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翻譯 2

2022-12-25 11:48:05 字數 4863 閱讀 4547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徵明監貼寫《文本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

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書遂大進(書法)(2)平生於書(寫字)(3)文徵明臨寫《千字文》(臨摹)(4)或答人簡札(有時)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厭倦。

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讚揚了文徵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二、薛譚學謳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

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沒有) (2)響遏行雲(阻止)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d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 譯文: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

4.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要知錯就改,學習要謙虛,不能驕傲。

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答:有。是他那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度。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

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

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1)啖粥而讀:音(dàn);義(吃)(2)輒以水沃面:

音(zhé);義(往往,總是)(3)食不給:音(jǐ);義(**)(4)乃至被讒受貶:音(chán);義(說別人壞話)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 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譯文:

有時夜裡疲憊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臉。(2)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譯文: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答:(1)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2)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3)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 《岳陽樓記》 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患記問不若人(擔心)(2)迨能倍誦乃止(等到)(3)迨能倍誦乃止(才)(4)詠其文(吟詠)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d )

a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b 才美不外見

c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d 京中有善**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c )

a 用力多者收功遠b 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d 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乙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韋編三絕 。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蹟》

【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的水平,那樣高了。

【閱讀訓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d )

a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d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1)歐陽修四歲而孤。 譯文: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2)惟讀書是務。 譯文:只是致力於讀書。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乙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六、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

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裡。

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乙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閱讀訓練】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竊入學舍(私下的意思)(2)輒默記(總是、常常)(3)兒痴如此(入迷)(4)恬若不見(安祥的樣子)

2.與「曷不聽其所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c )

a 只有剩骨 b 滿坐寂然 c 坐佛膝上 d 可愛者甚蕃

3.與「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 必以分人 c 屬予作文以記之 d 以刀劈狼首

5.從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 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

七、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張無垢謫橫浦(降職遠調貶官) (2)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總是)(3)就明而讀(光,光亮)(4)如是者十四年(這樣)

2.翻譯句子: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 a )

a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寢室有短窗

4.這個故事敘述張九成勤奮學習的事蹟。「天才出自勤奮」這是古今學者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理,請舉出幾個古今中外的有關這個方面的例子。 答:

張溥之所以成為明末著名學者和文學家,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從小在學習上就一絲不苟,苦練基本功,因而練出了過硬的功夫,可見「天才出自勤奮」。

八、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原文】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發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課外文言文閱讀

范仲淹罷宴 範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縗絰 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 卒於邠,將出殯近郊,賵 斂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撤宴席,厚賙 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注釋 縗絰 喪服。寓居士人 寄居在外的讀書人。賵 送給喪家送葬之物。賙 救濟。12 解釋文中加點的...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含答案

文徵明習字 書林紀事 原文 文徵明臨寫 千字文 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閱讀訓練 1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書遂大進 平生於書 文徵明臨寫 千字文 或答人簡札 2 將 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 譯成現代漢語。譯文3 用一句話...

課外文言文小故事閱讀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60篇 一 敏慧 1 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注釋 建和 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京師不見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