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三十年》筆記 新詩

2022-12-20 12:09:06 字數 6413 閱讀 9949

發表日期:2023年10月14日已經有139位讀者讀過此文

第乙個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黃遵憲侷限在傳統詩歌範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第乙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3、早期白話詩特徵○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2特徵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象)+(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象,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1922汪靜之《蕙的風》

1923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3、小詩體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4、馮至《昨日之歌》○1藝術的節制

明淨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3敘事詩《幃幔》《蠶馬》《**人的故事》四、新詩的「規範化」——前期新月派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物件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2、聞一多○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衝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衝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複雜地交織。○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鬱的風格。《發現》鬱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乙個明星》《落葉小唱》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

《雪花的快樂》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採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3早期象徵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髮《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係」,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棄婦》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第二個十年

一、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1、早期無產階級詩歌

○1鄧中夏向詩人發出「從事於革命的實際活動」的號召。1923。○2蔣光慈《新夢》:開創無產階級革命詩歌

新詩「平民化」的極端,消解主觀性和個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輸而趨於平實。2、中國詩歌會的創作:「大眾化(非詩化)」創作趨向

1932.9,左聯領導下的群眾性詩歌團體。以殷夫為前驅,蒲風為代表。○1「捉住現實」

及時反映時代重大事件。表現工農生活及革命鬥爭,注重宣傳鼓動作用。殷夫《2023年的5月1日》正面反映工人階級自覺鬥爭的最初嘗試。

蒲風《茫茫夜》母子對話揭示農村苦難的根源,戰士形象的塑造。《六月流火》長篇敘事詩。反映圍剿和農村革命的深入。

楊騷《鄉曲》30年代農村的破產與騷動。「國防詩歌」

○2「詩的意識形態化」

理性化色彩與主觀性加強,強調表現集體的大我。

殷夫早期《孩兒塔》集中多對愛情與自然的歌詠,投身革命後「我已不是我」。○3直接描摹現實和「歌謠化」

抒情因素減弱、敘事因素加強的趨勢。直書胸臆的抒情和敘事詩的發展。使詩成為「群眾的聽覺藝術」的努力。創造詩歌新形式的試驗。○4得失

擴大了表現領域,美學風格的拓展。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色彩和剛健壯闊美。

忽視詩歌本身的藝術特質和創作個性。題材單一化,詩人主觀世界和藝術個性的消失,成為「意識形態的傳聲筒」。3、臧克家

現實主義精神:關注現實和底層人民苦難,藝術上卻與新月派相通。《烙印》《罪惡的**》集「堅忍主義」。農民式苦吟。

二、後期新月派的創作1928《新月》月刊新詩欄,1930《詩刊》季刊。1、非格律化傾向和「純詩」立場

徐志摩《詩刊放假》對聞一多格律立場的一種鬆動。

陳夢家《新月詩選》序言被視為後期新月派的詩歌宣言。向自由詩發展的趨向。針對左翼的,自我表現、超功利的。2、精神危機和藝術探索○1幻滅的詩感

徐志摩從《志摩的詩》到《猛虎集》《雲遊集》

《渺小》《生活》《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乙個方向吹》「向瘦小裡耗」。陳夢家《一朵野花》幻滅的空虛,迷茫的感傷。

○2現代化傾向強調抒情,出現大都市的病態、現代人的精神異化。陳夢家《都市的頌歌》《自己的歌》孫大雨《自己的寫照》

徐志摩《兩個月亮》以象徵和暗示構成隱晦的藝術境界。

3、「商籟體」的嘗試更自覺的試驗,發現中西詩體形式的「契合點」。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由後期新月派和早期象徵派演變而來。1、現代派的形成:

《現代》雜誌創刊1932.5戴望舒《雨巷》由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向。1927《我的記憶》現代派詩的起點。

19292、現代派詩的主要特徵

施蟄存《又關於本刊中的詩》現代派詩歌的宣言。「純然的現代詩」。○1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

「現代都市風景線」鬱琪《夜的舞會》施蟄存《桃色的雲》徐遲《二十歲人》「都市懷鄉病」徐遲《春爛了時》

「現代都市青春病」戴望舒《回了心吧》《尋夢者》《夜行者》《單戀者》《樂園鳥》理想失落後無力追回的掙扎的無奈和感傷。○2用現代的詞藻排列成的現代的詩行

文言語詞入詩戴望舒《小病》何其芳《腳步》李廣田《燈下》(早期象徵派)詩的散文化堅持「純詩」觀念。廢名《談新詩》:內容是詩的,形式是散文的。

戴望舒《望舒詩論》:不借重**而借重「詩情」生髮的韻律。

3、戴望舒:象徵派形式與古典派內容的結合與傳統詩歌主流的深刻聯絡。《我的記憶》「有節制的瀟灑」,殘酷的主觀記憶外化為友。

日常生活化的意象。《印象》聽覺視覺意象的疊加,具象的直觀與抽象的暗示融合。

《尋夢者》大時代裡個人命運的憂傷,奮鬥者心靈的歷史,「華美而有法度」。4、《漢園集》三詩人1936○1何其芳

《燕泥集》《預言》冷豔的色彩、青春的感傷、精緻的藝術,交匯著東西方影響。《歡樂》《愛情》《砌蟲》《夢歌》《羅衫》美麗的詩,天真可愛的憂鬱。○2卞之琳

《數行集》《音塵集》《魚目集》醉心於新詩技巧和形式試驗,「歐化」「古化」。新的智慧型詩自覺的哲學意識,具象詞與抽象詞相嵌合的語言試驗。對早期白話詩、宋詩等「理趣」的回應與發展。

《斷章》。

詩的非個人化用冷淡掩深摯,從玩笑出辛酸,詩人主體的退出與模糊。對早期白話詩的反撥,向傳統的回歸。

○3李廣田《行雲集》

5、廢名:「東方化」的現代詩人

「詩禪」與六朝文風致的晦澀,現代人的孤潔感。《掐花》《街頭》

《十二月十九夜》思接萬仞千里,超越邏輯的瞬間頓悟。與西方現代派相通。6、林庚

新格律詩試驗。轉向對傳統詩歌形式的歷史借鑑。從《夜》《春夜與窗》到《北平情歌》

第三個十年

一、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派詩人群(一)、抗戰初期的同聲歌唱1、戰鬥性、宣傳性

寫實主義詩風,記錄抗戰初期昂揚樂觀的民族情緒。詩歌題材領域的擴大。健康淺露的抒情內容,宣言式直書胸臆,議論式陳詞,描摹再現的敘寫方式。2、民族化、大眾化

用民間形式宣傳抗日的熱潮。老舍《劍北篇》用舊形式表現新內容的試驗。詩朗誦運動。主張使詩重新成為「聽覺藝術」,以服務於抗戰。高蘭、光未然3、散文化自由詩體

田間「時代的鼓手」,鼓點式的詩。《給戰鬥者》自由形式而有節奏。(二)、相持階段的藝術探索1、形式美的追求與**

○1力揚《我們底收穫與耕耘》《射虎者及其家族》艾青的影響○2李廣田《論新詩的內容和形式》

艾青《詩論》朱自清《新詩雜話》李廣田《詩的藝術》朱光潛《詩論》○3卞之琳《十年詩草》多方面嘗試引起詩壇的討論和總結。2、個性化的自覺追求

○1臧克家《泥土之歌》洗淨鉛華的樸素美,更生活化,更純淨。○2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緩中悲壯的情思。○3王亞平《火霧》以具體形象表現詩人戰士的性格與情操。

3、七月詩派艾青影響下,胡風為中心。

陣地《七月》《希望》《詩墾地》《詩創作》《泥土》《呼吸》詩人魯藜、綠原、冀汸、阿壠、曾卓、蘆甸、孫鈿、方然、牛漢特色「突入生活」的革命現實主義,融入個人體驗;散文化自由詩體。詩集《七月詩叢》、《七月新叢》《七月文叢》之詩集、《白色花》(81年)作品阿壠《縴夫》思辨的力量、綠原《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們》成熟的情思4、抗戰後的諷刺詩和政治抒情詩郭沫若《進步贊》反語中巨大的憤怒。

臧克家《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尖銳的政治主題,詩句樸素自然。****中的「詩朗誦」運動

袁水拍《馬凡陀山歌》與小市民的深刻聯絡,怪誕與真實的統一,通俗形式。二、從校園詩人群到「中國新詩派」(一)校園詩人群

1、從生命的「沉潛」到藝術的「沉潛」

「知性的提公升與融合」和「文字實驗」的自覺逼視現實的「沉思的詩」。2、馮至《十四行詩集》

生命體驗自覺上公升到哲學的層次。西方思潮的影響和東方哲學的底蘊。《甚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我們站立在高高的山巔》《深夜又是深山》將自然流動的美凝定為有法度的美。

一系列「流動」與「凝定」的意象。內在詩思與外在形式的和諧。藝術上相對完美,莊嚴、單純與從容。

(二)中國新詩派1、形成

北方詩人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

陣地《大公報·文》《文學雜誌》《益世報·文》《文藝復興》《文匯報·筆會副》南方詩人杭約赫、唐湜、陳敬容、唐祈,辛笛陣地《詩創造》

聯合刊物《中國新詩》1948

主張提倡「新詩現代化」。袁可嘉、唐湜、陳敬容2、「綜合」:現實、象徵、玄學的綜合

社會的、個人的現實,表現於暗示含蓄,追求思想的感性顯現。將意象與思想凝合,傳統的主觀抒情變為戲劇性的客觀化處理。強調「詩的思維與語言的根本改造」。3、穆旦

○1處於矛盾張力上的「自我」

現代式的困惑、**和破碎。《被圍者》以「殘缺」為中心的現代哲學和詩學。○2「思維的複雜化,情感的線團化」

懷疑的眼光,擺脫二元對立,冷峻的逼視和清醒的超越。

《打出去》《我向自己說》《玫瑰之歌》《出發》《先導》《五月》○3「非詩意」的抽象化抒情拒絕傳統意象,冷峭奇峻。

《還原作用》「使詩的形象現代生活化」,現代人荒誕無奈的生活體驗。○4詩的語言的現代化

拒絕文言,「現代漢語寫作的最前沿」,鮮明的民族性,沉雄之美。《詩八首》《讚美》三、敵後根據地的詩歌創作

詩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收與創造,「詩的歌謠化」的極致。頌歌為主、大眾代言、抒情放逐、樸實易懂、借用民謠。李季《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競《漳河水》。敘事詩潮流。

高中文學常識大全現代文學

魯迅原名周樹人。著有 吶喊 內有 狂人日記 藥 阿q正傳 故鄉 等名篇 彷徨 內有 祝福 傷逝 等名篇 和 故事新編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其代表作長篇 子夜 他的 農村三部曲 是 春蠶 秋收 殘冬 巴金 原名李堯棠 字芾甘,主要作品有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 老舍原名舒慶...

近現代文學讀後感

讀 吶喊 有感 我在年輕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 吶喊 的來由。吶喊 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

參觀現代文學館有感

今天我參觀了現代文學館,我突然發現,雖然裡面的人實在是太少,但是現代文學館卻毫不吝惜地呈獻了60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隨便走走就足以感受到濃濃的文學氣息。從現代文學到當代文學,從批判文學到兒童文學,無一不感受到這座文學館給我帶來的震撼。這並不是留下一大堆 就可以銘記在心的東西,這裡的親筆 名言 真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