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後的姿勢 1

2022-12-22 04:39:03 字數 1472 閱讀 3171

課題6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

1、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二類字。聯絡課文語境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的意思。

目的3、初步了解譚老師,在腦海中形成他最後的姿勢的初步印象。

4、在讀明白文字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5、明確課文所採用的寫作方法: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在讀明白文字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2、明確課文所採用的寫作方法: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方法。

教具及多

****課件

師生活動

一、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2023年5月12日14分28

二次備課

教分04秒嗎?(四川汶川黎克特制8級**)

學那些日子,我們有流不盡的淚水,因為痛苦,因為悲傷,因為感動;

過這些日子,我們有講不完的故事,發生在瓦礫之間,發生在救援途中,發生在災區的千里之外。面對

程突如其來的特大**災難,四川省災區教育系統廣大教師捨生忘死搶救學生,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們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門,危難時刻體現了高尚的師德和情操,用生命詮釋了人性的光輝。我們今天

要學的《最後的姿勢》,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師愛的讚歌,用鮮血鑄造了高尚的師魂。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就是發生在**中的乙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2、簡介譚千秋

先請學生說教師再補充。

過度:在**中譚老師怎樣保護自己的學生呢?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1、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

2、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1)廢墟坍塌塌陷塵埃(2)震撼詮釋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大公無私師德靈魂愛與責任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第二段(2-7)在**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讚頌。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第三段:側面描寫(2)第二段:環境烘托(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六、總結

6最後的姿勢

板書設計

廢墟坍塌塌陷塵埃震撼詮釋生死攸關

妙語連珠大公無私師德靈魂愛與責任

教學反思

「學貴有疑,學貴有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讓學生自讀自悟。面對理解的難點,能及時提供學法的指導。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 最後的姿勢 一課,課堂上,學生有點出乎我的預料。說到出乎意料,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展示好必須預習好課文。充分預習好課文是展示能否成功的關鍵。課堂展示很精彩。我十分注重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如果我們平時稍稍偷了懶,往往是課前才把導學問題設計好,然後進了教室,因問題字數較多,...

《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抓住課文特點,滲透寫作方法 最後的姿勢 教學反思 最後的姿勢 是蘇教版新選入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去年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 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並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細細的研讀,著手認真的備課,卻發現...

《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 最後的姿勢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盱眙縣希望小學朱 教材解讀 最後的姿勢 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上的一篇新課文。它是根據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 中,所湧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事件所寫的。全文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 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