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上《乘法和加 減法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2023-01-04 21:12:05 字數 4955 閱讀 8295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

《混合運算》

教材分析:

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教材選擇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用螺旋上公升的趨勢,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以後的小數、分數打下基礎。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

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後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並教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也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同級的兩部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在單元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學會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教學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用遞等式正確計算混合運算;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綜合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嚴謹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1課時: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0—31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合適的練習,鞏固運算順序,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比、推理、總結混合運算的特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

突破方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學難點: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書寫格式。

突破方法:在分析中理解

教法與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師: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先喚醒已有經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型別的多種具體現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徵,發現的規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使用教材的構想:

「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新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公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計算中,無論乘法在前和在後都要先算乘法。

通過活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後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流程:

一、自學質疑

⒈導學思考: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學習用品嗎?(學生發言)如果一本筆記本5元,乙個書包20元,小軍準備買3本筆記本和乙個書包。

你能列一道綜合算式幫他算算一共要用多少錢嗎?(學生發言)好,請大家開啟書,自學p30上的內容,看看書上是怎麼算的。看完以後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同學們學到怎麼樣。

(學生自學)

新知檢測:超市裡麵包2元/個,餅乾4元/盒,巧克力8元/袋,蛋糕5元/塊。

(1)小明買3個麵包和1盒餅乾應付多少元?

(2)小云買4袋巧克力,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⒉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質疑,教師根據學生解題情況調控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二、問題引入,自主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你們仔細觀察,商店裡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結合你的購物經驗,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嗎?

一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三、**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一)**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小軍說:「買3本筆記本和乙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2.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絕大部分學生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教師相應板書: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3.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麼?

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併成乙個算式呢?

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後板書:5×3+20

讓學生說為什麼要列成:5×3+20

學生聯絡現實問題的數量關係和解決過程,明確這樣的問題應先解決什麼,再算什麼。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學生書寫格式的指導。

4.提問: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乙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裡,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為什麼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脫式計算有:

①20+5×3 ②20+5×3 ③20+5×3 ④20+5×3

=25×3 =15+20 =1520+15

=75(元) =35(元35(元35(元)

6.出示學生作業,並逐一講評。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你認為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裡,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採用觀察、比較、發現等方式,讓學生對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進行比較,加深對綜合算式的認識。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創設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文具店又來了一位小顧客,她要買什麼呢?

1.課件出示: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誰先說說準備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以及運算順序和同桌交流。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脫式計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36-50

=14(元14元)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設計意圖:第三個教學環節中,把書中「想想做做」的第2題與學生脫式計算的錯誤資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錯誤資源的交流、比較、反思中,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達成共識。這種經歷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嘗試歸納,建立模型

1、同學們看黑板上的兩道算式,有什麼共同點呢?

小結:算式中都有兩種運算,其中一種是乘法,另一種是加法或減法,都是先算乘法。

2、指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課題補充完整)

學生說說運算順序並看書p30的結論。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還要靈活運用這些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這樣的學習才能使所學知識富有活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

五、當堂訓練與達標檢測,提高能力

輕鬆入門

1、 口算

15×3= 48-21= 31+22= 16×5=

8×12= 82-31= 50×3= 85-45=

2、 買3本書,每本書6元,如果有十元錢,夠不夠?如不夠,還差多少元?

快樂學習

3、 填空

一、 計算38+4×15時,第一步算( )法,第二步算( )法

二、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先算( )法

4、 下面的計算對嗎?不對的請改正

(1)15×3-25 (2)50+50×7 (3)40-4×7

=45100×728-40

=2070012

小小精靈

五、根據算式把題目填寫完整

商店賣出電水箱( )箱,每箱( )只,還剩( )只,原來有幾隻?

算式是:8×12+5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是用什麼方式學到運算順序的?

混合運算是否只有這些?大家還想說些什麼?(學生自由回答)其實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混合運算,希望同學們繼續去學習和探索,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學生進一步**知識的慾望。】

板書設計:

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1)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2)50-18×2

=50-36

14(元)

答:應找回14元。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

課後作業:

基礎題:

1、 畫出每道題先算的部分,再計算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說課稿

小數的加減法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小數的加 減法 第95至97頁的例1 例2及 做一做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算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學習掌握了小數的認識 基本性質以及...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1 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1 5的認識和加減法 是人教課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學過數數,相對來說知識比較簡單。但是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1 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乙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

2019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小數加減法的複習》教案

課題課時 小數加減法的複習。1班級編寫者潘曉輝 一 教材內容分析 1.小數加減法的複習課本p98 99。2 小數加減法法則,加減法關係。3 運用法則進行準確計算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係並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2.提高解題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