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物學期末複習

2023-01-12 10:03:08 字數 4641 閱讀 5491

1. 脊索:位於身體背部、消化道上方、神經管的下面,是一條支援身體縱軸、柔軟具彈性的結締組織組成的棒狀結構。

3. 咽鰓裂:位於咽部兩側,左右成對,是消化道前端與體外直接想通的裂孔,內有咽鰓,是呼吸器官。

4. 種群: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分布的同種生物個體的集合;種群是自然界中生物生存和進化的基本單位;

52.物種*:解釋1.

分類基本單位,種是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種群,種內個體間可以彼此交配和產生後代,不同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解釋2.指在自然狀況下所有潛在地能夠相互交配,並能產生能育後代的群體。

5. 洄游:有些魚類在一定時期,依一定的路線,成群結隊地向一定的繁殖場、越冬場或肥育場作週期性的遷遊)

69.同源器官*:起源相同,結構和部位相似,但形態和機能不一定相同的器官。

70.同功器官*:功能相同,外表有些相似,但**不相同,基本結構不相同的器官。

37.開放式骨盆:鳥類腰帶癒合成薄而完整的無名骨,內側與癒合薦骨癒合,外側與後肢相關結,左右恥骨在腹中線不癒合,形成特有的「開放式骨盆」。

38.閉鎖式骨盆:腰帶由髂骨、坐骨、恥骨構成,髂骨與薦骨相關結,左右坐骨和恥骨在腹中線癒合。

17.羊膜卵:羊膜動物的卵。

受精卵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圍成一腔,腔中充滿羊水,胚胎就在相對穩定、特殊的水環境中發育,尿囊則收容胚胎在卵內排出的廢物。卵外包有堅韌的卵膜,以保護胚胎發育。

28.顳(nie)窩:爬行動物頭骨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頭骨兩側眼眶後的顳部硬骨的孔洞,是咬肌附著的部位,有利於加強動物攝食和消化功能。

6. 單迴圈:指只有體迴圈而沒有肺迴圈,血液完成一次迴圈只需經過心臟一次。魚類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在全身迴圈一周經心臟一次,迴圈效率低。

7. 不完全雙迴圈:因心室無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迴圈和體迴圈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內有混合。

8. 完全雙迴圈: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二心房二心室,血液在全身迴圈一周經心臟二次,動、靜脈血完全分開,血液迴圈效率高。

10.卵生:由母體產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則需在體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發育在外界環境條件下進行,胚胎發育時所需營養物質由卵內所貯存的卵黃供給。

11.胎生:從母體內產出的是幼體。子代胚胎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由母體供給。

12.卵胎生:從母體內產出的也是幼體。幼體胚胎發育時所需的營養仍由卵內所貯存的卵黃供給,母體的輸卵管或孵育室僅提供子代胚胎發育的場所。

13.胸式呼吸:借肋間肌和腹肌完成呼吸,外肋間肌收縮,提起肋骨,胸腔擴充套件,空氣進入肺,然後內肋間肌收縮,牽引肋骨下降,導致胸腔下移,氣體排出。

14.**呼吸:原生動物、海綿、刺胞動物和許多蠕蟲,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氣體靠**以擴散方式直接從周圍環境吸收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

15.咽式呼吸:兩棲類還沒有出現胸廓,呼吸是通過口腔底部的上下運動來完成的,稱為咽式呼吸。(口底下降,鼻孔外鼻瓣膜開放,空氣進入口腔,然後瓣膜關閉,口底上舉,喉門開放,空氣進入肺囊)

16.雙重呼吸:由於鳥肺結構特殊及有氣囊,吸氣和呼氣時都有空氣經過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舉翼時氣囊擴張空氣由肺部匯入,扇翼時氣囊壓縮。空氣經肺部排出。

16.性逆**動物第一次性成熟為雌性,產卵過後逐漸轉化為雄性,這種性別改變現象稱為性變或性逆轉。

18.次生硬顎:顱骨底部、口腔的頂壁由前頜骨、頜骨的顎突和顎骨本身向後延伸形成水平隔,把原口腔前部分成上下兩層,上層與鼻腔相通,成為呼吸和嗅覺的通道,後端為次生性內鼻孔;下層仍為口腔。

19.胼(pian)胝(zhi)體:大腦左右兩半球通過許多神經纖維互相聯絡,這些神經纖維構成的通路即胼胝體。

20.胎盤:胎盤是哺乳類特有的結構,是由胎兒部分(絨毛膜、尿囊)和母體部分(子宮壁內膜)組成的,胎盤中胎兒和母體的毛細血管非常豐富,但它們的血液並未相混,只是雙方的血管緊密相貼,通過生理滲透來完成兩者之間的物質交換。

21.神經元: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構造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神經細胞體和樹突、軸突兩種突起。

22.角質化:當表皮的外層細胞被其下層細胞產生的新細胞代替時,外層細胞就積累堅韌且具纖維的硬蛋白,硬蛋白逐漸替代外層細胞的細胞質,細胞死亡,最後脫落,成為無生命的鱗片狀,這就是皮屑的**。

23.細胞免疫:由t淋巴細胞中介的免疫,其特徵是產生細胞因子及致敏t細胞。

24.體液免疫:由b淋巴細胞和抗體中介的免疫。抗體與體液中的致病原結合形成複合體,直接消滅致病原。

25.過敏反應:是一種突發性的免疫反應,是指已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反應特點是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有明顯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6.變異:同一生物型別之間的顯著或不顯著的個體差別,是生物的共同特徵之一。

27.突變:遺傳物質中任何可檢測到的能遺傳的改變,但不包括遺傳重組。

29.新腦皮:從爬行動物開始出現由灰質構成的大腦皮層,叫做新腦皮。

新腦皮具有分析、綜合及發布資訊的功能,並能聯絡嗅覺以外的一切感覺,是乙個高階神經活動中樞。爬行動物的新腦皮仍處於萌芽階段。

30.原始腦皮(古腦皮):出現於魚類,主要由嗅神經細胞組成,專門起嗅覺作用,白質(神經纖維)在半球的表面,灰質(神經細胞的胞體)在深層,也沒有什麼分化。

31.遷徙:是鳥類對改變著的環境條件的一種積極的適應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的週期性遷飛。

32.鰭:魚的運動器官,分為身體左右兩側成對的偶鰭和不成對的奇鰭。

33.韋伯氏器:鯉形目魚類前幾塊軀幹椎的兩側有幾塊小骨,可在鰾與內耳間傳遞聲波,這些小骨稱為韋伯氏器。能感受高頻,低強度的振幅。

34.變溫動物:像低等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依賴於吸收周圍環境的熱能進行體溫調節,缺乏代謝產熱調節機制,體溫接近於環境溫度的稱為外溫動物,也稱為變溫動物。

35.恆溫動物:具較高而穩定的代謝、產熱,散熱調節功能,體溫恆定且略大於環境。

36.次生硬顎:羊膜動物所具有,它在顱骨的底部,由前頜骨、上頜骨的顎突(水平突出)和顎骨本身等突起構成的水平隔。

次生硬顎出現將口腔和鼻腔分開,內鼻孔位置後移,呼吸和食物在咽頭處交叉。

39.反芻(chu):瘤胃內食物經過逆嘔反射返回口腔,再次入胃。

40.動物區係:有關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和在現今生態條件下所生存的動物群。

41.生物多樣性:生命有機體中的種類和變異性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

42.物種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反映了地球上生物有機體的複雜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核心內容。

43.特有種:如果某一種生物只自然地侷限分布與某一地區而不見於其他地區,那麼,該物種稱為該地區的特有種。

44.生物發生律:生物的個體發育史是系統發展史的簡單而迅速的重演。

45.雙平型椎體:哺乳類的脊椎骨有寬大的椎體接觸,提高了脊柱的負荷能力。

46.生物物種:在自然狀況下所有潛在地能夠互相交配,並能產生能育後代的群體。

47.疫苗:是經過人工處理的帶有致病原(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資訊的抗原。

47.免疫*:指動物機體抵禦異物的防護反應,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的)的一種功能。

48.抗原*:是一類能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並能夠與相應應答產物即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或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

49.抗體*:在抗原的刺激下,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其中漿細胞所產生的能夠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稱為抗體

50.特異性免疫*:由於以往感染所獲得的由於疫苗所誘導產生的免疫反應,有體液反應和細胞免疫。

51.非特異性免疫*:通過體液中存在的非特異性細胞和分子系統攻擊入侵的異物,這些非特異細胞分子包括非特異性的吞噬細胞與抗病毒的干擾素等

53.雙名法*:屬名+種加詞+定名人

54.動物行為*:是指動物對外界條件(包括內、外環境)刺激所表現出來的有利於自身生存和生殖的可見動作或反映。(分為定型行為和學習行為)

55.定型行為*:是指具有固定動作模式的行為,其固定動作模式有遺傳所決定。

(也稱為先天行為或本能行為)(特點:遺傳性、內源性、定向性和可**性)根據定型行為的特點,可分為:1、非條件反射2、趨性3、動機行為4、節律行為5、社會行為

56.固定動作模式*:又稱為模式動作。是指定型行為中由遺傳固定不變的且相對複雜的系列動作成分。固定動作模式的產生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引起

57.趨性*:簡單的定型行為,是動物趨近或避開刺激源的一種定向反應。

58.生物鐘*: 動物體內存在的決定生物節律的定時機制。

59.銘記*:是指動物在生命早期牢記某種一起生活的客觀事物,該事物由此以後成為一種訊號刺激的學習行為。

這種學習行為只出現在出生後的較短時限內,但銘記已經建立,非常牢固,並能影響成長後的若干行為。

60.通訊*: 是指乙個個體釋放出一種或幾種刺激訊號,並引起接收到訊號的個體產生行為反應。

61.優勢等級*:也稱社會優勢順序,是指社會動物群體當中,不同個體之間各自具有一定的等級地位;高等級低位的優勢個體能夠控制低等級地位的從屬個體,限制後者的一些行為,可以比從屬個體優先獲得資源

62.側線(測線器)*:魚類體表的特殊感覺器官,在體測縱貫軀幹部至尾部,在頭部多分支,或交織成網,是特化的**感受器,能感知外界水流壓力、低頻振動、溫度變化等刺激

63.外周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腦和脊髓不與各器官直接發生關係,而是借助於中樞以外的公升級系統建立聯絡,這些神經系統即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

64.中樞神經系統*:脊椎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位於神經管的背側,成中空的管狀,稱為背神經管,由外胚層下陷卷褶形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細胞生物學期末複習綱要重點總結

細胞生物學複習綱要 本版整理由陸如星,邢祥軍等同學提供,表示感謝 1 細胞的基本共同點 細胞的共同的基本點 細胞膜 脂質雙分子層和鑲嵌蛋白構成 核酸 所有細胞都具有兩種核酸,即 dna and rna 核醣體 蛋白質合成場所或曰機器 增殖方式 一分為二的細胞 方式,遺傳物質在 前複製加倍,時均勻分配...

動物生物學複習題

1 脊椎動物的大腦半球從 兩棲 類開始頂壁出現原腦皮,爬行 類起出現新腦皮。2 蒼蠅屬於 雙翅 目昆蟲,其口器為 式 口器,蝶類屬於 鱗翅 目昆蟲,其口器為 虹吸式 口器。3 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神經管由消化道的 部到消化道的 部。心臟由消化道的 部轉消化道的 部。4 橫切面現從內向外依次為蛔蟲...

細胞生物學期末考試重點

1 細胞生物學 應用現代物理學 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與技術,以細胞作為研究物件,從顯微 超微與分子水平不同層次上,研究細胞的結構 功能及其相互關係,以動態的觀點探索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3 顯微結構 在0.2um解析度的光鏡下能夠觀察到的物質結構。例 細胞大小和形態 細胞核 核仁 染色體 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