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2022-12-13 15:24:03 字數 3949 閱讀 5895

**關鍵詞: 花卉文化民俗文化傳承文化多樣性

**摘要: 本文以我國花卉文化為例,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旅遊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為了使絢麗多姿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就要發掘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宣揚這些文化內涵。

一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

但在經濟全球化的同化下,在旅遊活動的負面影響下,民俗文化的純淨性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為了使多樣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必須對民俗文化的文化內涵進行發掘及宣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重視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23年11月2日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iv委員會的報告通過決議)指出:「人類的共同遺產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這種多樣性的具體表現是構**類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的多樣化。

文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後代利益予以承認和確定。」[1]而各國民俗文化的多樣性正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一種反映。

民俗及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現象,具有民族性與地方性的特徵。[2]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是乙個地區或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創新的根源。

但在經濟全球化、旅遊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民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願意穿著本民族的服飾;按古規,苗族的蘆笙在每年春種秋收這一段農忙日子裡是不能吹奏的,可在貴州雷山縣的乙個苗族村寨,倘若來了旅遊團隊,不論什麼季節,只要付上300元左右的人民幣,就可以觀賞到全套表演。[3]從中也引出了乙個問題: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從而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化?

要使民俗文化在乙個地區、乙個民族傳承下去,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掘並宣揚各種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內涵。下面就以我國花卉文化為例加以說明。

二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1.桂花與民俗文化

關於桂花,漢晉以來,有月宮桂樹之說。《太平御覽》引《淮南子》雲:「月中有桂樹。

」進而有吳剛在月中伐桂的傳說。比喻科舉考中為月中折桂、蟾宮折桂,且作為成語,至今使用。月亮和桂花的傳說還演化出中秋賞桂、飲桂花酒的習俗。

[4]桂花除了與中秋節相關,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彝族剪紙中就有桂花的圖樣。[2]

2.菊花與民俗文化

重陽節的菊花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也叫「菊節」、「菊花節」,重陽節與菊花有關的民俗有賞菊、簪菊、飲菊酒、食菊糕等。

《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記載: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庋廣廈中,前軒後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4]可見清代賞菊的盛況。至今,每逢金秋時分,我國一些地區仍有有菊花展覽。

唐李欣《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詩:「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闢惡酒,湯餅茱萸香。

」宋代《幹淳歲時記》記載:「都人是日飲新酒,泛黃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物為之。」[4]在這些記載中可略見古時重陽節飲菊酒、簪菊、食菊糕的風俗。

重陽節與菊花的關係如此之密切,是與我國民眾所創造出來的菊花的文化密切相關的。菊花被認為是辟邪之物,《續齊諧記》雲:「汝南恆景隨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

『九月九日,汝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繫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雞犬羊牛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5]因菊花傳說有此辟邪之功效,所以重陽節簪菊、飲菊酒、食菊糕等習俗一開始不免有辟邪的意思。發展至後來,簪菊有了裝飾的作用,而飲菊酒、食菊糕則與其保健作用更多地聯絡起來。

菊花有藥用價值。《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列為百草上品,認為「久服利血,輕身耐老延年」;菊花的藥用價值更被追求長壽成仙的道教借用,認為菊花是食之可以不老的仙品,東晉道士葛洪《神仙傳》雲:「康風子服甘菊花,柏實散,乃得仙。

」[5]

菊花除了與重陽節聯絡密切,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壯族的壯錦花紋圖樣就有菊花等紋樣。[2]現在,菊花茶也是大眾普遍飲用的飲品。

3.牡丹花和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的氣節相吻合。

[6]牡丹的國色天香,更寓意富貴吉祥。錫伯族的門框、窗、屏風、相框上所雕繪的圖案就多有牡丹。壯族的壯錦也有「鳳穿牡丹」等圖樣。

土家族織的土花被面的花紋也包括了「蝴蝶撲牡丹」、「四鳳抬牡丹」等。[2]

4.其他

除此之外,在我國文化中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是彝族剪紙的圖樣,也是苗族蠟染的主要圖樣;象徵傲雪高潔品質的梅花是彝族剪紙的圖樣;象徵愛情和幸福的羊角花(即杜鵑花)是羌族人民的最愛,也被羌族婦女廣泛應用為挑花和刺繡的花卉圖案。

三   在我國民俗文化中,花卉包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要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避免經濟全球化及旅遊活動等對民俗文化的衝擊,就要在發掘這些民俗文化的同時,做好民俗文化內涵的宣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避免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失去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衝擊著多彩的民俗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掘並宣揚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很有意義。比如,現在情人節的玫瑰花、聖誕節的聖誕樹等西方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在我國年輕人中間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中秋節的桂花、重陽節的菊花等中國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卻在人們心目中慢慢地淡化。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現象,同時失去本國民俗文化的底蘊,也失去民俗文化創新的根本。在中秋節、重陽節這些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如果報紙、電視等**適時宣揚桂花、菊花等內在的民俗文化內涵,有條件的公園適時組織桂花展、菊花展,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將會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

2.避免旅遊活動對民俗文化的衝擊

在我國的一些旅遊地,「旅遊經營者們往往對旅遊者持一種迎合的態度,旅遊者喜歡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藝術品、手工藝品,甚至某些建築樣式和風格都以遊客的趣味為標準,缺乏恰當的引導和可貴的守護精神」。[3]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造成民俗文化的扭曲、失去真我,旅遊者看到的也不再是真正的民俗。在旅遊活動中,應讓旅遊者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並使旅遊者了解這些文化的內涵。

在廣州的茶樓喝茶應可以喝到菊花茶,而不是八寶茶;去彝族看到的剪紙中應有石榴、桂花、梅花圖樣,而不是玫瑰花的圖樣;欣賞羌族的挑花和刺繡應可以看到羊角花(即杜鵑花)的圖案,而不是鬱金香的圖案。而且,導遊應講解相應的花卉的民俗文化內涵。這樣,遊客不僅會對當地的民俗文化有所了解、尊重,認識多樣化的民俗文化,而且當地的民俗文化會得以傳承、繁榮。

當然,在避免旅遊活動對我國的民俗文化的不良影響的同時,也要尊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就拿菊花來說,在德國、法國等國家,菊花是葬禮上用的花。[7]如果在接待來自這些國家的遊客時,遇到旅遊地適逢菊花展,或預計參觀壯錦時會看到菊花花紋圖樣等情況,都需要導遊事先向遊客說明我國的民俗文化,說明絕非有心冒犯,並徵求遊客的意見是否去參觀,以表示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的尊重。

我國的民俗文化絢麗多姿,要在全球經濟化的大潮中,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現代,避免民俗文化逐漸式微,甚至消亡;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性,並不斷繁榮,就需要我們發掘出民俗文化的內涵,讓人們了解民俗文化豐富的內涵。這樣,處於這種民俗文化氛圍的當地人會珍惜本地的民俗文化,發展本地的民俗文化;而慕名而來的旅人則會欣賞到地道而多彩的民俗文化,尊重這種民俗文化。如此,民俗文化才能保持其多樣性。

參考文獻:

[1]蕭放.**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民族遺產(第一輯)[c].傳統節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2008.81.

[2]吳忠軍主編.中外民俗[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2,4,141,140,136,143,142.

[3]姜建春.民俗旅遊對民間文化的負面影響[j].泰山學院學報,2010,(32):123-124.

[4]喬繼堂.細說中國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80,186,200,203-204.

[5]尹曉紅.菊花的雅稱及其文化含義[j].漢字文化,2009,(6):80.

[6]李梵編.亞洲人文風情[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175.

[7]趙利民主編.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87,199.

中醫與傳統文化

姓名專業學號 1109635050 節次 週日1 2 班級 160004 001 e mail 中醫在我國醫學領域中佔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在當今的世界業已不可或缺。通過乙個學期以來,對中醫與傳統文化的初步學習,我對中醫與體質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與此同時,也體會到了中醫的偉大神奇之處。我的乙個朋友,據...

傳統文化標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學傳統文化,做當代智者。博古而通今,揮手在雲端。習四書五經,修德蘊之人。傳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傳東方智慧型,品華夏文化。承聖賢之德,解天下之事。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習古之至理,明處世之道。知儒道孝易,看...

傳統文化計畫

八年級 傳統文化 教學計畫 張明偉傳統文化是乙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