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2023-01-02 15:48:03 字數 4855 閱讀 4265

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作用下,人類社會經過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又經過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同以往其他社會的更替樣,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經歷了長期的過程。

(一)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是幼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中產生的。後者的解體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資本主義萌芽於14世紀末15世紀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產生,其途徑有兩個: 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 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資本轉化而成。

(二)資本的原始積累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

– 一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二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

(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之後不斷發展和成熟,反過來又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在經濟上實現產業革命,用近代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對上層建築的徹底變革提出了強烈要求,這就是:

在政治上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用資產階級政權取代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權

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的過程,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剖析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的出發點。

(一)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商品經濟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特徵的經濟形式。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它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

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 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社會分工:是指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部門和行業。

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產和商品經濟產生的另乙個重要條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係,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

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決定商品交換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價值 。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商品的價值是勞動創造的,其實體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商品的價值在本質上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的一定的社會關係。

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對立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統一性: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於使用價值之中。

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分:具體、抽象

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馬克思也稱之為有用勞動。

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消耗。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

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勞動的二重性: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

正是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也是矛盾統一的關係

一方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是商品生產者的同一勞動過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另一方面,具體勞動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勞動的自然屬性,而抽象勞動所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係,它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三)價值量與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包括質的規定與量的規定兩個方面。

價值的質的規定回答的是價值的實體是什麼,價值的量的規定則回答價值的大小由什麼決定和怎樣決定。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指出,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則按照勞動時間來計量。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

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

勞動生產率指的是勞動者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測量;也可用單位產品中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測量。

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主要有:

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

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

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

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條件等。

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

簡單勞動:是指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的一般勞動者都能從事的勞動。(農事)

複雜勞動:是指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的勞動者所從事的勞動。(辦公)

複雜的勞動等於自乘的或多倍的簡單勞動

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形成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貫穿於整個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它既支配商品生產,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

價值規律是在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體現它的客觀要求和作用的。價值規律的作用表現在:

– 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第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價值規律在對經濟活動進行自發調節時,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後果。

– 其一,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

–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 此外,價值規律自發調節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勞動的浪費。

(四)價值形式與貨幣的起源

馬克思對商品的價值和交換價值作了嚴格的區分,同時又揭示了價值同交換價值的內在聯絡和辯證關係。

商品的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的。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歷史上看,商品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

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貨幣具有五種基本的職能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隨著貨幣的產生,整個商品世界就分化為兩極:

一極是各種各樣的具體商品,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使用價值;一極是貨幣,它只代表商品的價值。

貨幣的出現,有利於解決商品交換的困難,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但是,貨幣的出現並沒有也不可能解決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擴大和加深了。所以,馬克思把商品轉換成貨幣,稱為「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佔有者」。

(五)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矛盾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正是這一矛盾的不斷運動才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為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觀必然性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通過對商品關係的深刻分析,馬克思闡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及其相互關係、價值的質和量的規定性及其變化規律、價值形式的發展和貨幣的起源、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餘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石。

第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第一,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

第三,深化對科技、知識、資訊等新的生產要素在財富和價值創造中作用的認識。

第四,深化對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關係的認識。

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制度。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形成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所以,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必須從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入手。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

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

人的勞動是任何社會進行生產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基本要素,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

第一,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

第二,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

(二)勞動力商品的特點

勞動力商品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是,勞動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有不同於普通商品的特點。

勞動力的價值,包括三個部分:

(1)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第四章資本積累

第一節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一 社會再生產 1 社會再生產的含義 社會再生產是指社會生產的不斷更新和不斷重複。2 社會再生產的內容 任何社會的再生產,都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 另一方面又是生產關係的再生產。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係再生產的統一。3 社會再生產的型...

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和剩餘價值的生產

一 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是隨著其使用價值的消費能創造出大於 a.使用價值的新價值b.商品價值的新價值 c.勞動力價值的新價值d.不變資本價值的新價值 2.價值增殖過程是 a.勞...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

資本主義社會同歷史上其他任何一種社會一樣,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乙個暫時性的歷史階段。它的產生 發展和滅亡,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辯證運動的必然結果。在資本主義產生至今的幾百年間,它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社會同歷史上其他任何一種社會一樣,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乙個暫時性的歷史階段。它的產生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