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總複習第八章

2023-01-03 02:06:02 字數 5685 閱讀 4367

中學教育學總複習第八章:教學理論與方法

**:考試大 2009/5/18 【考試大:中國教育考試第一門戶】 模擬考場**課程

主要綱目:

第一節教學與教學理論

第二節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

第三節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改革

基本概念:教學;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規律

主要問題:

1.什麼是教學?

教學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規範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教學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規範下,學生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畫地引導和培養,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過程(從學生角度分析)。

理解: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教學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活動組成;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和多樣性的統一。

2.教學的意義是什麼?

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在學校工作(學校教育系統)中處於中心地位(以教學為中心),對個體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1)教學是社會經驗得以再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2)教學為個體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3)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

3.學校教育工作為什麼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

「學校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主體,「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教學—學校教育—教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就學校工作安排而言,制學校應將大部分時間、財力、物力和人力用於教學),但並非「教學第一」,搞教學壓倒一切「教學壓倒一切」。學校工作應該在保證「教學為主」的前提下,全面統籌,合理安排。

4.我國普通中學的教學任務是什麼?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雙基」)--首要任務。(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發展能力)。(3)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培養美德)。

(4)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促進個性)。

5.什麼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什麼?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畫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及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教學過程本質是一種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認識活動

6.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認識活動?

(1)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是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學習活動的主體,具有發展性和可塑性。教學過程包含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相互獨立和依存的重要因素,其內部發展的道理是新的問題情境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

受一般認識過程規律的制約。(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主要表現:

間接性、引導性、簡潔性、交往性。

6.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特點(規律)?

規律:結合/統一(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4)教學過程知、情、意的統一。

7.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知識與智力相互轉化時應注意的條件是什麼?

科學有規律的知識;組織教學要啟發、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創造;重視學生參與意識和能力。

8.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怎樣相結合?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主導者的作用(主導作用3個體現:教師決定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程序、結果和質量,還起引導、規範、評價和糾正的作用;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方式和態度發揮作用;影響學生個性、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2)學生在過程中有著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2個表現:選擇外部資訊的能動性、自覺性;內部加工的獨立性、創造性);(3)建立合作、友愛、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關係。

(教師的5條注意事項p192:)

9.教學過程一般可以劃分哪幾個階段(結構)?

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教學過程的操作程式或基本階段。一般包括5個階段:(1)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產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內部驅動力。(2)領會知識(中心環節,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兩個階段)。(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兩型別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和在社會生活中運用。

(5)檢查知識。兩種手段:隨堂檢查和單元檢查。

10.如何防止運用教學基本階段的過程**現簡單化和形式主義傾向?p196

運用時的注意事項:(1)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2)不要割裂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絡;(3)注重階段對整體的功用。

11.什麼是教學原則?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的區別是什麼?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教學目的和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與教學規律的區別:

教學規律是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客觀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只能發現、掌握,但不能製造,可依據它制定相關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人們在認識教學過程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的一些教學基本準則,反映教學規律,帶有主觀性,人們可以制定它,並用於指導教學實踐。

12.現階段我國中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哪些?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6個。

13.在教學中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貫徹這些原則的要求有哪些?

含義(提出依據與適用範圍)、基本要求

(1)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通過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的形象化語言,使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及其過程的清晰表象,獲得感性知識,從而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提出依據是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

基本要求:(1)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方法。直觀教具包括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儀器、地圖、模型、實驗、參觀等)和聲像直觀(即電化教具,包括各種幻燈、電影、電視、電腦、錄象、語音等多**技術);(2)直觀與講解相結合;(3)充分運用語言直觀。

指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講解和描述,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掌握理性知識。

(2)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依據是學生認識規律)基本要求:

(1)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思維能力;(3)讓學生動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揚教學民主。教學民主是指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3)鞏固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並能在需要時快捷地再現和回憶出來。(提出依據是學科知識特點和學生記憶規律)

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2)重視組織各種複習;(3)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提高。

(4)循序漸進原則(即系統性原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循序漸進不等同於面面俱到。

(提出依據是學科知識本身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的特點)基本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2)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重點和難點的教學;(3)由深入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5)因材施教原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最佳發展。(提出依據是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基本要求:

(1)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2)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地發展。

(6)理論聯絡實際原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提出依據是間接與直接經驗相統一規律)基本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聯絡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4)開發必要的校本教材。

14.什麼是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手段及教與學相互活動方式的總稱。一般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依據:(1)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3)學生特點;(4)教學時間、裝置、條件、環境;(4)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

15.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它們的有什麼特點?

有三大類:一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二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實驗法和參觀法等;三是教師指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包括練習法、讀書指導法等。

中學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參見《中學教學基本技能》相關章節。

中學教學方法的特點(1)師生之間在運用教學方法時的互動和聯絡加強。(2)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和相互配合。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是為了不教」。

16.列舉20世紀50年代以來四種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教學方法改革。

(1)發現教學(起源、步驟、特點、優點、缺點)代表人物:布魯納的「問題—發現教學法」主要觀點:以發展**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現為學習步驟的教學方法的綜合。

操作步驟(4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出解決課題—教師提供結構性材料,學生提出解決問題設想—學生驗證假設,交流初探成果—得出原理概念,檢驗假設。特點(3個):

教學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獲得經驗和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處於主要地位;教學方法以學生獨立**和作業為主,教師的講授、指導和學生閱讀、練習僅為學生獨立**服務。優點(4個):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習主動性;能培養學生獨立**習慣和能力;教學中多採用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便於因材施教;獲得的經驗和知識都是通過自己探索得來,故容易理解,便於記憶。

缺點(2個):因強調學生獨立作業和**而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師要求高,除了具備深厚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2)程式教學(起源、分類、特點、優點、缺點)代表人物: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法」主要觀點:分類:

根據教材載體分為機器教學、課本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根據教材結構形式分為直線式程式(斯金納首創)和分支式程式(克洛德首創)。特點(3個):教材編制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科的知識體系、內在邏輯結構;學習時學習者手腦並用;能夠及時地反饋學習結果,便於自我調節,掌握學習進度。

優點(3個):目的要求明確,便於學生掌握預定的系統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個人學習,適應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及時強化學習的動力。缺點(2個):

不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主動學習習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和人際交往較少。

(3)範例教學(起源、特點、優點、缺點)代表人物:[德]瓦·根舍因(20世紀50年代)主要觀點:教師首先對教材結構進行分析,找到關鍵性問題,並對它進行例項分析和研究,通過範例引導學生理解學科的知識結構,幫助他們選擇未來生活。

操作步驟:一般由「個—類—規律和範例—獲得經驗、實施教學」這一途徑進行。特點(4個):

體現了基本性;體現了基礎性;體現了範例性;體現了統一性(四個:注重知識教學與德育、問題教學與系統學習、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主體與客體)優點(3個):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結構體系;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便於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學習,便於學生對知識進行廣泛遷移和運用。

缺點(2個):難於準確把握學生將來所需知識;不能很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

(4)暗示教學(起源、優點、缺點)代表人物:[保加利亞]盧扎諾夫。主要觀點:

人具有可暗示性,通過一定手段和情境給予有意識地暗示,可對教學起積極作用,教師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優點(3個):有利於學生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從事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利於調動學生各種潛能參與學習,注意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發展。

缺點(3個):對教師素質要求較高,需具有一定醫學和心理學知識,以及合理利用**、舞蹈、戲劇等單項或綜合藝術形式進行配合;準備較煩瑣,對環境要求較高,特別是誘發學生學習潛力的外部環境設定難度大;推廣難度較大。

教育學第八章

第八章中學教學 下 第一節中學教法方法 一 中學教學方法概述 一 教學方法的概念 概念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採用的 教師教 和 學生學 的共同活動方式的總稱。它既包括 教師教的方法 又包括 學生學的方法 二 選擇和運用中學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結合實際談論教師該如何 論 簡 多 08論 一般地說,...

教育學第八章教學 下

第八章教學 下 第一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式 1.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2.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式是 備課 上課 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課外輔導 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3.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4.備課的內容包括 鑽研教材 了解學生 制定教學進度計畫。5.鑽研教材包括鑽研...

教育學教學實施方案 第八章

第八章教學模式 一 教學指導思想根據本章教學目的,重在掌握教學模式的有關理論 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常用的幾種教學模式,能根據教學實錄分析所採用的教學模式,能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教學模式。二 教學建議教師的講授應當精煉,講清基本理論後讓學生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完成基本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