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專題複習2推斷題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經典題型

2022-12-13 16:51:02 字數 4054 閱讀 7365

尋找突破輕鬆推斷

關鍵詞:推斷題思路方法突破口練習

推斷題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經典題型,它不僅能考查學生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考查學生的分析、推理、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很強的區分度與選拔功能。它的特點是題面容量大,覆蓋面廣。常涉及物質的組成、性質、用途和製備等知識內容。

另外題幹中的資訊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真正是「剪不斷,理還亂,太難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所以造成了高失分的現象,對我們學生來說是試卷中的「重災區」。那麼如何輕鬆解題呢?

筆者認為:擁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題的前題;選擇合適的突破口是解題的關鍵;應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題的保障。

一、解題思路

1、 閱讀題目:要求通閱全題,統領大局。關鍵點要反覆讀,讀得它「原形畢露,真相大白」。

2、 尋找突破:要求在讀題的過程中找出明顯條件,挖掘隱含條件,尋找解題的突破口。

3、 正確推斷:要求從突破口入手將明顯條件與隱含條件相結合,運用合理的方法正確推斷。

4、 驗證答案:要求將推出的結果代入題中逐步檢驗。

二、解題方法

1、 順推法:通常以題首為突破口,按照物質的性質,以及物質間的相互反應為依託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順利解題。

2、 逆推法:通常以題給的結論或實驗現象為突破口,從題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

3、 分層法:將整個推斷過程分層進行,先得出每層的結論,再統攝整理。

4、 剝離法:根據已知條件把推斷過程中存在的有明顯特徵的未知物質先剝離出來,再將其作為已知條件來逐個推斷其他物質。

三、尋找突破

1、 以物質的特徵顏色為突破口

黑色的物質:按思考選擇的順序依次為氧化銅、碳、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紅色的單質:銅或紅磷;綠色的物質:鹼式碳酸銅(銅綠);紅棕色(或棕紅色)的物質鐵鏽(或氧化鐵);藍色的溶液:

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溶液);藍色的物質:膽礬(藍礬cuso45h2o);黃色的單質:

硫磺(s);黃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淺綠色的溶液:

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藍色沉澱:

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澱:氫氧化鐵。常見的白色沉澱:

碳酸鈣、碳酸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硫酸鋇、氯化銀。

例1:有四種物質的溶液: ba(oh)2、na2so4、hno3、fecl3,不用其他試劑將它們逐一鑑別出,其鑑別的順序是

a. b. c. d.

例2: a是綠色粉末,g是藍色溶液,x為常見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轉化關係如下圖所示,反應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化學式:dex

(2)寫出化學方程式:

反應反應

例3:某固體混合物由硫酸鈉、碳酸鈉、氯化鈣、硫酸銅、氯化鈉中的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它的組成,做如下實驗:取固體混合物樣品溶於水攪拌後得到無色溶液;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過濾,然後在白色沉澱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澱最後全部溶解。

由此可以推斷:原固體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沒有 ,可能有 。如果要進一步確定可能有的物質是否存在,可取中得到的溶液加來檢驗。

練習1:下列各組物質,不用其他試劑,只用組內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就能鑑別出來的一組是

a.cuso4、naoh、bacl2、hno3 b.hcl、na2co3、koh、nano3

c.cacl2、k2co3、nano3、nacl d.fecl3、ba(oh)2、kno3、nacl

練習2:a、b、c、d、e為初中化學中不同類別的物質,它們的變化關係如下圖所示,其中棕紅色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單質b,「 」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則:

(1)d的化學式為

(2)a轉化為b的化學方程式是

(3)c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練習3:有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銅、碳酸鉀、硫酸鈉、氯化鋇、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推斷(寫化學式)a 、b 、c ;白色固體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 以物質的用途為突破口

物質的用途是化學學習的重點,因為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新的課程理念尤其重視知識的應用。在知識的運用中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

所以我們在複習的時更應該重視物質用途的學習與掌握。一些框圖式、敘述式推斷題往往涉及到物質的用途等有關資訊,故掌握典型物質的用途有利於突破此類推斷題的解答。如:

氧氣可作助燃劑;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一氧化碳、氫氣、碳可作冶煉金屬的還原劑;熟石灰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製波爾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築材料;稀鹽酸助消化、除鐵鏽;氯化鈉可用作調味品、融雪劑;碳酸氫鈉可製作發酵粉等等。

例4:下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係,其中,在通常情況下,f、g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q、r都是黑色固體(部分反應條件略去),試回答下列問題:

(1)d、g的化學式為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劑、防腐劑, 則c的化學式為______,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3)圖中標出的九種物質按單質、氧化物、酸、鹼、鹽進行分類,一定沒有的物質類別是________。

(4)反應①~⑤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型別是

練習4:下列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築的主要成分,b屬於氧化物,下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請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c

(2)得到f溶液的操作i的名稱是

(3)若i是紅褐色沉澱,請寫出g+f→i的化學方程式若i是藍色沉澱,則i沉澱的化學式是

(4)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其基本型別是反應。

練習5:框圖中的物質為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其叫屬於鹽的是h、c、m、n,屬於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適量的a,可幫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調味品之—一;d常用於改良酸性土壤。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問能發生化學反應:

「→』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係;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質是由選填「分子」、「原子」或 「離子」)構成的。

(2)a與鎂條反應能 (選填「放出」、「吸收」)

熱量。(3)寫出d的俗名

寫出化學式:b n

(1)寫小g→m的化學方程式

3、以物質的特徵組成為突破口

物質的特徵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徵,如: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鹼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組成的氣體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組成的液體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組成的固體是feo、fe2o3、fe3o4等等。

例5:下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係,其中甲、乙、丙為單質;a、b、c、d、e為化合物,且a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d與e的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溫條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其餘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試推斷:

(1) d物質的化學式______;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a→甲+b

甲→e甲→c練習6:a、b、c、d、e五種化合物均含鈣元素,它們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係:

(1)試推斷:x、y兩種試劑的化學式。

xy(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ed→c

4、以典型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由於初中化學中所涉及的化學反應不多,有些化學反應條件在題中帶有明顯的指向性,例如:「通電」條件就是指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高溫」指碳酸鈣高溫分解,指鐵礦石煉鐵的反應;「mno2作催化劑」就是指雙氧水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的反應。

例6:下圖所示的是有關物質的相互轉化關係,其中e是一種金屬氧化物,f是單質,丙是一種有毒氣體,g的溶液呈黃色,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

請回答:

(1)甲起的是作用;

(2)乙可能是寫一種即可);

(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

(4)除鐵鏽(或生產fecl3等,合理即可)

練習7:下圖中的a→k分別代表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已知:a、c兩物質組成元素相同; g溶液為某物質的稀溶液,g的濃溶液能使小木棍變黑。圖中部分生成物未標出。

第七章檢測題

初三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檢測試題 一 選擇題 10小題,共30分 1.方程x x 2 3 x 2 的解是 a.3和 2b.3c.2d.無解 2.已知方程,則下列說中,正確的是 a 方程兩根和是1b 方程兩根積是2 c 方程兩根和是 1 d 方程兩根積是兩根和的2倍 3.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則的值是...

邏輯題第七章

61 你有兩個罐子,50個紅色彈球,50個藍色彈球,隨機選出乙個罐子,隨機選取出乙個彈球放入罐子,怎麼給紅色彈球最大的選中機會?在你的計畫中,得到紅球的準確機率是多少?61 乙個罐子放乙個紅球,另乙個罐子放49個紅球和50個藍球,概率接近75 62 你有四個裝藥丸的罐子,每個藥丸都有一定的重量,被汙...

第七章檢測題A

第七章 直線與園 檢測題a卷 本卷共2頁,滿分100分,其中附加題10分。考試時間45分鐘。一 選擇題 1.經過定點p0 1,2 斜率為2的直線都可以用方程表示a.b.c.d.2.直線和直線的位置關係是 a.相交b.垂直c.平行d.重合 3.若點a 3,3 b 2,4 c 10 三點共線,則a.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