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與《過如皋》

2023-01-07 11:54:05 字數 3317 閱讀 4829

過白蒲北去通州號畏途,

固就孝子未回車。

海陵若也容羈客,

剩買菰蒲且寄居。

——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宋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20歲中狀元。元軍南下時,他在贛州任知州,隨即變賣家產組織起一支義軍,趕去浙江保衛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杭州)。

德佑元年(1275)在元軍逼近臨安時,受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營談判,被元丞相伯顏拘留。農曆二月二十九日,他從京口(今鎮江)帶領隨從11人脫逃,渡江奔往真州(今儀徵)。當時揚州守將是南宋淮東制置使兼揚州知府李庭芝,聽信謠言說文天祥是到真州說降的,下令真州安撫使苗再成把文天祥殺掉。

苗再成見文天祥為人忠義,不忍加害,假說陪他出城視察城壘,出示李庭芝手令,讓他快逃。這時文天祥還不相信苗再成的話,離開真州後,仍徑直往揚州去投李庭芝,走到揚州城下,又聽到守城士兵紛紛議論:「制置使下令搜捕文天祥甚急」,他才相信了,化名劉洙,逃往高郵,從那裡雇船取道泰州、海安、如皋,渡海南歸。

從文天祥的《指南錄》詩集後序及**前所修《如皋縣志》上可以查到,文天祥過如皋(含今如東縣)共寫了《蝦子灣》、《過如皋》、《宋家林》(二首)、《引馬塘》、《大貼港》、《北海口》共7首詩文。上屆修志,又從清姚鵬春《白蒲鎮志》上蒐集到《過白蒲》和清代人集的《海陵集》中蒐集到《聞馬》二首。從這些敘事詩中,可以看出文天祥在如皋境內行走的路線和當時的心情。

蝦子灣「呼童上岸買青蝦」

三月初十,載著文天祥的一葉小舟,沿窯子河駛入如皋境內,文天祥自以為已脫離險境,心情比較輕鬆了,當行到袁橋(今城北街道)北蝦兒灣時,聽說蝦兒灣的青蝦很出名,肉嫩而肥,遂停船叫書童上岸買青蝦。並賦詩《蝦子灣》一首,該詩收在《指南錄》中,詩前有小序:「過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按:

指元軍)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詩曰:「飄篷一夜落天涯,潮濺青沙日未斜。

好事官人無勾當,呼童上岸買青蝦。」

險過如皋城

文天祥過蝦子灣後,孤舟繼續前進,傍晚抵達如皋,當時如皋還沒有築城,街市跨古運鹽河兩岸而建。文天祥的船從窯子河進入如皋西北邊的鳳凰池,向東進入古運鹽河,他看到河兩岸店家相連,房屋鱗次櫛比,目睹祖國大好河山,更增添了他為祖國獻身的豪情壯志,可是當他的船一過如皋,就聽說如皋已被元軍占領了,而且元朝如皋縣令朱省二正率兵沿途追捕他,因此以驚嘆的心情,寫下《過如皋》詩,詩前有小引:「如皋隸泰州,有朱省二,受北命為宰,率其民梗其路,予不知而過之,既有聞,為之驚嘆。

」詩曰:「雄狐假虎之林皋,河水腥風接海濤。行客不知身世險,一窗春夢送輕舠。

」夜宿宋家橋

《如皋縣志》中記載的關於文天祥的詩

文天祥險過如皋,未敢沿古運鹽河走,而時由如皋南門入龍遊河繼續行進,行至如皋南9公里今宋家橋處,這裡原為龍遊河與大名河(今名大明河)交匯處,中有乙個轉水墩,四周環水。文天祥的船行至此辨不清方向,又見轉水墩上有一戶農舍,遂登岸投宿。這戶人家姓田,見他們一行不是尋常客人,忙熱情接待,文天祥感慨萬千,在此寫下《宋家林》詩二首:

其一一盤蕩漾水晶盤,四畔青天作護闌。

著我偏舟無所礙,分明便作混淪看。

其二水天一色玉空明,便是乘槎上大清。

我愛東坡南海句,茲遊奇絕冠平生。

曾有史誌專家多次走訪宋家橋,宋家橋在歷史上從未叫過宋家林,而且從未有過姓宋的人居住過。明代如皋詩人李筠曾賦詩雲:「負郭高原水四圍,孤臣曾此握戎機。

」證明文天祥賦《宋家林》詩二首確是寫於此。顯見「宋家林」的命題,是文天祥的託詞。林者,喻人和事物的會聚集群,是文天祥見主人熱情接待,而喻這塊小天地還是宋朝的天下,並抒發他渡海南歸再度起兵抗元的胸懷。

後來這裡建了橋,人們又把它命名「宋家橋」。同時把田家住的轉水墩定名「丞相原」。這在明清以來所修《如皋縣志》上都有記載:

「丞相原,在縣南十八里宋家橋西,宋丞相文天祥航海經此,借宿田家,因名。」

受阻東海邊

第二天,文天祥告別主人,繼續登船向東至丁堰由串場河至現屬如皋縣的東馬塘,留有《行馬塘》詩:

「孤舟漸漸脫長淮,星斗當空月照懷。

今夜分明樓海角,未應便道是天涯。」

文天祥原以為當夜就可以抵達海邊,而渡海南下了。誰知剛過東馬塘,即遭元軍追捕,他們只得棄船潛逃,逃跑中親兵王青被元軍搜俘而去。文天祥隻身逃至範公堤,遇到當地住戶張阿松,張阿松也看出他不是尋常人,忙把他迎至家中隱藏起來。

文天祥在張阿松家中躲了5天,這期間他寫下《大貼港》和《北海口》詩兩首。

《大貼港》詩曰:「王陽真畏途,季路漸知津,山鳥喚醒客,海風吹黑人。乾坤萬里夢,煙雨一年春,起看扶桑曉,經黃六六鱗。」

《北海口》詩曰:「滄海人間別一天,只容漁夫釣蒼煙,而今蜃起樓台處,亦有北來番漢船。」

元軍沿範公堤大搜5天,未追捕到文天祥,但海岸線完全被元軍封鎖了,文天祥想從如皋東海邊出海完全不可能了,便請張阿松送他去通州,想從通州那邊出海。此時的他們只有5人了。張阿松叫他兩個兒子,替文天祥等戴上葦笠,裝成漁夫模樣,用船送他們再回到丁堰,由丁堰去通州。

過白蒲與「聞馬河」的得名

《如皋縣志》中關於丞相原的記載

三月二十日,文天祥至白蒲,寫下《過白蒲》詩一首:

「北去通州號畏途,固就孝子未回車。

海陵若也容羈客,剩買菰蒲且寄居。」

原文末注有:「二十一日夜宿白蒲下十里。」

白蒲古稱「六十里」,即從通州(今南通市)至白蒲60裡。白蒲下10裡,今任口,任口原名「五十里」。後人將白蒲至任口的這一段河流,命名「聞馬河」。

該河內盛產銀魚,通體透明,當地人又將銀魚命名為「文魚」,褒揚文天祥肝膽照人的品質。

當年文天祥至通州作短暫停留後,於閏三月十七日至石港東賣魚灣出海,南歸後再度起兵抗元,不幸於廣東五坡嶺被俘,就義於大都(今北京)。如皋人非常懷念他,在明天順八年(1464)開始修纂第一部《如皋縣志》時,就把他過如皋的詩篇收入志中。明嘉靖十九年(1540),如皋知縣黎堯勳讀邑乘(即《如皋縣志》)至文山丞相經如皋渡海諸詩,撫卷嘆息曰:

「元時之禍,自有天地以來,未有此大變,文山丞相自有君臣以來,未有此大忠。」因此他擇地在定惠(慧)寺東建文丞相祠,將文丞相借宿的田家村定名「丞相原」,並鐫「丞相原」石碑,立於當年文丞相借宿的地方(即今宋家橋)。後祠廢。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如皋知縣童蒙吉改定惠院為文丞相祠。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如皋知縣李衷純又於定惠寺西建二忠祠,祀岳飛、文天祥二人。2023年如皋市人民**整治內外城河,又在南門外城河內側、文昌閣西、當年文丞相潛行過如皋入龍遊河處,建丞相亭,內鐫文丞相過如皋詩。

明代以來,如皋人吟詠文丞相過如皋及丞相原的詩篇很多,其中清代如皋詩人江大鍵的《丞相原》詩曰:「丞相脫京口,夜宿田家村,山河若碎粉,只手思圖存。忠義貫金石,豈作說降客,異哉苗李賢,未能辨心跡。

三年系燕獄,不死冀後功,黃冠歸故里,譎敵焉能從。東望海水流,西聽江潮響,丹心照汗青,精魂此來往。」2023年外城河畔丞相亭落成後,亦有邑人許秀傑賦《如皋丞相亭小憩》一首:

「午後獨坐丞相亭,俯瞰流水仰觀雲。流水依依東逝去,白雲舒展思聚凝。我心欲隨雲水遊,豈怨病纏一老身。

可敬文公零丁過,千秋猶勵眾後昆。」(李實秋徐愛軍)

文天祥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品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

文天祥的名言集錦

1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2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3 燕子樓中,又捱過 幾番秋色?相思處 青年如夢,乘鸞仙闕。4 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5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 修復盡還今宇宙,感傷猶記舊江...

英語口語與B級過級

字謎大全 附答案 001 非典,非典,攜手清除 打一字 002 戰亂重圓何感嘆 打9筆字 003 寄人籬下為餬口 打16筆字 004 捲尾猴 打一字 005 家中添一口 打一字 006 湖光水影月當空 打一字 007 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打一字 008 甜鹹苦辣各味俱備 打一字 009 重點支援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