契。3 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陝西鳳翔縣發...

文獻學總複習

中國古典文獻學總複習 一 填空題 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文獻校勘的物件包括訛文 脫文 衍文 倒文。2 劉向 別錄 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專著。3 古代文獻的載體主要有甲骨文獻 金石文獻 簡牘文獻 繒帛文獻 抄本文獻 印本文獻等。4 中國古代文獻的裝幀形式有 卷軸裝 旋風裝 經摺裝 梵夾裝 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