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第六章知識要點

2021-03-04 09:33:55 字數 1761 閱讀 6411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標準。

5 課程目標的依據

主要有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

6 課程設計的概念

課程設計是乙個有目的、有計畫、有結構地產生教學計畫、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系統化活動。其中,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科書也是課程檔案的三個層次。

7 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是指導和規定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

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畫應當具備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三個基本特徵。

教學計畫主要由教學計畫設計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及其說明、課時安排、課程開設順序和時間分配、考試考查制度和實施要求幾部分所構成。開設哪些科目是教學計畫的中心問題。

8 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畫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檔案。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與任務,知識的範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9 教科書設計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故人們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依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

教科書的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第二,強調內容的基礎性。

第三,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

第四,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第五,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10 課程實施的概念

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畫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中學教育學考點與要點歸納第9頁(共16頁)中學教育學考點與要點歸納第10頁(共16頁)11 課程實施的結構

課程實施具有一定的執行結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至少要考慮七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

第二,確定並分析教學任務;

第三,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徵,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

第四,選擇並確定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第五,對具體的教學單元與課的型別和結構進行規劃;

第六,組織並開展教學活動;

第七,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資訊。

以上七個方面在運作過程中構成乙個迴圈往復的動態結構,這便是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

12 課程評價的概念

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作出改進課程的決策。

13 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1)目標評價模式

這一評價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即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畫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畫實際的結果」上來。

(3)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14 課程評價的過程

第一步,把焦點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課程現象上;

第二步,蒐集資訊;

第三步,組織材料;

第四步,分析資料;

第五步,報告結果。

教育學第六章

教育學第六章.txt明騷易躲,暗賤難防。佛祖曰 你倆就是大 當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時候,太陽就出生了山東省初中教師資 新版教育學第六章練習題 第六章課程 1 我國的課程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程序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學校開設的教學科目的總和以及它們之間的開...

教育學第六章

第六章 練習題 一 選擇題 1 的 提出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2 中學教師職業的價值有和 3 中學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基本任務是 4 中學生具有的本質屬性 5是作為乙個人的最基本的人權 6 師生關係從本質上看是之間的關係 具有一般的 之間的關係的一切屬性 7 中學生的教育原則有和 二 填空題 ...

第六章知識要點

1 知識學習的型別 2 記憶系統及特點 3 遺忘程序特點 4 遺忘原因及理論解釋 5 記憶規律的運用 一 知識的含義及實質 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徵與聯絡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徵。二 知識的型別 一 根據反應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