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點建議

2021-03-23 21:05:56 字數 2559 閱讀 1514

一、我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旅遊文化產業規模偏小,缺乏競爭力。我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還缺乏整體巨集觀布局及長遠規劃,各類經營單位存在各自為陣、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產業集群,缺少龍頭企業和帶動性強的產業集團;經營層次低,效益偏差,上檔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偏少,市場占有份額低。以上原因嚴重制約了旅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我縣在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上,還存在著「散」和「粗」的問題,缺乏「深挖」、「細研」、「出新」。

二、旅遊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核心。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階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穫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

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三、對我縣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建議

一是深挖歷史文化內涵。眾所周知,我縣作為高句麗發祥聖地、清王朝肇興之地,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西元前37年,北扶餘王子朱蒙在五女山建都。

這裡曾作為高句麗地方政權的第一都城,長達40年之久。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後,仍然每年都有人來此祭祀拜山。紇公升骨城伴隨著高句麗國走完了她705年的光輝歷程。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2023年),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率眾來到桓仁,住在五女山下的甕村等地,開始成為滿族先人的活動區域。李滿柱死後,其它部眾紛紛逃散,此後時衰時盛。明末,女真人棟鄂部又興起於桓仁,萬曆十六年(2023年),該部落一萬多人歸附努爾哈赤。

天命元年(2023年),酋長何和禮被封為五大臣之一。所以五女山又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

高句麗民族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別是高句麗堅固的山城、雄偉的陵墓、輝煌的古墓壁畫,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句麗人驍勇善戰,喜歡依山而居,能歌善舞和死後厚葬等是高句麗人幾個突出的特點。再比如,滿族的宗教信仰薩滿教、滿族的服飾旗袍,滿族的剪紙,民族曲藝八角鼓,滿族民歌搖籃曲等等,都是獨具民族特色。

二是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公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公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實踐證明,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國內外許多文化旅遊業發達地區的成功做法。

這裡我想舉幾個例子:一是幾個城市的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

桂林的《印象·劉三姐》,以流傳久遠、家喻戶曉的壯族劉三姐民歌為素材,把自然山水、經典山歌、民族風情、特色服飾等元素,運用大寫意的手法、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和現代歌樂舞理念加以創新組合,了無痕跡地融為一體,使山野炊煙、漓江浣衣、漁舟唱晚、樵夫放排、頑童牧歸等人們「久違了」的景象交織出誘人的田園詩話,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勞作與收成的快樂,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夢幻境界,展示世界名勝漓江及其兩岸奇峰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和晴、陰、雨、霧等自然氣候環境下的神韻,具有濃烈的原生態藝術效果,視覺衝擊力不凡。《印象·劉三姐》贏得讚譽無數的同時,也為當地旅遊留住了客人。據介紹,2023年以前,陽朔縣賓館床位僅2800張。

遊客基本上坐船遊漓江到這邊就直接返程了,過夜的很少。但《印象·劉三姐》豐富了陽朔的夜生活,遊客願意留下來走走看看,無形中也促進了消費。現在,陽朔的床位及旅遊收入較10年前增長了十倍以上。

隨著《印象·劉三姐》的名聲鵲起,《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等一系列大型實景演出也在中國的大江南北遍地開花。印象系列**的是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結合之路,它既是文化,又是產業,既是藝術欣賞,又是旅遊專案,然後最終帶來多贏。

二是張家界的魅力湘西。這個管理團隊每年都會扎根土家吊腳樓和苗寨采風,蒐集、整理了一大批民俗文化表演素材,將民間藝人請出山寨、請上舞台,使諸多隱匿深山、瀕臨失傳的湘西民俗文化和民間技藝重新展現在世界面前。魅力湘西還先後與古丈縣、鳳凰縣戲劇團、湖南省民族歌舞團合作,在保留湘西原生態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將民族**和舞蹈與聲、光、電完美結合,讓觀眾欣賞到一台原汁原味的湘西文化大餐。

創辦近15年來,《張家界·魅力湘西》接待中外遊客800多萬人次,影響甚遠。現年接待量達100餘萬人次,2023年門票收入達0.95億元;目前,每3個來張家界旅遊觀光的遊客,就有1人**《張家界·魅力湘西》。

三是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它用先進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和舞台機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現方式演繹了良渚古人的艱辛、宋皇宮的輝煌、岳家軍的慘烈、梁祝和白蛇許仙的千古絕唱,把絲綢、茶葉和煙雨江南表現的淋漓盡致,極具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宋城千古情》創造了世界演藝史上的奇蹟:

年演出1300餘場,旺季經常每天演出9場,推出十餘年來已累計演出17000餘場,接待觀眾5000餘萬人次。宋城集團在杭州的專案占地只有70餘畝,投資不到3億元,但是每年能夠創造1億元以上的稅收和2億多元的淨利潤。宋城「千古情」系列旅遊演藝晚會成功的關鍵所在,在於文化與旅遊的深度結合。

我們強調建築為形、文化為魂,以文化提公升旅遊,以旅遊促進文化傳播。

揚州文化產業發展對榆林的啟示

近日,我參加了在揚州舉辦的榆林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較為全面地了解了揚州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感受頗深,觸動很大,學習之餘,對如何借鑑揚州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釋放榆林文化產業發展的潛能,進行了初步思考。一 揚州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 揚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產業發...

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已經成長為國家戰略性 先導性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提公升我國經濟質量和水平,改變目前經濟發展的落後模式和方式。但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重點必須作出適當調整,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發展 邊界 的突圍,力促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同文化產業門類之間的滲透交叉,突破行...

關於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乙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強大,不僅取決於經濟實力,同時更取決於文化的影響力 凝聚力 感召力。文化力對於社會 政治 經濟的強力推動作用已越來越突出。與此相適應的就是,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成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