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

2023-01-11 22:18:06 字數 4214 閱讀 31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莊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其寓意,用現代眼光開掘其新義。

2、過程與方法:訓練古文閱讀能力;自主、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所包含的認識客觀規律必須反覆實踐的道理,並且從中獲得感悟與啟迪。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後得到的啟示。

教學難點:

對課文第三段層次結構的分析把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古時候,有一位老人家很會講故事。人們透過他簡單而生動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

深刻的道理。我們曾經聽說過的「莊周夢蝶」、「東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這位老人家就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今天我們來看他另一則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簡介

莊子,名周,字子休,約生於西元前369年,死於西元前286年。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學派」。曾經做過漆園吏。

他可能生於沒落貴族家庭,生活貧苦,學問淵博,善於辯論,他的著作輯入《莊子》一書,現存33篇。該書由後人整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周所作。

《莊子》一書的寓言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法。莊周對當時的社會變革抱著無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態度,宣揚並追求一種完全恢復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三、知識積累

1、通假字古今異義

2、虛詞(1)為(2)乎(3)然(4)於

3、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於)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斷句)

技經肯綮之未嘗:(賓語前置)未嘗技經肯綮。

視為止,行為遲:(省略句)視為(之)止。

4、積累文中成語

切中肯綮目無全牛游刃有餘躊躇滿志

5、翻譯課文一二兩段。

四、布置作業:熟讀課文,口頭翻譯三四兩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舊課

全班齊讀課文,指名翻譯開頭兩段。

二、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首段):描寫庖丁解牛的乙個場面,突出庖丁的技術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庖丁技術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從故事引出養生之道。

三、整體感知

提問: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誰?庖丁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個怎麼樣的廚師?

這裡的庖丁絕不是一般的庖丁,他是眾多庖丁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藝曾讓梁惠王讚嘆不已。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一起朗讀

一、二段。

四、分析課文

學生朗讀1、2段。

劃出文中描寫解牛場面的句子?莊子、梁惠王怎樣評價庖丁解牛?

教師引導:莊子從那2個角度描寫解牛的精彩表演?(動作、聲音)

分析第1段:

作者描寫了乙個場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動作描寫為主,一連用了5個動詞:

總的動作描寫是「解」,然後分別描寫手「觸」、肩「倚」、足「履」膝「踦」,這一系列的藝術化、舞蹈化了的動作描寫,已初見庖丁解牛技術的嫻熟。接著作者側重描摹他解牛時進刀而發出的聲音,又對這聲音用了兩個比喻。描摹聲音時,用了兩個擬聲詞:

「砉」、「騞」;兩個比喻是「桑林之舞」、「經首之會」。生動地描寫出庖丁動作的節奏感,表現了乙個至高境界。

思考:作者寫解牛場面,為什麼避而不談實況——牛的掙扎之狀、血流之景、慘叫之聲,而極寫庖丁解牛動作的「合於《桑林》之舞」,奏刀發出的聲音合於「《經首》之會」?

分析:作者寫解牛時不聞牛慘叫,只能聽到悅耳的刀聲,暗示了牛在毫**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說明庖丁的技藝確實出神入化。作者通過對庖丁優美和諧的動作及悅耳的刀聲的描寫,使讀者產生急切了解其絕技如何取得的念頭。

同時,從結構上看,寫這個場面既形象再現了庖丁技藝高超,又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鋪墊。

五、布置作業:思考第三段的結構層次。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分析

第三段庖丁對話的層次。

課文第3段記敘庖丁的「經驗之談」。庖丁的話可分六層:

1、第一層是「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這句話是庖丁「經驗之談」的總綱,概括了下面談話的全部內容。

2、第二層是從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談的。解牛的三個階段。

3、第三層詳細說明對這種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達到這種嫻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構造。

4、第四層庖丁從用刀的結果談解牛的嫻熟。

5、第五層寫庖丁雖有高超的技藝,卻從不掉以輕心。

6、第六層寫庖丁解牛成功之後那怡然自得的神情。

思考:解牛講究方法,庖丁講什麼方法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

躲避矛盾,尋找部位神遇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要依照牛的生理規律,順其自然

思考:庖丁解牛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始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月更刀苦練中……

三年之後:目無全牛——歲更刀苦練中……

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19年,刀刃若新發於硎

思考:庖丁解牛技術高超的原因是什麼?

分析:庖丁技藝高超的原因,從庖丁的話中可以得知。

其一,對「道」的追求超過了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律——作為實踐的目標。

其二,不懈實踐,在反覆實踐中積累經驗,探求規律,運用規律。正因為如此,他由不懂規律(「自解全牛」)過渡到認識規律(「目無全牛」),又飛躍到熟練運用規律(游刃有餘)。

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律:「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

文惠君悟道:在文段的結尾以及**的最後我們都看到,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那文惠君當年從庖丁的經歷中得到的「養生」哲理又是什麼呢?

養生(一切順其自然)人世間充滿了錯綜複雜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樣迴避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養生。

思考: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後,說自己懂得了「養生之道」,解牛之道和這種「養生」之道有什麼聯絡?

分析:以刀來比喻精神,保護刀的方法就是養生的方法。

社會如牛體,儘管矛盾複雜,鬥爭激烈,但總有間隙可尋,只要像庖丁那樣,「以無厚入有間」,絕不勉強硬砍,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然鋒利如新;養生的道理也是這樣,只有順應環境,隨俗沉浮,迴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養護精神。

學生討論: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歷來談談,課本中的語句能教給我們怎樣的道理?

學生交流、討論,發言。

教師從以下方面把握: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了解規律,掌握規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抓住本質,用心處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其自然,不強求

技經肯綮之未嘗——避開鋒芒,從長計議

以無厚入有間——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於族……行為遲,動刀甚微——不莽撞,謹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斂鋒芒,低調做人

延伸:如果撇開莊子的本意,請你結合現實社會,談談其寓意(把它作為一篇獨立的寓言去挖掘)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b、實踐出真知

c、小事可以悟出大道理

d、一切勞動都是美的,勞動可以得到享受

e、要避開矛盾

f、學無止境

g、要遵循規律

h、自信不可缺少

三、問題**

1、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課文節選自《養生主》,主旨在於闡明保護、蓄養生命之主——精神,提示養生的方法莫過於順應自然。節選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來比喻社會的複雜如牛的筋骨盤結,處理世事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並持「怵然為戒」的審慎、關注的態度,還應該以藏斂(「善刀而藏之」)為自處之道,這樣才能做到「游刃有餘」,以達到人之養生的目的。今天我們學習此文,應該認識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觀冒進,而應該通過反覆實踐,逐步掌握事物的內部規律,然後遵循客觀規律處理錯綜複雜的社會事務,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四、總結課文

以上是我們從《庖丁解牛》中**中的人生哲理。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閱讀的人人生閱歷不同,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不同,審視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讀出不同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多義性。

這則寓言的寓意還有很多解讀,留待我們同學日後在生活中逐步領悟。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庖丁解牛

莊子⑴始解之時——目見全牛(不懂規律)

⑵三年之後——目無全牛(認識規律)

⑶方今之時——游刃有餘(運用規律)

牛體—(比喻)—社會

刀——(比喻)——精神

庖丁解牛知識點 師

庖丁解牛 重點實詞 1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履 踩,名作動 踦 支撐 接觸。2.莫不中音中 合乎 3.乃中 經首 之會會 節奏 4.進乎技矣進 超過 5 批大郤,導大窾導 順著 循著 6 因其固然因 按照 7 如土委地委 卸落 一詞多義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應答詞 善刀而藏之通 繕 修治,擦拭 族 族庖...

《庖丁解牛》課堂教學實錄

一 匯入新課,確定學習重點。老師 中國的寓言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初中學過的 愚公移山 就是一篇廣為傳頌的代表作品。我國愚言創作最繁榮的時期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創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其中最傑出的寓言作家應首推莊子,他的寓言作品想象豐富,文筆灑脫,氣勢壯闊。今天我們學習的 庖丁解...

《庖丁解牛》學案第二課時

庖丁解牛 學習目標 1 積累常見文言字詞,掌握文言句式。2 理解 莊子之道 的內涵,培養學生敢於實踐 運用規律的精神。學習重難點 1 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要點。2 對本文 莊子之道 以及所具有啟示意的理解。第二課時 一 匯入 朗讀課文,重點思考文章的第三段 二 自學 1 將本段中的重點字詞畫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