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宇宙」為何這樣難? 4

2023-01-06 06:15:03 字數 2345 閱讀 8100

探索「小宇宙」為何這樣難?(4)

從夢的研究看大腦開關

都世民筆者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單位辦的刋物《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上,就曾見到關於夢的研究。其實夢的研究比我原來的了解還要早很多年。

早在2023年,由奧地利學者freud就發表了《夢的解析》。

2023年,德國神經精神病學家berger,他利用雙線圈檢流計,在他兒子的頭上完成了第一次腦電波記錄。

2023年,日夲科學家ogawa利用新的測試手段---功能磁共振成像儀,將腦血流變化的影象記錄下來,用這種方法來研究夢。

一百多年來,研究者們都想捉住夢,留住夢,想讓夢再重現。遺憾得很,至今沒有實現。他們沒有找到夢是怎麼產生?怎麼才能讓它留下來,像放映電影一樣給展現出來。

但是研究者們也有收穫。他們發現人做夢有兩種不同狀態:一是快速眼動狀態;另一種是慢速眼動狀態。前者是易醒狀態。用腦電訊號可以明顯看出兩者的區別。

2023年,aserinsky和kleitmean首次用腦電訊號展示了快速眼動睡眠狀態。發現頻率高,振幅小,心率快,血壓高,肌肉鬆弛等特點。可是單純知道這一區別,是不能重現夢,也捉不住夢。

也無法「翻譯」夢的資訊。

研究者們意識到非浸入式電極測出的腦電訊號微弱,就想改用半浸入式和浸入式方法,用腦機介面的方式探索夢的奧秘。這種方法獲得的訊號是強了,但是這種訊號屬於什麼性質,怎麼產生的?仍然說不清。

研究者改變了思路,他們把獲得的資訊用來驅動假肢或驅動機械人。

2023年,emory大學的kennedy和bakay,對一位腦中風病人,將多電極植入腦內,用腦機介面來控制電腦游標,試圖讓病人恢復運動功能,結果顯示有簡單的交流,不能改變癱瘓狀態。

2023年,美國的科學家velliste利用腦機介面控制猴子的假肢,實現了抓取食物的動作,把葡萄放進嘴裡。

眾所周知,對腦的檢測手段除上述方法外,還有腦部ct,這種方法是通過x射線透過人體,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但可以用來判定腦部是否有病變,其實這種方法對研究腦部結構,對不同人群,如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腦部結構就是有差異。但是用這種方法進行長時間觀測是不行的。

正電子發射型電腦斷層成像(稱作pet),這種方法對人體也有輻射危害,也限制了它的使用範圍和使用時間。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出現,給夢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希望,這種方法是屬於無創傷檢測技術,它定位精度高,是在微觀層面觀測腦神經細胞的活動。它為什麼能觀測呢?是因為腦神經細胞活動時,其附近區域的血流量會發生變化。

而血流量變化會導致血紅蛋白發生變化。血紅蛋白包含兩種,一是含氧;另一種是不含氧。前者對磁場反應是對抗的,後者則相反的。

這種特性必然導致檢測訊號會改變。檢測出的電訊號經資訊處理後,可以成像。當人進入夢鄉時,通過觀測腦細胞的變化,來探索夢,似乎成為可能。

夢有多種狀態,有時間長短不同;有惡夢和喜夢;有曾經見過的人和事,也有曾未見過的人和事。有說夢話的,也有不說夢話的。過去有人通過解夢宣傳迷信,夲文所述的則不是迷信。

要想捕捉夢,重建夢,必須搞清大腦的思維活動,有人稱作讀腦,也有人稱作讀心。這兩種叫法含義是不同的。西方科技界研究意識思維唯讀腦。

在東方則著重是心的作用。可是心不能通過心血管系統獲取思維資訊,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西方科技界想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來讀腦。具體做法是先利用人的眼、耳,例如通過眼睛獲取資訊。

2023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學家gallant利用視覺皮層獲取資訊,也就是先給定資訊源位置。然後向受試者快速展示1750張**,**上不是孤立字母,有樹木、花朵、馬和建築物。在**同時,對受試者進行掃瞄,獲取****過程中血流的變化。

再利用模式識別的方法,來翻譯掃瞄獲得的資訊。在此基礎上,拿出120張未曾看過的**,分別讓受試者看。結果顯示上述做法能讓電腦猜出所看的**。

其正確率為92%。

後來日本電氣通訊基礎技術研究所(atr)的kamitani,也是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和模式識別的方法,對受試者作黑白影象測試,共400張,每張上只有字母、方塊和十字。

然後讓受試者在12秒時間內看一幅黑白影象,同時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掃瞄視覺皮層,再用模式識別法,將影象與實測腦部活動聯絡起來,輸入電腦,等於電腦學習這一過程。在此基礎上,給受試者看乙個單詞「neurom」。重複上述操作,發現電腦螢幕上正確顯示出這個單詞。

這些進展有一定的實用性。如果打個比喻,就好比「鸚鵡學舌」,鸚鵡能學人說很短的句子,聽起來有點像。實際上不能認為真像!

因為人對聲音判定,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人,例如男女、張三和李四等。人由耳朵獲得的資訊後,產生的意識思維要複雜得多。上述研究能捕捉夢嗎?

能重現夢嗎?很難!難在探索小宇宙的方法太簡單,只是在簡單的層面做一點粗淺的工作。

不能揭示思維形成的工作原理。儘管這種研究進了一步,將獲得資訊的源---眼、耳、鼻、舌、身、意這幾個因素考慮進來,但卻看不見心的作用機理。

未來會不會有突破性進展,難以預料,沒有新的檢測工具是不可能有新的太多的發現。路將是何等漫長!筆者不看好夢能重現。

教案1 3 7探索宇宙

每課必記 課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分析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3.7探索宇宙 日期2003.11 1 了解太陽系的構成及九大行星 衛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體。2 知道銀河系的構成,大小,形狀以及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3 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構成,且宇宙是無邊無際的。4 知道人類及我國在航天...

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

航天技術的誕生和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了先進手段和良好條件。20世紀中葉問世的空間探測器,不斷揭示出過去在地面難以窺測的宇宙奧秘,使人類對空間環境 地外天體的演變 太陽系的形成 生命的起源等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從1959年開始,前蘇聯發 多個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探測器繞到月球背後,它發回的 使人...

模組三可選案例上 《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1 在潘老師的這堂課上,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哪些 支架 呢?它們起到了什麼作用?答 在潘老師的堂課上,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以下 支架 心靈溝通平台,潘老師能及時發現課堂的不好的學習氛圍,快速的搭建了乙個和學生溝通的心靈平台。學習服務平台,潘老師對太陽系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生提供乙個整體的知識框架,為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