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第六章

2022-12-06 19:39:08 字數 3374 閱讀 6130

教育學第六章.txt明騷易躲,暗賤難防。佛祖曰:你倆就是大**!當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時候,太陽就出生了山東省初中教師資****新版教育學第六章練習題

第六章課程

1、我國的課程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程序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學校開設的教學科目的總和以及它們之間的開設順序和時間比例關係。

2、課程概念的內涵是什麼?

答、第一,課程是指學校中所要進行的德、智、體、美等全面教育內容的總和。第

二、課程不僅包括各門學科、課內教學,也包括課外活動、家庭作業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第

三、課程不僅規定了各門學科的目的、內容及要求,而且規定了各門學科設定的順序和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的安排。

3、課程的分類主要有如下幾種:第

一、按課程的設計形式,可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學科課程是按不同的學科劃分門類,並按照知識的邏輯體系加以設計的課程。活動課程也叫經驗課程, 是從學生的活動經驗為中心設計的課程。第

二、按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是為保證所有學生的基本學力而開設的,所有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選修課程是指學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第

三、根據課程的任務,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作為乙個公民所必需的基礎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拓展型課程重點在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特殊能力,並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是。

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態度與能力。

第四、根據課程的制訂者,可以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4、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5、最早出現「課程」一詞的是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著作《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之中,含有引導學生繼續前進並達到預期培養目標的意思。

2023年,美國學者博位元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課程理論專著,標誌著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誕生。2023年拉爾夫。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被公認為現代課程理論的奠基石。

他認為編制課程的四個基本步驟是確定目標、選擇經驗、組織經驗和評價結果。因此泰勒的課程編制模式又稱為「目標模式」。

6、現代比較有影響的課程理論是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和社會改造課程理論。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主張課程的基本內容應是人類文化中最具學生性的知識,課程的設定原則是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學生中心課程理論主張,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動機和需要、能力和態度為基礎來程式設計。

具體有分三個流派,即以盧梭為代表的自然主義課程論,以杜威為代表的兒童經驗主義課程論、以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課程論。社會改造課程理論主張,把課程的重點放在放在現實社會問題、社會改造和社會活動計畫及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上,應圍繞重大社會問題來組織課程內容。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學者布萊梅爾德和巴西學者弗萊雷。

7、課程設計是指課程結構的編制,既包括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也包括具體課程的編制。課程計畫是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檔案,課程計畫由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構成。

8、課程計畫對中學教師的指導意義和要求是什麼?

答:課程計畫也是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和其他活動的依據,要求教師做到:第

一、認真學習和熟悉課程計畫,了解中學教學和其他活動的全面安排和要求。第

二、了解自己任教學科開設的年級、順序、教學時數,了解自己任教學科在整個學科計畫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三了解自己任教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與銜接。第

四、綜觀學校教學、教育全域性,明確自己的任務與要求,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好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

9、如何理解和執行課程標準?

答:1、認真研究和把握課程標準。2、全面系統地理解課程標準。3、嚴格執行課程標準。

10、簡述教科書的作用?

第一、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教學的主要材料。第

二、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第

三、教科書是統籌教學與各種活動的根據。

11、教師如何正確使用教科書?

答:第一、整體把握教科書。第

二、重點設計教科書。第

三、充分利用教科書。第

四、及時引進新知識。第

五、適當補充鄉土材料。第

六、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好教科書。

12、簡述如何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進行社會調查。第

二、審查學生活動。第

三、開發實施條件。第

四、研究學生情況。第

五、鑑別校外資源。第

六、建立資源資料庫。

13、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畫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

一、課程計畫的本身的特性。一是可傳播性,即向各學校推行的程度。二是可操作性,即使用時的方便程度。

三是和諧性,即與流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之間的一致性程度;四是相對優越性,即相對於原有課程而言新課程的長處。第

二、交流與合作。交流可以是課程編製者與實施者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實施者之間的交流。第

三、課程實施的組織和領導。第

四、教師的培訓。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中最直接的參與者,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和態度,要通過培訓使教師形成新課程的理念,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方法。第

五、各種外部支援。

14、課程評價是指對課程計畫及其實施實際達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價值判斷活動,其內涵有:

第一、課程評價的物件方興未艾是多元的。第

二、課程評價是乙個動態的過程。第

三、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教育目的作出貢獻。第

四、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並為改進課程指明方向。

15、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有:1、泰勒提出的目標評價模式;2、美國斯克里提出的目的游離評價模式。3、cipp評價模式(第一背景評價、第二輸入評價、第三過程評價、第四成果評價)。第

四、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提出的cse評價模式(第一需要評價、第二方案評價、第三形成性評價、第四總結性評價)

16、新課程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語言的學習理論和多元智慧型理論。

17、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答:以***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同志「****」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8、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絡。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

教育學第六章

第六章 練習題 一 選擇題 1 的 提出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2 中學教師職業的價值有和 3 中學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基本任務是 4 中學生具有的本質屬性 5是作為乙個人的最基本的人權 6 師生關係從本質上看是之間的關係 具有一般的 之間的關係的一切屬性 7 中學生的教育原則有和 二 填空題 ...

教育學第六章教師與學生

教育學複習教師與學生 一 選擇題 1 陶行知先生的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的教育信條體現了教師的 素養。a 教育理論知識 b 崇高的職業道德 c 文化學科知識 d 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2.教師勞動的根本任務是 a.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發展學生的智力 c.傳授科學文化知識d.教書育人 3.教師勞動...

中學教育學第六章知識要點

4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 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 標準。5 課程目標的依據 主要有三個方面 對學生的研究 對社會的研究 對學科的研究。6 課程設計的概念 課程設計是乙個有目的 有計畫 有結構地產生教學計畫 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