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文學讀後感

2021-03-03 23:53:59 字數 1674 閱讀 7249

讀《吶喊》有感

我在年輕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己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吶喊》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吶喊》一共有十四篇作品,第一篇是2023年的《狂人日記》,最後一篇是2023年的《社戲》。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魯迅先生深得此法,選材大部分多是身邊的小事,來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當時的魯迅認為最須急切地療救的,是人的「病態」的靈魂。特別是他在留日期間,有一次他在日本**的影片上上忽然會見久違的中國人,乙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被綁著的人是替**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務,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因此他自從留日歸來後就決定棄醫從文。這讓他的老師藤野先生感到萬分惋惜並竭力勸阻,但魯迅先生不為所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個性與愛國情操。

從整體上來講,《吶喊》這部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本質並沒有得到改變,廣大下層人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越來越糟糕。雖然此時已經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但是並沒有徹底的粉碎封建**體制,廣大貧苦大眾仍舊是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熱中!

從每篇作品來看,《吶喊》中的作品每篇都是意義深刻。在此舉兩例:《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乙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複雜,充滿矛盾。他質樸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

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

主人翁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梁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沒有華麗的語言,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地抨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

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分子,請讓我們向魯迅先生學習,以民族興衰為己任,做乙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

日本近現代文學史專論期末報告

春 早春。山野 斜面 細 伸 花軸 先花開形 芽 出 物部 八十少女 汲 寺井 上 堅香子 花 巻 大伴家持 意味 大勢 少女 入 亂 水 汲 寺 境內 井戸花 咲 石 垂水 上 蕨 萌 出 春 巻 志貴皇子 意味 巖 上 勢 流 滝芽吹 春 春 花 桜。桜 散 始 晩春 山吹 咲 見渡 春日 野辺...

高中文學常識大全現代文學

魯迅原名周樹人。著有 吶喊 內有 狂人日記 藥 阿q正傳 故鄉 等名篇 彷徨 內有 祝福 傷逝 等名篇 和 故事新編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其代表作長篇 子夜 他的 農村三部曲 是 春蠶 秋收 殘冬 巴金 原名李堯棠 字芾甘,主要作品有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 老舍原名舒慶...

參觀現代文學館有感

今天我參觀了現代文學館,我突然發現,雖然裡面的人實在是太少,但是現代文學館卻毫不吝惜地呈獻了60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隨便走走就足以感受到濃濃的文學氣息。從現代文學到當代文學,從批判文學到兒童文學,無一不感受到這座文學館給我帶來的震撼。這並不是留下一大堆 就可以銘記在心的東西,這裡的親筆 名言 真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