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文化產業發展對榆林的啟示

2022-12-29 15:45:04 字數 5577 閱讀 5877

近日,我參加了在揚州舉辦的榆林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較為全面地了解了揚州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感受頗深,觸動很大,學習之餘,對如何借鑑揚州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釋放榆林文化產業發展的潛能,進行了初步思考。

一、揚州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

揚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文化精品創作、非遺傳承保護、文化產業體系、服務體系、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經驗。

(一)注重內容創作傳播。近年來,揚州著力加強文化內容創作,推出一大批文藝精品。揚劇《衣冠風流》、木偶劇《嫦娥奔月》、揚州彈詞《梅蘭芳·蓄鬚明志》等劇(節)目獲得國家藝術**資助,一批優秀文藝劇目榮獲曲藝牡丹獎、木偶金獅獎等國家級獎項。

200多個劇(節)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等獎項。編創大型音舞詩《千古風流》、推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大型實景演出,深受市民和遊客歡迎。通過承辦和參加各類演出、**節、藝術展、美術展等,讓優秀劇目、作品大規模大範圍「走出去」,在國內、國際舞台上展演。

(三)注重非遺傳承保護。揚州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 項(雕版印刷技藝、廣陵派古琴藝術和剪紙)、國家級專案 19 個、省級專案 61 個、市級名錄 202 項。有 27名國家級傳承人、82 名省級傳承人、369 名市級傳承人。

建成了 13 個非遺專題博物館。開展「一學校一非遺專案」活動,在中小學校開辦了揚劇、曲藝、木偶、剪紙等興趣班,建立了61個非遺傳習所。建成486非遺集中展示區,進行非遺文化展示展銷、藝術品定製、非遺培訓、文化交流等。

(三)注重創意產品研發。揚州依託江都創藝985文創街區、邗江五亭龍玩具城、廣陵東關街辦、瘦西湖景區、揚州博物館等平台,每年舉辦文旅產品、玩具禮品等創意設計大賽,在全市範圍營造了文化創意的良好氛圍,積累了一批文創設計師和文創作品。邗江的「玩具創意寶」、瘦西湖的茶食等賽事成果實現良好收益。

開發揚州特色ip,創作出一系列文化衍生品,在全省、全國賽事中屢獲嘉獎。

(四)注重產業專案建設。揚州現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超過7000家。已建成運營5個國家級文化產業類基地(園區)、6個省級文化產業類基地(園區)。

獲得「中國琴箏產業之都」榮譽稱號。毛絨玩具產業**量佔全國一半、全球三分之一。江都榮膺「中國毛筆畫筆之都」和「文房四寶特色產業區域」。

「揚州漆器」獲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註冊。川奇光電生產的電子紙佔據全球95%的產品市場,江南大業傳媒等3家企業在***上市。

(五)注重人才隊伍培養。一批高層次文藝人才脫穎而出,一批優秀文藝人才榮獲牡丹獎、文華獎和紅梅獎、蘆花獎等國家、省級獎項,「木偶製作人才培訓班」、「杖頭木偶表演人才培訓班」分別獲得國家藝術**人才培養專案資助。揚州文化藝術學校開辦揚劇班、曲藝班、木偶班、淮劇班,培養了一批非遺人才,推進了地方文化藝術薪火相傳。

培養專業人才。常態化舉辦全市文化幹部培訓班、戲劇曲藝創作人員講習班,夯實了文化建設的基礎,拓寬了文藝創作的源頭。

(六)注重服務體系建設。揚州市建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農村(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7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全部達到國家一級圖書館標準,建成了27家城市書房和「24小時」書屋。入選首批「江蘇書香城市建設先進市」,成功打造書香城市揚州樣板。全市7家文化館全部躋身國家一級館。

每年面向基層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開展免費書場演出等。

二、榆林文化產業發展的差距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但由於市情差異、基礎條件、資源稟賦、市場環境等不同,文化產業發展與揚州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產業規模不大。2023年,我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9.3億元,佔gdp的比重為1.

2%;而揚州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17.74億元,佔gdp比重4.3%。

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和gdp佔比遠遠低於揚州。二是文化企業不多。我市現有各類文化企業1500多家,其中規上限上文化企業50家;而揚州市各類文化企業7000多家,其中規上限上文化企業386家。

兩市文化企業數量和規模懸殊較大,不在乙個當量。三是產業結構不優。從文化產業的三個類別看,我市文化服務業、文化批零業企業相對多,文化製造業企業極少,規上文化製造業僅為3家;而揚州市文化製造業企業較多,其次是文化服務員和批零業,從肯本上提高了增加值規模。

四是衍生產品不精。我市文創產品主要是剪紙、木雕、石雕等極少類、極少量的產品,文創衍生產品基本缺失。而揚州市漆器、玉器、剪紙、雕版、刺繡等文創產品和文化旅遊衍生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已形成規模。

僅「瘦西湖游禮」文創ip衍生品就多達200多個品類。五是發展平台不強。我市目前還沒有乙個叫得響、形成規模的文化創意孵化、展銷基地和平台,而揚州市已成功運營揚州486非遺集中展示區、創藝985創客街區等多個文創展銷、創意平台,形成了相當的市場規模。

六是造血功能不足。目前,我市各類博物館、展覽館、文化活動主要靠財政支出維繫,社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不夠。而揚州市的一些場館、文化活動基本能夠「以館養館」、市場化運作,較成功地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三、對榆林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

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就榆林而言,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是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最具影響力城市的迫切需要。圍繞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公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結合揚州成功經驗和榆林實際,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文化產業與文化**,離不開政策強有力的推動。我市已出台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多項新舉措,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下一步,要在推動政策落實上下功夫。鼓勵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出台一些更具體、更明確的扶持政策,在財政投入、投資核准、土地使用、稅收優惠、金融扶持、對外**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重點加強文化企業孵化器、公共服務平台、眾創空間建設,支援「專、精、特、新、優」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鼓勵文化企業與國外文化企業機構加強合作,幫助搭建**平台,支援部分經費,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推動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二)強化文化產品供給。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必須把精品生產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夯實文化文化經濟創意產業的根基。一是加強文化內容創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著力加強文學、劇本、戲曲、電影、**、舞蹈、美術等領域精品創作,推動榆林文藝創作全面繁榮,形成「高原」,走向「高峰」。實施「陝北文化重點創作工程」,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一批體現陝北地域文化風格的文藝精品。二是挖掘地域特色文化。

深入挖掘黃土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邊塞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特色資源,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示範區。加大文化資源創意轉化力度,支援特色文化產業專案建設,推動文化資源「活起來」。鼓勵文化文物單位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促進非遺活化,繁榮文化創意產業。

三是強化衍生品開發。內容產業的真正利潤在衍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上。必須把衍生品開發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環節,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強產業互動對接,不斷延伸文化產業鏈條,豐富文化產業衍生品供給。

積極開展開發傳統工藝品及非遺衍生品,打造一批具有榆林特色的傳統工藝品牌。

(三)加強產業集群建設。針對榆林市文化產業規模小,未形成高品質的產業集群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集群建設,提公升產業的競爭力。採取「**引導扶持、企業主體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規劃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特色文化小鎮(街區)、小微文化企業孵化器等產業集群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養一批具有品牌效應和文化內涵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發揮其示範和輻射作用,提公升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要加快建設紅石峽-鎮北台園區、古城步行街區、空港1982工業文化創意園區、東方紅文化產業園等十大文化產業園區。通過平台建設,培育文化市場,構建文化產業鏈,使其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集聚地、創意產業發源地、創意成果展示地。

(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既是生產力,也是生產要素。文化產業在自身規模日益壯大的同時,也日益成為其他產業高附加值的創造因素。

建議重點抓好四個融合:一是推動文化與城市融合。文化是乙個城市的靈魂。

要深入挖掘提煉我市的文化符號,打造城市文化ip,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發展、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融入文化要素,提公升文化內涵,增強城市魅力,著力打造文化名城。二是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用文化元素提公升旅遊產品的品質和內涵,促進旅遊消費中民俗、非遺、演藝、名人、古蹟等多樣化文化產品和元素的消費,同時促進「觀光遊」公升級為「體驗遊」,增強遊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提公升旅遊質量和品位。

三是推動文化與地產融合。建設有文化內涵的特色城鎮、特色商業街區、特色城市綜合體,提公升城市公共空間、文化街區、藝術園區等人文空間規劃設計品質。四是推動文化與農業融合。

開發一批觀光、體驗、休閒專案,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鄉村,以文化為媒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五)培養文化產業人才。文化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文化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一要積極引進人才。

通過優質資源、優厚待遇、優惠政策等多種形式,吸引國內外文化名人和優秀文化經營人才到榆林就業創業、研發合作。二要積極培養人才。扶持和鼓勵相關行業和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建立人才培養基地。

依託榆林學院等地方高校來培養文化產業高層次人才,開設文化產業的相關院系和專業,產、學、研相結合,提公升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三要加強交流合作。每年安排行業內優秀文化人才出國研修、培訓,給予資金補助,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複合型文化人才。

四要完善激勵機制。按照我市人才引進鼓勵政策,為引進的文化領域人才提供優厚待遇,積極解決住房、家屬工作、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問題。可設立文化人才培養專項資金,評選表彰文化產業領軍人物,對作出貢獻的優秀文化人才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六)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發揮我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作用,對重點文化企業和優勢專案採取貸款貼息、專項獎勵等方式給予引導和扶持。盡快設立榆林文化產業發展**,以參股、跟進投資、風險補助、融資擔保及投資保障等方式用於各類文化創業投資企業。

組織實施文化領域「ppp」示範專案,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文化領域。加大文化金融對接力度,定期舉辦文化專案投融資路演等宣傳推介活動,引導各商業銀行與文化企業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文化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七)引導文化消費公升級。建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的長效機制,倡導全民文化消費理念,引領文化消費意願,擴大文化消費需求。運用市場化手段,舉辦好「陝北榆林過大年」、「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遊季、黃河漂流賽、蕎麥節、紅棗節、海紅果節、嗩吶節等重大活動,打造一批主題鮮明的文化消費活動品牌。

支援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文化娛樂綜合體,鼓勵把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打造一批商業服務與休閒文化高度融合的綜合消費場所。通過**購買服務、消費補貼等途徑,引導和支援全市文化企業提供更多的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積極建設文化消費服務平台,拉動演藝、娛樂、影視、圖書、書畫、旅遊等消費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以消費公升級帶動產業公升級。

(八)提高市場營銷能力。拓展營銷、占有市場是文化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法則。對於我市文化產業的各行業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打造富有創意的文化產品。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好的創意能讓文化產品脫穎而出,是提高文化企業市場營銷能力的關鍵。二要促進營商模式創新。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普及為文化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最為便捷的方式。應充分利用好網路宣傳和銷售平台,擴大銷售渠道。三要打造文化產業鏈條。

要依託我市地域文化特色、優秀文化旅遊景點、旅遊品牌,打造優秀的旅遊演出節目,提高景區文化內涵,同時打造文化旅遊工藝品市場,通過舉辦的非遺產品、文創產品展銷會,形成旅遊、演出、工藝品展銷的文化產業鏈條,實現優勢互補,共享市場。四要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加大內容創新力度,推出體現民族原創特色、製作生產精良、文化創意突出、市場化程度高、海內外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鼓勵文化企業對外交流,組織我市文化企業參加西部文博會、深圳文博會等國內外知名文化展會。鼓勵支援文化企業自主舉辦文化周、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提公升文化產業影響力和輻射力。同時,加大文化產品出口的支援力度,積極開展國際經營業務。

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已經成長為國家戰略性 先導性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提公升我國經濟質量和水平,改變目前經濟發展的落後模式和方式。但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重點必須作出適當調整,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發展 邊界 的突圍,力促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同文化產業門類之間的滲透交叉,突破行...

關於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乙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強大,不僅取決於經濟實力,同時更取決於文化的影響力 凝聚力 感召力。文化力對於社會 政治 經濟的強力推動作用已越來越突出。與此相適應的就是,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成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文化產業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作用分析

作者 高山 現代交際 2016年第20期 摘要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成為經濟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與傳統的產業相比較,文化產業屬於新興產業,對於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公升級也有著積極意義。本文在分析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基礎上,對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對策建議,期望對我國文化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