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數學二上教案

2023-01-05 07:03:02 字數 5231 閱讀 7773

第一單元

認識厘公尺和公尺

教學目標評論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公尺」,了解認識公尺的意義,建立1公尺的長度概念。

2.知道公尺和厘公尺之間的進率是100,會用公尺尺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3.在多樣化的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估計意識和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4.在經歷用公尺尺進行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學情分析評論

《認識公尺》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厘公尺並會用厘公尺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重點考慮到如何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地**新知、感受新知與靈活地運用新知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是了解1公尺的實際長度,知道1公尺=100厘公尺,並能用公尺尺準確地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是建立1公尺的表象。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評論

一、估計1公尺,提取生活經驗

1.小朋友的身高,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生:知道。

師: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呀?

生:1公尺30厘公尺/1公尺28厘公尺/1公尺20厘公尺

師:咦,剛剛小朋友們在描述身高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用到了哪乙個字啊? 生:公尺。

師:是啊,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公尺,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乙個新的長度單位---公尺。(板書課題:認識公尺)

師:公尺是國際長度單位,它的單位符號是「m」。(板書:公尺)

2.老師的身高,估計1公尺

師:老師今天穿上這雙鞋子身高有1公尺65厘公尺,那是指從哪兒到哪兒是1公尺65厘公尺呢?

(生自由回答)

師:請小朋友們估一估,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個位置是1公尺?

(請2名學生上來指一指,並在這個位置貼上標籤。)

3.拉紅綢遊戲,估計1公尺

師:還有誰想估一估?(生舉手示意)哇,這麼多人想試一試,乾脆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吧。

這有一捲彩帶(出示彩帶,並拉出一點)問:你說這有1公尺長嗎

生:沒有

師:(又拉出一點彩帶)那現在有1公尺長了嗎

生:還是沒有。

師:那乾脆這樣,老師慢慢慢慢地拉開彩帶,假如你們認為有1公尺長了,就趕緊喊停,好嗎?

(師操作,生喊停後教師將學生估計的1公尺長的彩帶剪下來並貼在黑板上)

初次感知,認識1公尺

1.認識公尺尺,知道1公尺=100厘公尺

師:剛才我們估計了從地面到老師這兒或到這兒的高度大約是1公尺,還估計了這一段彩帶的長度大約是1公尺(板書:1公尺),要想知道我們估得對不對,有什麼辦法來驗證?

生:用學生尺量。(該生用學生尺量彩帶說感受)

師:(出示公尺尺)瞧,這就有一把長長的尺子,為了讓大家都能看清楚,老師把這根尺子放大到了課件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左邊這裡從0刻度開始依次是10厘公尺、20厘公尺、30厘公尺……一直到100厘公尺(板書:

100厘公尺),咦,這個100厘公尺和我們剛才所說的1公尺,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呀?

生1:1公尺就是100厘公尺。 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2:1公尺的長度和100厘公尺的長度是一樣的問:你又是怎麼知道的?

生3:1公尺和100厘公尺的長度是相等的。(板書1公尺=100厘公尺,生齊讀)

小結:從刻度0到100厘公尺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說是1公尺。

人們把這樣1公尺長的尺子叫公尺尺。

師:既然1公尺等於100厘公尺,那2公尺等於生:200厘公尺。

師:3公尺呢生:300厘公尺。

師:500厘公尺也就是? 生:5公尺。

2.用公尺尺量彩帶

師:好啦,接下來我們就用這把公尺尺來驗證之前的估計是否正確。先來量彩帶的長度吧,誰來?

師:現在你是小老師了,你可要一邊量一邊大聲地說說你是怎麼量的,可以嗎?(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說出:尺子要放直放平,彩帶的一頭對準公尺尺的0刻度,看另外一頭)

(生量好後)師問:我們要想得到1公尺的彩帶怎麼辦呢?(生答剪掉,師操作)

3.用公尺尺量老師身體

師:通過測量,我們得到了1公尺長的彩帶,那到底從地面到老師身上哪個位置的高度是1公尺呢?我們也可以怎麼樣?

生:用公尺尺量。

師:在測量前你對老師有什麼要求嗎?( 師此時未站直)

生:請老師站直。(學生量、貼標籤後)

師問:剛剛那2位同學誰估得更接近1公尺呢?

三、多次體驗,建立表象

1.小組合作量同學身高1公尺的地方。

師:想知道從地面到你們身上哪個位置的高度是1公尺嗎?

師:聽好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輪流進行測量,比如號同學站直被量,號同學用公尺尺量,號同學檢查量的方法是否正確,號同學在1公尺處貼標籤。

量完號同學之後,繼續量2號同學,等到組內4人全部量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聽明白了嗎?開始吧!(注意活動秩序:

真高興,公尺尺安靜地躺在我們的桌子上了)

師:看一看組內同學貼標籤的位置,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1:有的標籤貼在脖子下,有的貼胸間,有的.....

生2:我們組內同學貼標籤的位置不一樣。(請一組上台展示)

生:同樣是1公尺,為什麼貼標籤的位置卻不一樣呢?

生:因為身高不同,所以貼的位置不同。

師:說的真對,雖然貼的位置不同,但標籤離地面的高度始終是---1公尺。

師:那十年之後,1公尺處標籤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嗎?為什麼呢?(生自由回答)

小組合作用手勢比劃1公尺

師:你們準備怎樣記住這1公尺呢?

生:和厘公尺一樣用手勢比劃。

師:那用什麼手勢呢?(生伸直手臂)

師:其實,經過人們長期實踐經驗所得,乙個人伸開手臂從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長度大約等於人的身高。

師:現在請小組長用公尺尺檢查3個組員比劃的1公尺準不准。

注意:小組長在量的時候,假如發現小朋友比劃的不準確,馬上提醒再伸長一點或再縮短一點(教師動作示意)。

師:老師真高興,你看公尺尺又聽話地躺在了桌子上。

記住1公尺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1公尺到底有多長、多高。

師:從大家高興的表情中,我知道1公尺已經深深地映入了你們的腦海中,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大約是1公尺的物體。

生:講台的高度,黑板的寬度等。

師:請你們估一估我們上課用的這塊黑板有多長呢?

1)學生自由估計。

2)驗證,介紹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

師:再請小朋友們估一估,教室門的高度大約是幾公尺?

四、深化認知,拓展延伸

1.開啟課本,標記重要內容。問: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生:為什麼厘公尺用字母cm表示,公尺用字母m表示呢?

師:cm是厘公尺的英文單詞centimeter的縮寫。m是公尺的英文單詞meter的縮寫。

2.在( )裡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問:你能把這5小題進行分類嗎?為什麼要這樣分呢?那什麼時候用公尺作單位?什麼時候用厘公尺作單位?

結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厘公尺用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公尺作單位。

(板書: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公尺作單位。)

師:看來這些題難不倒咱們聰明的小朋友,老師再出一道題考考你們。

汽車每小時行駛70一生答:千公尺。(扮演小博士)

3.離小博士1公尺遠

師:現在請乙個小朋友上來站到離小博士1公尺遠的地方。(請上1名學生,他站到了離小博士1公尺遠的正前方,師用公尺尺檢查1公尺的長度)

師:除了這個位置,還有哪個位置離小博士是1公尺遠嗎?(指三名學生來站)

師:還有別的位置嗎?

師:哇,真聰明,小朋友,你們說除了他們剛剛站的5個位置,還有別的位置也是離小博士1公尺遠的嗎?(生:還有)誰想上來站?(再請上三個小朋友)

師:誒,小朋友,仔細看,這時你發現了什麼? 生:形成了乙個圓。

五、課堂總結

師:從孩子們高興的表情和課堂裡的精彩表現,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收穫不少呢!誰來說說你的收穫?

生自由回答。

板書設計:

認識公尺 m

1公尺=100厘公尺

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公尺作單位。

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評論

1.知識與技能:會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徵,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會數圖形裡

的線段條數,並會畫線段。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線段特徵的產生過程,多動手操作,勤動腦思考,動

口描述,獲得知識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於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

學習活動,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2學情分析評論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由於學生

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低,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

要求在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語言交流等活動中逐步形成認識,建立相關的概念,

形成必要的技能。

3重點難點評論

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

難點:畫線段的方法。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評論

【設計理念】

這節課的構思為四個主要環節。首先,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謎語引入,充分調動

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初步感知線段,形成認識線段的表象。其次安排找一找,

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物感受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作線段。然後通過回憶

例2中的量一量引出如何量線段。最後是學生親自動手如何畫線段,在此過程中,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設計思路】

首先通過猜謎語的情景引入生活中的毛線,再通過觀察將毛線拉直這一過程來初

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並用圖表示,建立線段的模型。

然後通過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邊線,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徵。注重學生

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練習安排了判斷線段、畫線段、數線段、及

按指定要求畫,加深對線段的認識。

【教具準備】:教師:多**課件、直尺、毛線、彩色粉筆。

學生:一張白紙、毛線、厘公尺尺、彩筆。

4.1.2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認識線段評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圖畫

星期天小猴子去獅子家做客,走哪一條路最近?

小結:其實我們大家剛剛研究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線

------線段。

【設計意圖】「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圖畫引題,

簡單易懂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現在我們就認識乙個這個新的朋友線段。

關於這個新朋友你們打算了解些什麼?

預設1:我想認識線段是什麼樣子的?(認一認)

預設2:我想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中有線段?(找一找)

預設3:我想知道線段有多長?(量一量)

人教版數學二上《直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2 直角的初步認識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材第40頁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2.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3.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直角的表象。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判斷分析能力。重點 直角的認識。難點 正確畫直角。課件 三角尺 紅旗 椅子。師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角,並...

二上數學整冊教案

第一單元表內乘法 一 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 1 5的乘法口訣 用乘法口訣求積 乘加和乘減的意義及計算 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目標 1 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 寫乘法算式。2 經歷編寫1 5的乘...

二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看魔術 乘法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 認識乘號,會讀 寫乘法算式 三 會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難點 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