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統計設計

2022-12-20 04:30:02 字數 3937 閱讀 5419

章節第二章統計設計課時4

教學目的

明確統計設計的概念、種類和內容,了解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的首要階段,重點掌握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統計分組和分組體系設計的概念、特點、作用和原則、方法。

教學重點及突出方法

1.什麼是統計設計?包括哪些內容的設計?

2.統計指標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分類?

3.統計指標體系的概念和設計原則是什麼?4.

什麼是統計分組?有什麼作用?5.

選擇分組標誌應遵守哪些原則?6.什麼是統計分組體系?

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

1.統計指標與指標體系2.統計分組與分組體系

相關內容素材

教師授課思路、設問及講解要點第一節統計設計的一般問題

一、統計設計的概念

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的首要階段,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物件的特點,對統計工作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所做的通盤考慮和安排。

各個方面:人財物、產供銷;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環節: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二、統計設計的種類

1.從認識物件的內容範圍來分,可分為整體設計和專項設計。

整體設計是把認識物件作為乙個整體,對其整個統計工作進行的全面設計,其內容涉及統計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例:乙個企業統計工作的設計、全國工業統計工作的設計。

專項設計是對認識物件的某個方面、某個部分進行的設計。例:人口普查的設計、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統計的設計。

2.從統計設計所包括的工作階段來分,可分為全階段設計和單階段設計。全階段設計:對統計工作全過程的設計。

單階段設計:對統計工作過程中某乙個階段的設計。三、統計設計的內容

1.整體設計和單項設計的內容。二者內容一般類似,只是所包括範圍不同。具體內容一般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1)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的設計;(2)統計分組和分組體系的設計;(3)統計調查方法的設計;

(4)統計協調與關聯的設計:充分考慮各業務部門、各級管理部門、不同社會公眾的要求,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各不同環節的要求;

(5)統計活動組織的設計。

2.全階段設計的內容。單階段設計將在以後各章節中介紹,這裡只介紹全階段設計的內容:

(1)明確統計工作的目的。它是全階段設計的首要環節;(2)確定統計物件的範圍;

(3)規定統計工作的時間範圍和空間範圍:時間範圍指統計資料所屬的時間範圍;

(4)規定調查專案,分組體系,指標體系及指標的計算方法;(5)制定保證資料準確性的方法;

(6)規定各階段的工作進度,時間安排,基本方法,各階段的聯絡,全過程的組織工作等。

教學過程

教師授課思路、設問及講解要點第二節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統計指標的設計1.統計指標的特點:

(1)數量性(可量性)。一方面,指標所概括的社會經濟現象可以用數量來度量;另一方面,指標可以用數學方法來進行加工處理。

(2)綜合性。第一,指標反映的是總體的綜合數量特徵,其數值是通過綜合的手段得到的,或是大量單位數的總計,或是大量標誌值的綜合;第二,指標反映的是抽象掉個別事物間差異後得到的事物的一般數量特徵。

(3)具體性。指標反映的是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的具體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係,有具體的社會經濟內容,而不是抽象的數字。

2.統計指標的作用(1)認識作用;(2)管理作用;(3)導向作用。3.統計指標的分類

(1)按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重要,但第五章詳述,所以這裡不再展開)。

(2)按反映總體特徵的性質不同,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數量指標是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的總規模、總水平、總工作量的指標,一般表現為絕對數的形式。質量指標是說明現象的經濟效益和工作質量的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

要能夠區別開兩種指標。

數量指標:「總……」、「……量」、「……額」、「……數」、「……值」;與總體範圍大小呈一定正比關係;其數值的獲取一般通過加法或計數得到。

質量指標:「平均」、「人均」、「…比重」、「…比率」;數值大小與總體範圍大小無直接關係;一般是兩個以上指標經對比或計算得到的。

舉例和練習:勞動生產率、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比重、平均工資、資金利稅率。

(3)按在管理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分為考核指標和非考核指標。

(4)按認識功能的不同,分為描述指標、評價指標、預警決策指標。4.指標設計的原則:目的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與自然科學,經濟學等的原理相符合,準確客觀反映經濟現象),適應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行性原則。

5.指標設計的程式與內容

(1)明確研究目的,確立統計指標;

(2)確定指標的內涵。有的指標經濟學社會學中沒有相應的範疇,有的指標與經濟學社會學中含義不同,對這些指標,應明確界定其內涵;

(3)確定指標的外延,即具體應包括的內容範圍。如工資。(4)確定指標的計算方法;(5)規定指標的計量單位;(6)規定指標的時間和空間屬性。二、指標體系的設計1.指標體系的概念:

若干個有一定相互聯絡的指標構成的整體,用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

教學過程

映研究物件的情況。一般有三種構成方式:

教教師授課思路、設問及講解要點

學過程(1)用一系列指標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環節、不同層次來反映總體的情況。

(2)三個或三個以上有乘積關係的指標構成乙個指標體系。(3)由若干指標構成的平衡關係。2.指標體系的分類

(1)按設定目的和內容不同,分為基本統計指標體系和專題指標體系。基本指標體系是為滿足國民經濟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而設定的指標體系;專題指標體系是為研究某個專門問題而設定的指標體系。

(2)按反映物件層次不同,分為巨集觀、中觀、微觀指標體系。(3)按反映問題所屬領域不同,分為社會、經濟、科技指標體系。3.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目的性、全面性、重點性、聯絡性、相對穩定性。4.社會經濟科技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成

第三節統計分組的設計

一、統計分組的概念與作用

1.統計分組是根據事物的內在特點和統計研究的需要,將總體按乙個或幾個標誌區分為若干個性質不同的組成部分。

2.統計分組的目的:將性質相同的單位合在一起,性質不同的單位區分開。3.統計分組的原則:保持組內單位的一致性和組間單位的差異性。4.統計分組的作用

(1)研究總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間的相互關係;(2)研究總體的內部結構;

(3)描述相互關聯的變數間的依存關係;(4)描述統計變數的分布情況。二、統計分組的設計

統計分組的設計包括組的擬定和組指標的擬定兩個基本問題,關於統計指標的設計在第二節中論述得比較詳細,所以這裡主要研究組的擬定問題。

1.分組標誌的選擇。

(1)正確選擇分組標誌是統計分組的關鍵。原因在於:一,分組標誌選定之後,對總體所分的組實際上已經基本確定;二,當我們選定了乙個或幾個標誌後,必然突出了總體在此標誌下的差異,而掩蓋了其它標誌下的差異。

因此,只有正確選擇分組標誌,才能使分組後的資料正確反映總體的特徵,從而有利於達到統計研究的目的。

(2)選擇分組標誌的原則: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誌;在可選擇的若干標誌中選擇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徵的標誌作為分組標誌;結合現象所處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來選擇分組標誌。

2.各組內容與組間界限的確定。原則:

(1)互斥性。各組界限要明確,不允許重疊和交叉。即總體中每乙個單位都只能屬於其中乙個組,任何乙個單位都不可以同時屬於兩個以上組。例:

(2)包容性。在一次分組中,所有的組一定要包容所有的單位,不能有任何乙個單位無組可歸。

3.品質分組:較為複雜的品質分組(分類)往往是把幾個標誌結合起來進行。

4.單項式分組:用單一的具體數值作為組的名稱。

(1)適用場合:一是數量標誌的取值為有限個為數不多的數值,如家庭按子女數分為1個、2個、3個及以上幾個組;二是數量標誌的標誌值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數值上重複出現,如市場上黃瓜集中在1.2元、1.

3元、1.4元三個不同的價位,故可按**分為三組。

(2)單項式分組多用於對離散型變數的分組,有時也用於對連續型變數的分組。

5.組距式分組:將整個取值範圍劃分為若干個區間,並用這些區間作為各組名稱。組限、上限、下限、組距、組中值(尤其注意開口組求組中值)、重迭組限和非重迭組限、上組限不在內原則、組數和組距的確定。

6.分組體系:

教學過程

第二章統計的蒐集

一 填空題 1 調查表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另一種是 2 非全面調查的形式有和 屬於全面調查的形式有 和 3 統計調查按調查登記時間是否連續,可以分為調查和 調查。4 統計資料根據資料的 可以分為 和 兩類。5 統計調查按調查物件包括的範圍不同可分為 6 確定調查物件時,還必須確定兩種單位,即 和 7 ...

第二章社會統計的蒐集

第一節調查的方法及種類 第二節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 普查 重點調查與典型調查 抽樣調查 隨機抽樣與非隨機抽樣 第三節概念的操作化與測量 抽象定義和操作化定義 信度和效度 測量層次 定類測量 定序測量 定距測量 定比測量 社會學研究的科學性 第四節統計誤差 登記性誤差與代表性誤差 抽樣誤差 無反應偏差 ...

第二章統計知識點總結

第二章統計 一 隨機抽樣 三種常用抽樣方法 1 簡單隨機抽樣 設乙個總體的個數為n。如果通過逐個抽取的方法從中抽取乙個樣本,且每次抽取時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稱這樣的抽樣為簡單隨機抽樣。實現簡單隨機抽樣,常用抽籤法和隨機數表法。1 抽籤法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個體編號 號碼可以從1到n 並把號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