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2023-01-10 20:42:10 字數 3236 閱讀 6244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已經成長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提公升我國經濟質量和水平,改變目前經濟發展的落後模式和方式。但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重點必須作出適當調整,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發展「邊界」的突圍,力促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同文化產業門類之間的滲透交叉,突破行政疆域限制壁壘,從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迎接「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的繁榮。

  融合不同行業延伸產業鏈條文化產業雖然在「十一五」期間獲得了長足進步,在中心城市和部分發達省份,已經成長為戰略支柱產業。但從國家產業戰略格局整體而言,還處於發展成長階段,仍是需要大力培植扶助的新興產業。「十二五」時期,要強化引導,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滲透,實現產業文化化,從而提公升傳統產業的品格和質量。

  首先,要支援和鼓勵文化產業與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農村建設融合,增加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品的精神文化價值,發揮文化產業對第

一、二、三產業的帶動提公升作用,提高中國製造的文化附加值,發掘傳統產業中的文化因素,創造跨界性新生產業,比如觀光農業、工業旅遊等。特別是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將為傳統產業公升級增值,為製造業產品的外觀造型、包裝設計、形式構造、品牌諮詢等提供藝術設計性的應用服務,由此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而徹底改變「鈕扣現象」。  其次,要強化文化產業與傳統服務業之間的融合,促進文化與旅遊、商貿、通訊、會展、教育培訓、健身休閒等行業的融合發展。

文化內容和服務創新能夠給第一產業帶來吸引力和嶄新的體驗,增加產值,拉伸產品線,創造新的價值增長空間。作為內容產業的文化產業也要跟上「三網融合」的步伐,讓文化內容成為推動新型服務業態和消費業態發展的體驗物件和服務內容。  此外,要注重文化行業之間的滲透融合,延伸產業鏈條,真正實現文化產業化。

金融危機曾經對勞動密集的文化產品製造業衝擊較大,為內容服務的文化產業門類,如廣告、出版產業低端、會展等產業,也受到較大影響。而內容主導型文化產業受危機影響最小,如電影、網際網路、動漫遊戲等內容行業在2023年呈現逆勢上揚的「全線飄紅」局面。動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票房超過1億元,在整個收入結構中票房和播出收入只佔30%,70%來自衍生產品的授權,創意產業帶來的增值效應非常明顯,產業文化化得到了市場認可和完美演繹。

文化產業實踐生動演繹了文化的價值提公升和增值效應,文化賦予產品製造業巨大的市場經濟效益和文化品牌效益,也由此鑄造了產品的競爭力。  因此,為了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加中國製造的文化附加值,**要支援企業加大創意設計投入,建立專業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機構,促進藝術設計在紡織、輕工、包裝、服裝等製造業中融入文化元素,鼓勵擴大創意設計向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生產設計延伸,推動文化創意衍生品生產。同時,要引導資助民族民間工藝品和技藝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生產,轉移農村人口,推動文化產業融入新農村建設。

  調整自身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文化產業必須更加注重內生增長和發展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公升文化產品和服務品質,實現文化產業從內部結構到產品形態、組織形式的調整和優化,模糊不同文化產業的邊界,實現融合創新。  首先,要推動集約化經營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應實現從規模化、數量擴張到集約化、品質發展的轉化,改變散、小、亂現象。

因此,要鼓勵跨地區、跨行業、不同型別企業聯合、兼併、重組,實現骨幹文化企業的區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引導產業集聚,形成完備的產業集群,培育專業化文化服務企業,打造文化產業特色城市和地區。特別是對資源優勢突出的西部民族地區,要努力形成文化旅遊、民族演藝和民族工藝品生產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建設特色文化產業集鎮,依託文化節慶平台,建設融文化旅遊、商貿、文化體驗、展演等的綜合性文化景觀,培育專業性的關聯企業群。

  其次,要構建複合型產業鏈,實現文化創意和品牌的多形態開發,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條。我們要充分利用數位化、網路化等虛擬技術,對文化產品創意進行多重開發,推動同一文化產品多形態型別的系列化開發。同時,依託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公升級和文化生產、傳播方式的變革,多平台、多渠道擴散延伸文化產業鏈,推動促進形成複合型、交叉性的文化產業型別。

  再者,遵照文化產業型別、行業門類、產品形態和服務方式,探索與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相適應的多樣化文化企業組織形式。對標準化、規模化的文化產品生產企業或企業集團,採用集約化產業組織形式。對產業關聯度密切的文化產業,採用合資合作、相互參股或收益分成等多種模式,鼓勵文化專業公司與文化機構、私人創作者工作室,尋求分工合作,採用定向委託、「公司+個體生產者」等合同管理模式,實現產業或產品價值。

在演藝業、文化娛樂業等領域實行彈性化企業組織方式,鼓勵專案制等鬆散的文化合作模式。  第四,針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化技藝,在保護優先基礎上,推進民族工藝產業化,實踐環保低碳生態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理念,鼓勵個性化生態文化產品生產。**要採用資金扶持或產品補貼等形式,做好產業化孵化,搭建好營銷平台。

在藝術品和工藝美術行業,更加注重中國文化元素和精神的融化,鼓勵個性化生產服務,力促不同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實現生產化轉化。  此外,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水平為重點,增強文化原創能力,徹底改變目前我國文化產業整體缺少文化名品、文化名牌和服務名牌的窘境,要把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作為推動文化產業優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實現文化產品製造和規模經營的倍增價值。  突破區域限制推進協調聯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和結構性矛盾突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存在數量與質量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地區間不平衡。

因此,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考慮區域之間的協調、分工、聯動問題。  首先,不同區域要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和地區文化資源特點,確立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領域,加強區域產業布局,明確產業重點和優勢行業。根據我國東中西部資源能力、開發潛力和經濟布局,促進文化產業梯度發展、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

東中部及優先重點開發主體功能區,要重點支援具有技術、資本、人才優勢的動漫、網路遊戲、會展、網路文化、產品數字製作等產業,建設產業園區和基地,發展產業集群。同時引導中西部及限制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區,依託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本,發展民族演藝、文化旅遊、藝術品、工藝美術等產業,建立民族文化產業示範區,促進文化產業資源保護和特色發展。  其次,促進跨區域產業協作,推動區域間文化產業對接、聯動和轉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加快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在目前國家七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示範區,開展專案審批、市場准入、外資進入和人才流動等方面的試點,探索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途徑。通過建立跨區域的發展實驗區、示範區、文化生態保護區等文化產業協作平台,突破傳統的行政區劃疆界,中小城市可以尋求文化產業發展融入中心城市的策略,借力地緣區位優勢,推動文化產業跨區域轉移、流動和聚集,壯大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要盡快建立區域性共同文化市場,促進跨區域人才、資金、勞動力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此外,在可能的條件下,逐步推進兩岸共同文化市場建設。建立共同文化市場有利於文化產業合作共贏,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擴大文化軟實力。***《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提出「努力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 ,為兩岸文化產業協作發展確立了方向,推動文化產業差異化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關於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乙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強大,不僅取決於經濟實力,同時更取決於文化的影響力 凝聚力 感召力。文化力對於社會 政治 經濟的強力推動作用已越來越突出。與此相適應的就是,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成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 文化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發展 發展文化產業即對特色文化內容中適合產業化運作 規模化經營 數位化傳輸的部分,在借助現代科技條件下引入新文化元素開發生產的一種經濟活動。在兗州市委 市 領導高度重視下,我市曾先後成功的舉辦了二十一屆農民藝術節,花棍舞 二人鬥 踩高蹺等傳統曲藝活動,先後被評為中國 ...

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在過去數十年中,文化幾乎一直是由 包辦 的領域。作為乙個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大國,中國的普通百姓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消費,不過是近十幾年的事。20世紀90年代,文化消費在告別 短缺經濟 的中國開始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產業興起的歷史則更為短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