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中的典故 四

2021-07-25 03:18:34 字數 1690 閱讀 1466

46、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

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也包含了這一原理。

47、瞎子摸象。比喻只認識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現象,而未認識事物的本質。現象與本質,二者不同。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絡,它是片面的、多變的,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質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絡,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48、萬變不離其宗。是說現象與本質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現象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是本質的表現。

49、聲東擊西。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別,「聲東」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儲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莊舞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同屬此理。

50、買櫝還珠。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於是出**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51、知人知面要知心。比喻感性認識需要上公升到理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只是對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認識,只有上公升到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認識。

52、盲人騎瞎馬。比喻離開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一種盲目的實踐。因為正確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因而它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又如,「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即是這個道理。

53、熟能生巧。是說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公升到理性認識。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須深入實際,反覆實踐,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54、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經過人腦的思維加工,方能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由於人們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雜、真偽並存、彼此相隔、表裡未辨,所以,需要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過程,才能形成理性認識。

又如,「多想出智慧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同屬此義。

55、邯鄲學步。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要善於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

又如,「東施效颦」、「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56、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充套件和深化。

57、活到老,經不了。比喻客觀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人的實踐和認識也是隨之變化發展的,停止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實踐是認識的**。人的認識是通過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而獲得的,離開了實踐,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又如,「真理無價寶,實踐裡面找」、「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不打不相識」等,都是講的這個道理。

59、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們到實踐中才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從而激勵自身不斷地追求知識,擴充套件視野,深化認識。

正如恩格斯說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又如,「吃一暫,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然後知不足」等,同屬此理。

60、學以至用。是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解釋世界,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那種「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023年甘肅事業單位考試哲學常識中的典故一

2016年甘肅事業單位考試,為方便廣大考生備考2016甘肅事業單位考試,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整理了2016年甘肅事業單位考試 哲學常識典故的相關知識點,望廣大考生及時檢視,更多事業單位考試資料,請關注甘肅事業單位招聘網。1 天地和氣,萬物自生。宇宙之間的萬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這說明自然界是...

生活中的哲學反思

生活是我們不斷在得與失中前行,玫瑰雖好,攥在手裡也會將你的手扎的鮮血淋淋。屬於自轉的那一篇應該是最為珍貴的,需要把最真摯的感情投入其中,所以需要更多地時間去醞釀。彼此靈魂與性格的幾個交織在一起,隨著歲月的積累,這種聯絡逐漸的緊密,形成友誼。當兩者互融,聯絡雙方互相改變,創造出兩者共同擁有的性格和靈魂...

放大經典故事中的細節

伯喜點頭,曰 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赤兔馬嘆曰 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 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