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當代藝術環境和女性藝術批評實踐

2022-12-16 04:57:03 字數 3454 閱讀 6006

中國美術界女性主義批評的出現,得益於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文學領域女性主義批評的活躍,以及其它人文學科運用女性主義方式研究的成果。這些領域翻譯和介紹的國外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和學科研究的成果,給了美術批評一定的啟示和促動。美術界對於這些成果作出及時的反應,這可以從2023年以來,有關女性美術批評實踐,和婦女美術史研究的成果看到。

從2023年徐虹在《江蘇畫刊》發表《走出深淵,給女藝術家和女批評家的一封公開信》宣言式的短文開始,中國美術界對女性主義藝術觀念有所了解,並且有了越來越多的實際行動。如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女性藝術歷史方面,有李湜和陶詠白的《失落的歷史--中國女性繪畫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23年6月),李湜編著的《故宮藏女性繪畫》(紫禁城出版社,2023年9月),徐虹關於中國女性美術史的《女性美術之思》一書即將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

版。在介紹和翻譯國外女性藝術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男性理論家島子、丁寧等人做了大量工

作。在策劃女性藝術展覽和女性藝術的批評實踐方面,有廖雯的《女性主義作為方式--女性藝術》(吉林美術出版社,2023年5月)和她所主持策劃的"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行方式"展覽(2023年)。男性批評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賈方舟主持和策劃了這一階段最大的女性藝術展覽"世紀·女性藝術展"(2023年),編輯出版了畫集,他還主持了"新學院女性藝術展"並編印有圖錄(2023年),同時,他一貫地關注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王林策劃了"聽女人講男人的故事觀念藝術展"(2023年),並編輯出版了畫集,他編的"原女性藝術"畫集於2023年出版以及島子主持和主編的《女媧之靈--中國當代10位優異女畫家》(珠海出版社1999

年)。廖雯、楊荔、宋曉霞、徐虹等人陸續有關女性藝術創作介紹和批評文章,參與當代美術

實踐……

這些展覽、著作、活動形成了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美術界的一道新的風景線,使得人們在對藝術品的選擇標準、藝術品的價值判斷、藝術史的解釋方面,有了一種自覺,即對現實的男性標準從女性主義角度進行質疑。當然,鑑於整個美術界對女性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了解和研究相對於文學界的滯後,對這些成果所造成的影響估計不宜過於樂觀。因為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都無法與文學領域的女性批評成就相提並論。

主要原因可能是從事女性藝術批評的人數較少,眾所周知,在美術界,各個層次的組織都是一些"男性俱樂部",這使女性主義的批評和研究形不成規模,也導致女性藝術的展示和研究難以在更廣和更深的層面展開。儘管有不少男性批評家加入女性藝術研究和批評的領域,但還是顯得單薄,這不僅因為由於男性批評家的"身份"而使得他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顯得不那麼理直氣壯,更關鍵的是對於他們在研究中自然流露的男性中心主義的話語習慣。他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借用女性主義的

話語而表達男性中心的老故事,但由於女性批評家的人數少,也未及作學術上的梳理,所以很難形成有效的批評對話機制,因此對男性的女性主義研究的分析和批評就無從談起。另外,更主要的原因和更大的阻力,**於美術界大多數人對女性主義理論的陌生和冷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習慣於從已有的理論框架和方**來看待女性主義的理論,並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從感情上拒絕女性主義。

這樣就使他們對女性主義的批評方法有諸多疑慮和不滿,比如他們常常提出諸如"藝術只分好壞不分性別"之類的觀點,或者乾脆拒絕談論女性話題。當然他們中一些態度較為溫和的人往往說起中國美術界女性畫家人數不少,她們展覽出版的機會也不少,她們畫的不比男畫家差,有的甚致比男畫家還好等等,以此證明強調女性主義實在是無

事生非等。

然而情況並非如此樂觀,在很多場合,尤其是在決定女性藝術家的展覽"入場券"的重要關鍵時刻,經常聽到一些重要的男性策展人和批評家對女性作者的作品表示不滿,對她們作品的主題橫加指責,對她們的趣味表示不屑,實際上是認為她們的藝術"走了彎路",有"走火入魔"的嫌疑……如對女藝術家表現家庭生活而不表現巨集大敘事主題感到迷惑,對女藝術家更多表現個人感受和情感而不反映歷史和現實感到不解,更對她們用"身體寫作"表示輕

蔑……我曾經問過一些女畫家,男批評家對她們的藝術批評是否反映了她們創作的真實意圖,就是"能否看懂"的問題。反饋的資訊幾乎都是相反的,尤其是在非主流藝術作品方面。如劉曼文的作品,開始時男性批評家認為她畫的不錯,是技術上的不錯,內容上因為她表現了現實生活,也符合主流藝術的要求。

但沒有將作品和劉曼文的個人生活聯絡一起。後來,大家慢慢理解劉曼文作品的內容了,但也有批評家表示遺憾,認為她只關心個人生活和感情,只有特殊性而沒有普遍性等等。而作為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就會從相反的角度看這一現象,將會從現在家庭的結構看社會中的女性地位,而現有的家庭模式是建立在男性中心社會基礎上的,顯然它更有利於男性的生存和發展。

男性社會將家庭敘事定位於私人空間,女性與私人空間緊密聯絡,而公共空間屬於男性。這樣定性是將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問題完全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當然對維護男性的特權有利。批評上的這一類分歧不僅發生在劉曼文一人身上,它反映了男性如何極力貶低女性從家庭問題角度**女性生存狀況的努力。

當然,劉曼文也說過這些男批評家不懂她的畫,並說她的作品是用生命和血來畫就的。這點,男批

評家就更加難以認同了,"有那麼嚴重嗎"?

當男性藝術家表現他們的痛苦時,不僅認為所有的人當然應該理解,而且還要冠以"人類的痛苦"。女性的痛苦就不是人類的痛苦?只是一種性別的或更個人化的痛苦?

男性不僅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也還要在家庭中獲得幸福。對他們都是重要的事情難道對女性就不重要?難道女性就應該為男性犧牲自己的權利並且不能就此表達不滿和憤怒?

關鍵還在於男性以自己的利益為標準,規定和限制女性的一切--包括藝術,不允許不符合他們標準的現象

出現。關於"身體寫作",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批評。"性"自古以來就是藝術創作的題材。

而且絕大多數是男性在津津有味地描繪自己的體驗和成就,積累了大量不堪入目的東西,也出現不少被奉為經典的作品。當然,女性是很難介入這一領域的,不僅由於男性不許可,也與男性造就的社會**環境有關,即女性必須為男性保持冰清玉潔的貞潔,女性絕不可以像男人那麼無恥地表達自己的性經驗。這裡是男人的事,男人可以不受拘束地為所欲為。

於是描繪一種性別的性經驗就成為男性的特權,由男性代表人類表達在這一領域裡的全部感受。但如果承認男女兩性在各個方面都是平等的話,那麼女性也可以代表人類表達對性的感受,也可以畫出不好的、比較好的或者很經典的作品來。人類可以在這一領域表現得更為豐富多姿--如果這一領域還值得表現的話。

而現在的問題是女性一旦自己描繪起自己的體驗來,就

要招來攻擊,特別是男性的攻擊。

目前的事實是,大部分女藝術家需要男性批評家為她們撰寫介紹文章。這是否因為男批評家的文章一語中的,使女性藝術家十分信服?顯然不完全如此。

那末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女性藝術家圍繞男藝術批評家轉?或者說是女性批評家的水平不如男性?因為一般的觀點認為在藝術批評上與藝術創造上一樣應該只分好壞不分男女。

當然也有女藝術家認為由於女性批評家習慣了一套男性習慣的批評術語,使女性批評家的文章和男批評家一樣令人費解和莫名其妙。在此,關於哪一種性別的批評文章寫得更好已不重要,因為問題不在誰更理解女性的作品,而是性別的權力化導致女性藝術家選擇批評家的標準。誰更有權力就選擇誰,也就是說由於男性掌握著批評的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包括在各種藝術活動中主要有男性掌握著入場券,以及美術史主要由男性來編撰,所以選擇男性是必然的事。

男性也因此在權利的光環中顯得更為強大,而女性在男性的陰影裡顯得更渺小,也因而使女性不得不順從男性並接受男性的支配。正是這種無所不在的權力結構導致社會兩性不平等的差異,才使得女性藝術

家選擇男性批評家作為她們的代言人。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觀後感

上週六我們班組織了一次去烏鎮國際當代藝術看展的活動,當時下著朦朧小雨,十分的有氣氛,還看到了許多知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是繼 烏鎮國際戲劇節 持續舉辦和木心美術館開館之後,烏鎮開始探索借助視覺藝術的力量來觸控當代思維中最為活躍的部分,為希望通過引入文藝活動以保持江南古鎮鮮活狀態...

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

3,當代藝術 與 非藝術 的區別是什麼?鮑昆 當代藝術 的乙個主要特徵是 觀念性 在這個前提下原有的傳統藝術判斷標準是不成立的。也因為 觀念性 對他者生產的現成物的 挪用 成為當代藝術的乙個相當主要的方式。這方面,杜尚的小便盆開了先河。從那以後,藝術不但挪用現成物,而且各種現代以來的可以消費的公眾技...

關於中國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

摘要 藝術設計的教育模式處於一種看似繁榮其實混亂的狀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我國的藝術設計沒有處於乙個核心的學科地位,我國目前還缺乏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缺乏規範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我們應該轉變思維,建立適應新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關鍵詞 藝術設計核心地位教學體系 現代藝術設計在中國,只有短短的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