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概真題分章練習第二章

2023-01-05 13:21:05 字數 4544 閱讀 158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分章練習

第二章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2013.4.7.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相比較,舊唯物主義認識論有兩個缺陷,乙個是缺乏辯證法的觀點,另乙個是( )

a.缺乏實踐的觀點 b.缺乏反映論的觀點

c.缺乏一元論的觀點 d.缺乏可知論的觀點

2013.4.8.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乙個是直接性,另乙個是( )

a.客觀性 b.能動性

c.抽象性 d.形象性

2013.4.9.真理具有客觀性,被稱為客觀真理,是因為( )

a.真理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b.真理是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c.真理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實在 d.真理是大多數人承認的客觀事實

2013.4.10.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具有確定性,又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不確定性 d.絕對性

2012.10.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區別於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是( )

a.實踐是認識的基礎b.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認識的d.認識是乙個發展過程

2012.10.8.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p110

a.感覺—知覺—表象b.概念—判斷—推理

c.認識—實踐—認識d.實踐—認識—實踐

2012.10.9.作為真理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與時俱進的,這是因為真理具有( )

a.相對性b.能動性

c.絕對性d.普遍性

2012.10.10.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就是要檢驗人們的認識是否( )

a.與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相符合b.與已被實踐證明的理論相符合

c.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合d.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符合

2012.4.7.下列各項中,屬於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區別於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是( )

a.認識客體具有客觀性的觀點

b.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的觀點

c.物質世界可以認識的觀點

d.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觀點

2012.4.8.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

a.感覺—知覺—表象

b.概念—判斷—推理

c.理論—實踐—理論

d.實踐—認識—實踐

2012.4.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乙個是直接性,另乙個是( )

a.形象性 b.能動性

c.客觀性 d.抽象性

2012.4.10.唯物辯證法與形上學在真理觀上的對立,表現在是否承認( )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中包含著錯誤

d.真理**於主觀創造

2011.10.8.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

a.唯物主義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可知論的觀點 d.實踐的觀點

2011.10.9.感覺、知覺、表象是( )

a.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b.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c.社會心理的三種形式 d.思想體系的三種形式

2011.10.10.有人認為只有寫到書本上的理論才是真實可靠的,從而不顧實際情況,死搬書本上的教條。這在認識論上犯了類似於( )

a.唯心主義先驗論的錯誤 b.直觀被動反映論的錯誤

c.唯理論的錯誤d.經驗論的錯誤

2011.10.1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主要是因為( )

b.a.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b.實踐可以把主觀和客觀聯絡起來

c.實踐是認識的**和目的

d.實踐是乙個無限發展的過程

2011.4.8.認識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最基本的關係是( )

a.反映與被反映的認識關係 b.改造與被改造的實踐關係

c.需要與滿足需要的價值關係 d.創造與被創造的主從關係

2011.4.9.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包括兩次飛躍,其中第二次飛躍是( )

a.從概念到判斷的過程 b.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c.從判斷到推理的過程 d.從感覺到概念的過程

2011.4.10.乙個正確的認識需要多次反覆才能完成,並且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這說明人類的認識是( )

a.感性和理性的統一 b.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c.正確和錯誤的統一 d.有限和無限的統一

2011.4.11.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 )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絡實際

c.實事求是 d.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2010.10.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這是一種( )

a.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c.舊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2010.10.8.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

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 b.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

2010.10.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乙個是形象性,另乙個是( )

a.能動性 b.間接性

c.客觀性 d.直接性

2010.10.10.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因為( )

a.真理就是客觀規律,與人的階級地位無關

b.真理具有客觀性,包含著不依賴於人類的客觀內容

c.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是不斷發展的

d.真理是具體的,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2010.4.8.「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一種( )

a.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2010.4.9.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是( )

a.感覺、概念、判斷 b.概念、判斷、推理

c.感覺、知覺、表象 d.感覺、知覺、推理

2010.4.10.有人把個別的、區域性的經驗當作普遍真理,到處搬用,否認科學理論的指導意義。這在認識論上犯了類似於( )

a.唯理論的錯誤 b.經驗論的錯誤

c.唯心主義先驗論的錯誤 d.直觀被動反映論的錯誤

2010.4.11.辯證法與形上學在真理觀上的對立在於是否承認( )

a.真理具有相對性 b.真理具有客觀性

c.真理具有主觀性 d.真理具有絕對性

2009.10.8.認識主體具有的突出特點是( )

a.能動性 b.被動性

c.消極性 d.積極性

2009.10.9.「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體現的是( )

a.唯心主義辯證法 b.唯物主義辯證法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2009.10.10.下列各項中正確說明真理問題的是( )

a.真理是有價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恆的 d.真理是萬能的

2009.10.11.「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提出者是( )

a.黑格爾 b.費爾巴哈

c.馬克思 d.恩格斯

2009.4.8.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

a.唯物論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實踐的觀點 d.可知論的觀點

2009.4.9.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係是(  )

a.認識中內容和形式的關係 b.認識中「源」和「流」的關係

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 d.實踐和理論的關係

2009.4.10.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在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關於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件事說明( )

a.真理是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b.真理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

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d.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

2008.10.7.下列選項中,正確揭示了認識的本質的是(  )

a.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b.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c.認識是主體的主觀創造d.認識是主體的內心體驗

2008.10.8.乙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過兩次飛躍。下列選項中屬於第二次飛躍的是(  )

a.進行社會調查b.分析實際情況

c.理論付諸實踐d.總結經驗教訓

2008.10.9.任何科學真理都不能窮盡對事物的認識,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這說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觀性b.相對性

c.絕對性d.全面性

二、多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第二章練習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第1課時 課後練習 一 選擇題 1 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時,球員踢球瞬間,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是 a 靜息電位b 電訊號 c 突觸傳導d 化學訊號 2 有關反射弧的錯誤表述是 a 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 b 反射弧中的任何乙個環節...

第二章練習

初一數學試題 卷 一 選擇題 每題2分,共26分 1 下列各組數中,相等的是 2 與 2 2 與 2 2 與 22 與 2 2 一天早晨的氣溫為 30c,中午上公升了70c,半夜又下降了80c,則半夜的氣溫是 a 50c b 40c c 40c d 160c 3 兩個非零有理數的和為零,則它們的商是...

第二章檢測題

一 選擇題 1 下列四種矩陣中,哪一種不一定是方陣 對稱矩陣 對角矩陣 單位矩陣 零矩陣 2 設是矩陣,是矩陣,是矩陣,則下列運算中無意義的是 3 已知,則矩陣 必定滿足 是對稱矩陣 都是對角矩陣 4 設 是同階的非零矩陣,則是的 充分非必要條件必要非充分條件 充分必要條件非充分非必要條件 5 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