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基礎總複習

2022-12-05 01:42:03 字數 4751 閱讀 2903

《地質學基礎》總複習及參***

一、名詞解釋

1、地質學:以地球為研究物件的一門自然科學。當前,地質學主要是研究固體地球的表層——岩石圈,研究其物質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規律;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地表形態及其發展演化的規律性。

2、大地水準面:平均海平面通過大陸延伸所形成的封閉曲面。

3、礦物: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均質物體,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單位。

4、造岩礦物:構成岩石的礦物,稱為造岩礦物。

5、晶體:內部質點在三維空間呈規則排列的固體稱為晶體。

6、同質多像:同一化學成分的物質,在不同的外界條件(溫度、壓力、介質)下,可以結晶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構造的晶體,構成結晶形態和物理性質不同的礦物,這種現象稱同質多像。

7、沉積作用:是被運動介質搬運的物質到達適宜的場所後,由於條件發生改變而發生沉澱、堆積的過程。

8、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在沉積的過程中,使原來粗、細、輕、重混雜在一起的物質,按一定順序依次沉積下來,這種作用稱機械沉積分異作用。

9、沉積岩:又稱為「水成巖」,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條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經風化、剝蝕等一系列外力地質作用形成的風化產物,再經搬運、沉積和固結而形成的一類岩石。

10、沉積相:是指特定的沉積環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聯絡的沉積特徵和生物特徵的總和。

11、變質作用:由內力地質作用致使岩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變化的作用稱變質作用。

12、岩漿巖的產狀:指岩漿巖體在空間上的形態、規模,與圍岩的關係以及形成時所處的深度及地質構造環境等。

13、地層:地殼上部成帶狀展布的層狀岩石或堆積物。

14、岩層:由上下兩個岩性介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層狀岩石稱為岩層。

15、地層層序:地層上下或新老關係

16、地層劃分:既要把地層整理出上下順序,又要劃分出不同等級的階段和確定其時代,這就是地層劃分

17、平行不整合: 地層內存在區域性剝蝕面,該面上、下地層在大範圍內層面是平行的,

但地層時代不連續,缺失部分時代地層;兩套地層內化石顯著變異,巖

性、巖相有大的變化;在剝蝕面上常有古風化殼殘餘。

18、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指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觸關係。

19、產狀: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質體(包括沉積岩層、層狀火山岩、侵入岩及變質岩等)在三維空間的產出狀態(或空間方位)稱作產狀。產狀是指層狀岩石在地殼中的空間方位和產出狀態。

20、巖相對比定律:把巖相橫向變化與海侵作用聯絡起來說明了沉積環境隨時間的推移在空間上的變化,解釋了時間介面同巖相介面的關係。

21、生物層序律:一定種類的生物或生物群總是埋藏在一定時代的地層裡,而相同地質年代的地層裡必定儲存著相同或近似種屬的化石或化石

群。22、將今論古:通過各種地質事件遺留下來的地質現象與結果,利用現今地質作用的規律,反推古代地質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及其特點。

23、地溫梯度:深度每增加100公尺公升高的溫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體物質充填的空間體積與岩石總體積的比值。

25、地質構造:指由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形成的岩石的變形產物,具體表現為岩石的彎曲變形(塑性變形產物)和斷裂變形(脆性變形產物)等。

26、斷裂構造:指岩石所承受的應力達到或超過其破裂強度時發生破裂變形而形成的構造。

27、地下水:存在於地表以下岩石和土體(岩土)空隙中各種不同形式水的總稱。

28、承壓水:飽水帶中充滿兩個穩定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層:指貯存有地下水並在自然狀態或人為條件下能夠流出地下水的岩體。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壓力梯度條件下岩土允許水透過的效能。

31、成礦作用:在地質作用過程中,使分散在地殼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對富集而形成礦床的作用。

32、礦床:發現礦石的地方或地段。

33、礦石:若有用礦物含量達到為現代工業技術水平所能利用的程度那麼這種岩石就稱為礦石

34、礦產資源: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可供人類開採利用的天然礦物資源。

35、外生礦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組分聚集所形成的礦床。

3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礦物晶體按一定方向破裂並產生光滑平面的性質叫做解理。

37、節理:斷裂兩側的岩塊沿著破裂面沒有發生或沒有明顯發生位移的斷裂構造。

38、斷口:礦物受力破裂後所出現的沒有一定方向的不規則開麵叫做斷口。

39、岩漿: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黏稠的矽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岩漿巖和岩漿礦床的母體。

40、岩漿作用:岩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過程稱為岩漿作用,主要有噴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兩種方式。

41、岩漿巖:是地下深處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42、變質岩:暴露在地殼表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的剝蝕破壞,以及搬運沉積和複雜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3、風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種岩石,在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發生的破壞作用,稱為風化作用。

44、剝蝕作用:各種外力在運動狀態下對地面岩石及風化產物的破壞作用,總稱為剝蝕作用。

45、搬運作用:風化作用和剝蝕作用的產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風、重力等轉移,離開原來位置的作用叫做搬運作用。

46、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風化剝蝕產物經過搬運、沉積而形成鬆散的沉積物再經過一定的物理、化學以及其他的變化和改造變為堅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47、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變質岩。由火成岩形成的變質岩叫做正變質岩;由沉積岩形成的變質岩稱為副變質岩。

48、構造運動:內力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變形、變位的作用稱為構造運動。

49、新構造運動:地殼發展史上最近乙個時期的構造運動稱為新構造運動。

50、褶皺:岩層受構造應力作用形成的連續彎曲現象。

51、斷層:岩塊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

52、類質同象:指在礦物晶體結構中,由性質相似的其它離子或原子佔據了原來離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學鍵性和晶體結構型別發生質變的現象。

53、風化殼:指殘積物和經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層等在陸地上形成的不連續薄殼(層)。

二、填空

1、地質學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其形成演化規律。

2、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密度狀況,可將大氣圈進一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3、常見的地層接觸關係有:整合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和角度不整合三種。

4、岩層之間的不整合面是劃分地層的重要標誌。任何型別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層的不連續現象,反映了地理環境的重大變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廣泛陸相沉積的時代是志留紀。

6、地球的內部有兩個最重要的**波速度變化介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據此可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7、岩漿分異作用是指岩漿冷凝過程中由於重力作用發生分異使同一種岩漿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漿巖。

8、在野外地質工作中,只要測出岩層的傾向就可求知岩層的走向 。因為兩者始終是±90°的關係。

9、風化作用發生以後,原來高溫高壓下形成的礦物被破壞,形成一些在常溫常壓下較穩定的新礦物,構成陸殼表層風化層,風化層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稱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稱為露頭。

10、沉積作用按沉積環境可分為大陸沉積與海洋沉積兩類;按沉積的方式有機械沉積、化學沉積和生物沉積三種。

11、沉積作用的方式有機械沉積、化學沉積和生物沉積三種。

12、年代地層單位為:宇、界、系、統、階

13、地質時代單位為:宙、代、紀、世、期。

14、地質年代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的對應關係:宙(宇);代(界);紀(系);世(統);期(階)。

15、古生代分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進一步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晚古生代進一步劃分為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16、節肢動物的三葉蟲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繁盛,到二疊紀末期全部滅絕。

17、由兩條傾向相背的正斷層組成,其間相對上公升的岩塊為地壘 ;由兩條傾向相向的正斷層組成,其間相對下降的岩塊地塹 。

18、按照工業用途,礦產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

19、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

20、根據成礦過程的不同外生礦床可分為風化礦床和沉積礦床。

21、火山礦床根據成礦作用可以分為火山岩漿礦床、火山汽液礦床和火山沉積礦床

22、礦物是各種元素在各種地質作用中形成的各種自然化合物 ,常見的八種造岩礦物指正長石、斜長石、白雲母、石英、黑雲母、輝石、角閃石、橄欖石 。

23、煤礦生產過程中,常見的地質問題有煤層厚度變化、構造變動、沖刷作用、岩漿侵入、瓦斯、地熱和岩溶陷入柱等。

24、常用的煤田地質勘探圖有件地形地質圖 , 勘探線剖面圖,鑽孔柱狀圖 , 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和煤、岩層對比圖 。

25、古生代可劃分為六紀,由老到新分別為(包括代號) 寒武紀()、奧陶紀(o)、志留紀(s)、泥盆紀(d)、石炭紀(c)、二疊紀(p) 。

26、成煤作用的必要條件有古植物 , 古氣候 , 古地理和古構造 。

27、岩漿是由地下深處上來的,含有氣體物質的,灼熱的熔融狀,成分及其複雜的矽酸鹽熔融體 。根據 sio2 的含量可將其劃分為酸性 、 中性 、 基性和超基性等四種基本岩漿型別。

28、礦井水的**包括大氣降水、含水層水、斷層水、地表水、老窯水 。

29、火山構造又稱火山機構,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錐、火山口等。

30. 岩層產狀三要素是走向 、 傾向和傾角 。

31、由火成岩形成的變質岩叫做正變質岩;由沉積岩形成的變質岩稱為副變質岩。

32、構造運動按方向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33、從岩層產狀的來看,岩層可分為水平岩層、傾斜岩層、直立岩層和倒轉岩層。

34、斷層的幾何要素包括:斷層面、斷層線、斷盤、位移。

35、褶曲的基本形態為背斜和向斜。

三、單項選擇

1、下列地點,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地質學基礎》綜合複習

緒論一 名詞解釋 1 地質學 以地球為研究物件的一門自然科學。當前,地質學主要是研究固體地球的表層 岩石圈,研究其物質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規律 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地表形態及其發展演化的規律性。2 將今論古 通過各種地質事件遺留下來的地質現象與結果,利用現今地質作用的規律,反推古代地質事件發生的條...

構造地質學複習

1 緒論 1構造尺度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2構造變形場 3構造的層次劃分 表層,淺層,中層和深層構造層次 2 產狀和沉積構造 1面狀構造的產狀 傾向,傾角 傾向 垂直於岩層的走向線在傾斜面上做垂線 傾斜線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傾向線,傾向線從高向低所指的方向叫傾向。傾角 岩層的傾斜...

構造地質學複習

1.2 尺度 scale 尺度 指物體的規模大小。構造尺度 指構造的規模 與大小。1.3 構造層次 layers 表構造層次 淺構造層次 中構造層次 深構造層次 1.4 構造學 tectonics 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 結構 構造及其形成 發生 發展和演化規律及機理的一門地球科學分支學科。2.課程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