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在近代哲學原則的提公升中問世的必然性

2022-12-12 10:06:02 字數 3321 閱讀 9892

哲學基地班賈偉娟2008300010031

歷史哲學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抽象理性思維方式的奠基,二是在哲學的內在性原則的發展中,作為歷史哲學的重要概念的「時間」不斷地顯現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三是對內在性歷史原則的不斷批判。並且這三方面都是從自身出發的,都可以歸於近代哲學的內在性原則。

可以說,是哲學的內在性原則的提公升,使歷史哲學的產生成為必然。

首先,人們對理性思維的推崇,對普遍性的追求,抽象思維的能力的提公升,為歷史哲學的產生奠定了思維的基礎。17世紀是笛卡爾主義即理性主義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關注的是普遍的「理性」。理性正像普照大地的太陽,無論何時何地,都以同樣的方式灑下自己的光芒。

哲學的內在性原則也孕育其中了。

另外,啟蒙思想對理性的提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重要的體現就是它的座右銘「要有勇氣運用你的理智」。啟蒙運動的人類理性引申出德國古典哲學的歷史理性,出現了歷史哲學研究的繁花盛開。

其次,哲學的內在性原則是從自身出發的思維,它自身的發展對歷史哲學的貢獻是對「時間」的反思,使時間進入哲學的研究領域。因為歷史是時間外在化的精神,只有當時間被真正認識,歷史哲學的研究才成為可能。理性必然要求內在性的發展,也就必然孕育著歷史哲學。

哲學的內在性原則的形成始於笛卡爾。

笛卡爾從「我思」開始,進行普遍懷疑,得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題,並以它作為根基而建構起整個形上學的體系。這種從自身出發的思維方式不益於歷史哲學的產生,反而會阻礙其發展。一方面它認為只要我遵從理性符合「清晰明白」的原則,那麼一切只是都可以通過演繹推導出來。

那麼,歷史事實是具體的,是感性的,是與理性相對的,那麼他就無法做到感性的歷史事實同來理性的結合,達到歷史事實的普遍性,而會排斥歷史。歷史不是笛卡爾的研究物件,更談不上歷史哲學產生了。另一方面,笛卡爾本身的思維方式就是平面的、單向度的,排斥時間,缺乏歷史向度。

歷史是時間的精神外化,沒有時間的概念,歷史哲學也就無從談起。時間是在內在性原則的不斷發展中逐漸被意識到的,才出現了歷史哲學。

內在性原則由笛卡爾的「我在思」到康德的「我等於思」得到了提公升。康德遇到了同笛卡爾同樣的問題,要實現感性史實同理性的普遍性的結合。他通過道德和文化的教化達到了這一點。

康德從自身出發確立了三大道德律令,進而到自由意志,通過道德把自然和歷史連線起來。首先,論證了自然本身有目的地以文化-道德的人為最終目的,自然作為人而存在和人作為自然而存在就是可能的,自然和自由之間的鴻溝得以填平。然後,認為歷史有和作為應然的目的性和作為實然的和規律性的兩重性,並用目的論的理性的批判原理來觀照人類歷史,用「自然的合目的性」,歷史的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就統一起來。

「歷史理性已經由維柯時期的神秘朦朧而日益明晰。這為歷史哲學的問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歷史哲學在康德這裡得到了部分發展,但是歷史的時間性質還未被意識到,甚至還未在理論中得到體現。

內在性原則在黑格爾那裡表述為「絕對精神」「自我活動」。尤其是他的「主體即實體」的觀點: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

「精神的自我活動,意味著精神總是從自身出發,外化自身沉沒到物件中,又能夠揚棄物件而返回自身,達到對自身的概念式理解。」黑格爾把精神的這種特性運用到對歷史的研究中。 「精神是自己本性的判斷,同時它又是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實現自己,自己造成自己,在本身潛伏的東西的活動。

依照這個抽象的定義,世界歷史可以說是『精神』在繼續做出它潛伏在自己本身『精神』的表現。如一粒萌芽中已經含有樹木的全部性質和果實的滋味色相,所以『精神』在最初跡象中已經含有『歷史』的全體。」我們依據內在性原則對精神的這種「自我活動」進行反思就會發現時間已經隱含於這種「自我活動」中了。

「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實現自己,自己造成自己」的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過程。時間是過程的特質,是時間使這種活動成為可能。時間已經在黑格爾哲學中有所體現了。

內在性發展到此終於隱約地意識到了時間,有助於歷史哲學的產生。

總之,內在性原則的發展過程就是對時間的意識的過程。在笛卡爾和康德的哲學中,他們的思維是從自身出發的,是靜態的思考過程。在笛卡爾哲學中表現為知識體系像建房那樣從地基建起,知識在乙個平面上的思維,沒有從縱向的時間的思維;在康德那裡是歷史的兩重性的結合,也沒有從時間的角度思考問題:

他們的思維都缺乏歷史的向度,是現成性的思維方式。而在黑格爾那裡,雖然有了精神的「自我活動」,有了時間的概念,為時間進入歷史哲學的研究領域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時間還未被真正地意識到。

歷史哲學的真正形成,時間真正被意識到,即由現成性的思維完成向「生成性」思維的轉,是對內在性原則批判的基礎上的,其秘密被揭示以後。對內在性的批判孕育著歷史哲學。面對哲學內在性原則的不足,對它的批判也是必然的。

因此歷史哲學的產生也是必然的。對內在性批判的主要作用是發現歷史的現實根基,時間是人們的生存根基。

在笛卡爾的哲學,因為歷史的經驗性質使他不可避免地處在被懷疑的狀態中,歷史不僅不具有真理性,而且還因為它固有的虛假成分丟失了它傳導經驗和提供道德教育的功能,歷史降到了不可靠資訊材料的匯集的地位,陷入了歷史懷疑主義。「笛卡爾在如何對待歷史問題上走向了背謬:一方面,笛卡爾毫不猶豫地高揚理性的普遍性和確定性,另一方面,他又堅決地排斥歷史知識,否認歷史知識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這就隱含著對有限理性的應允。

」為了解決而這種矛盾,維柯提出了他的方法,指出了歷史知識的合法性。

他提出了與笛卡爾不同的真理標準,認為真理標準不是「清晰明白」,而是「真理即創造」。「真理即創造」的新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使歷史的認識得以可能。並且指出歷史是由人們的詩性智慧型創造的。

感性的歷史事實由語言文字學確立了其客觀性,獲得了歷史知識的合法性。他還敘述了歷史的演進與復歸,歷史也成為了有規律的、普遍的科學,開啟了西方對歷史哲學的研究。其實,維柯對笛卡爾的批判,也是對內在性原則的應用。

「真理即創造」本身就是從自我出發的思維。

同樣,赫德爾通過對康德的批判,提出了歷史研究的移情原則,被公認為第一位歷史主義哲學家,也首次在嚴格意義上使用歷史哲學概念,促進了歷史哲學的發展。赫爾德是以康德先驗的非歷史的學術取向為突破口,撰寫《人類歷史哲學的觀念》,對康德的了歷史哲學進行批判。赫爾德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反對使用乙個統一的模式來解釋歷史,認為歷史的本質並不體現在普遍顯現出來的人性上,而是存在於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所表現的個別特徵。

歷史哲學的真正的形成,必定是時間概念進入研究的內容中,並且時間必須與人們的現實活動連線在一起。因為歷史哲學研究的主題是人們曾在此的生存可能性。不然歷史就會成為黑格爾的理解:

歷史符合邏輯。其結果就是,「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歷史,就構成絕對精神的回憶和墓地,也構成它的王座的現實性、真理性和確定性,沒有這個王座,絕對精神就會是沒有生命的、孤寂的東西。」而內在性的秘密在於「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

」只有當這一點被真正意識到以後,歷史哲學才真正地產生。「基於生存時間性的歷史性乃是一切自我活動之所以可能的寓所即生存之基。」

到此為止,內在性原則的秘密被揭示,時間進入了哲學的研究領域,歷史史實的合法性也得到認可,並且基於人的生存基礎,歷史哲學在對內在性原則的批判提公升中得以形成是必然的。

生活中的哲學反思

生活是我們不斷在得與失中前行,玫瑰雖好,攥在手裡也會將你的手扎的鮮血淋淋。屬於自轉的那一篇應該是最為珍貴的,需要把最真摯的感情投入其中,所以需要更多地時間去醞釀。彼此靈魂與性格的幾個交織在一起,隨著歲月的積累,這種聯絡逐漸的緊密,形成友誼。當兩者互融,聯絡雙方互相改變,創造出兩者共同擁有的性格和靈魂...

哲學常識中的典故 四

46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 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也包含了這一原理。47 ...

《2023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哲學思想

作者 郭峰 文教資料 2011年第23期 摘要 馬克思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包含豐富的環境哲學思想,他通過對於自然 人和社會的考察,深刻地闡述了與這三者有關的問題,其深刻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當前的環境治理提供了莫大的指導。關鍵詞 生態問題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