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資格考試教育學小結

2022-12-28 14:15:02 字數 4615 閱讀 5122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p63

主張造就(泛智)的人。p58

「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p71

設定「百科全書式」的課程p71

「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p83

杜威(活動課程的代表人物)

「做中學」

強調遊戲、活動作業、手工、烹飪、縫紉、表演、實驗對兒童發展的意義。

杜威的活動課程建立在「經驗來自行動」和「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過程」這兩個基本原則上。

將教學過程分為一下幾個步驟:情境-問題-觀察-解決-應用。

認為道德教育是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們幸福的決定因素。

關於潛在課程研究,提出了「附帶學習」

杜威現代教育的代言人《民本主義與教育》

一、對教育本質的論述

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生長(區別於發展)

3、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4、主張「在做中學」

5、教育的任務不僅在於交給學生科學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並激發學生的思維,掌握發現真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記》的教育思想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2、設計了從基層到**的完整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嚴密的視導和考試制度。

3、要求「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即主張課內外相結合。

4、提出教學相長的辨正關係和「教嚴然後道尊」的教師觀。

5、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主張開導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讓學生灰心;指出解決問題的路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

集中體現在《論語》中

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注重後天教育。「有教無類」無論什麼人都可以接收教育。

2、學說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強調忠孝和仁愛。

3、繼承西周六藝教育的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於文,約之於禮」,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

4、承認先天差異,因材施教。但更強調「學而知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誘導。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和思考結合。

6、強調學習與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實踐。

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

誇美紐斯「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赫爾巴特教學形式的階段理論:提出學生掌握系統的書本知識的認識發展形式的程式階段是:明了—聯想—系統—方法。

杜威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情境-問題-觀察-解決-應用。

蔡元培的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

背景:2023年2月間蔡元培發表了著名的教育**《對於新教育之意見》比較系統地提出了五育並舉的思想。

內容:1、軍國民教育2、實利主義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觀的教育5、美育教育

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蓋(世界觀)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教育為根本」的教育目的。p58

2023年,孫中山規定了「全力發展兒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針,按照這一方針,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兒童個性)的發展。p58

影響國外課程改革的思想

美國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論」思想和以「新三藝」為中心的課程改革。

前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實驗

西德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思想

赫爾巴特

教學形式的階段理論:提出學生掌握系統的書本知識的認識發展形式的程式階段是:明了——聯想——系統——方法。p83

孔子----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

易混淆的言論

個體身心發展的成熟決定論格塞爾

內**孟子、格塞爾

外鑠論荀子、洛克、華生

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皮亞傑

孟子打嗝(格),有內而發

尋找落花(荀、洛、華),走出戶外

3.「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口號提出者是:33

a《愛彌爾》作者 b《大教學論》作者c《理想國》作者 d《普通教育學》作者

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絡

聯絡: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指標),在方向、性質上是一致的,都是根據教學目的而對教學活動作出動規定。

區別:1.教學目的是教學的方向,具有終極意義;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達成目標,具有程段意義。

2.教學目的是對教學的總要求,對各級各類學校所有教學活動都起指導作用;教學目標是對教學的具體要求,只對特定範圍的教學活動起規範作用。

3.教學目的體現社會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觀性和指定性,在一定歷史時期是相對穩定的;教學目標更多體現教學活動主題的要求,具有客觀性和自主性。

活動課程論(activity curriculum)

1.含義:又名經驗課程論。

以兒童的活動或經驗為出發安排課程,學習的目的是改造自己的經驗,主張打破學科界限,就兒童需要的知識和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單元進行教學,提高學生適應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評價

(1)優點:以兒童的心理順序來編排教材,著眼於兒童而非知識,強調直接經驗,崇尚個人實踐。

(2)缺點:誇大了兒童個人的經驗,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顧學習的系統性。

三種學習理論的教學比較

幾個第一:

古希臘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自然特點的思想家是亞里斯多德。

裴斯泰洛齊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學化」

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普通教育學》

容易出案例分析題的地方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概念。p49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p50——51

(1)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其次是……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發展期的現象要求教育要及時施教,特別是要抓住兒童的發展關鍵期。

(2)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這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漸進。

(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這要求教育工作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特點的教育。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告訴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是隱現的,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這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發現研究個體間的差異特徵,因材施教。

出題型別:案例分析、論述、簡答等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1)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物件。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環境中,這些環境所提供的條件並不相同,對個體發展的意義也不相同,個體對環境持積極態度,就會挖掘環境中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因素,克服消極的阻力,從而擴大發展的天地。

(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在同一環境中,各種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對於教育者來說,分析、綜合利用環境因素的積極作用,抵制消極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和困難的工作。

教育需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園小環境的有利條件,又積極加強與社會的聯絡,充分利用社會的有利教育力量,形成環境因素中各種影響的正向合力。

學校教育的特殊性。

(1)學校教育是由承擔教育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這是學校活動中主體的特殊性。

(2)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極大的人為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畫、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學校瀰漫著科學、文化和道德規範的氣息,這些構成了學校教育環境的特殊性。

(3)從個體活動的角度看,學校中的個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在於有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結果還要接受檢查,是一種以影響個體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特殊活動,即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學校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規範。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師生關係

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與態度。學校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因此,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

一、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係

二、師生關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係

三、師生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係

學生個體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

①認識的間接性。學生的認識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知識,並在教學中間接地認識世界。

②認識的交往性。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往活動,是發生在師生間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③認識的教育性。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率先明確提出的觀點。第一,教學內容具有教育性。

第二,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方法具有潛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師的自身素養、校園環境、課堂氣氛與人際關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第四,教師教學的責任感、價值觀、思想作風、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發展也有重要影響。

④認識的有領導性。學生的個體認識始終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的認識實際上走的是人類認識的捷徑。

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3.教學過程中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4.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

德育過程中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

1.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是有關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

2.學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發展的。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輔導 小學教育學

第一節課程概念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改革是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一 課程的一般概念 課程一詞在我國最早大約出現於唐宋年間。唐代孔穎達在 五經正義 裡首次使用了 課程 一詞。宋代朱熹在 朱子全書 論學 中亦多處使用課程一詞,如 寬著期限,緊著課程 小立課程,大作工夫 等,其意思是指所分擔的工作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簡答題

2011年中學教育學專項習題及答案 簡答題 1 簡述教學的基本原則。2 概述德育的任務。3 簡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務。4 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5 試析班級授課制。6 簡析 受教育均等 7 簡述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十條 8 簡述教學過程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9 課外活動的概念 特點及其教育作用。...

2023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考試模擬試題

2011年教育學考試模擬試題第九套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1 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是 比國外最早的教育專著 還早300多年。2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 又是教學經驗一種系統的 編輯推薦 2011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2 2011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1 2011教師資格考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