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論述題 一

2022-12-01 22:24:05 字數 5143 閱讀 2428

1論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與作用。

答:由於人的發展是個複雜多變的過程,因而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說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遺傳素質 ⑵後天的環境;即自然 ⑶教育;即社會因素。

⑴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必要物質前提:①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發展的潛在可能性,沒有這個前提人就無法得到發展 ②遺傳素質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其階段 ③遺傳素質的生理性對人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④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⑵環境對人的發展有重要影響。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著人的發展程度的範圍 ②社會關係影響著人的發展的方向的性質 ③社會需要也影響人的發展。

⑶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①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專門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還具有較強的計畫性和系統性 ③學校教育還具有高度的組織性 ④控制、利用各種環境因素對人的自發影響。

總之,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與作用即有遺傳後天環境的教育等。

2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素質教育內涵和實質和理解。

答:⑴關於素質教育的概念,素質教育是個體在先天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的環境影響的教育訓練而形成起來的順利從事某種活動的基本品質或基礎條件。

⑵關於素質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學校教育中以發展學生的多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動

⑶素質教育的內容構成有以下六點:①政治素質教育主要指對民族、階級、政黨、國家、政權、社會制度和國際關係的情感、立場的態度的教育。當前主要是四項基本原則教育 ②思想素質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動機、民族精神、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③道德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是指個體所具有的正確處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他人之間關係的良好品質。道德素質教育就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行為習慣、道德情操、道德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責任感、事業心、奉獻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質等。④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指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審美修養、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核心。⑤身體素質教育,指教育個體保證生理機能的正常發育和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與衛生保健常識。⑥心理素質教育,是指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解決學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強學生自我平衡狀態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國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使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保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即基礎性,能夠給予學生未來發展中最基本、最基礎的素質,這些素質可以成為他們進一步發展的潛能和條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選拔教育;人的發展內容要全面,而不是單方面發展學生的應試能力。

發展性,指注重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培養合格特色的人才。

3論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其教育對策。

答:⑴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①感知覺的發展特點 ②小學生的注意發展特點 ③小學生的記憶發展特點 ④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 ⑤小學生的想象發展特點。

⑵小學生的情感發展特點;

⑶小學生的意志發展特點;

⑷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總之,從總體上說,小學生的感知不精確,對時間和空間知覺較模糊,他們觀察事物時,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間的聯絡和特點。看圖不知去觀察畫中所要說明的關係。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習慣,引導他們對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細緻觀察,幫助他們從複雜的現象中分出主要和次要的,找出事物間的聯絡,小學生的注意一般不能長時間集中教師應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有學習,還要對他們進行意志品德,分析是非等方面入手。

4你怎樣理解「優等生」「差等生」,聯絡實際,談談如何對「優等生」和「差等生」進行教育?

答:優等生就是指那些在德智體等方面都獲得很好的發展的學生,或者說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發展比較全面的學生。

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達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體整體發展水平;較差或發展不平衡的學生。

優等生可以採取如下教育策略:第一對他們實行跳級制,使他們早日成才。第二,加大學習量,提高教育要求,以使他們發展得更好。

第三,對優等生更應嚴格要求,切忌只抓學習不抓思想。第四,一分為二地看待優等生,既要表揚也要批評他們的短處。

差等生可以採取如下教育策略:第一,平等、公正地對待他們,要求他們重建他們的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同學一樣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第二,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們,找好教育的切入點。

第三給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愛。

如果能按以上的教育方法,想信優等生會發展得更好,差等生會迎頭趕上,從德智體向優等生靠攏。

5為什麼說活動課程的是針對傳統學科課程的弊端提出來的?它的進步意義在**?試分析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在借鑑其合理成分之外,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引起注意?

答:因為傳紡學科的課程呆板、枯燥、忽視兒童需要的弊端,現活動課程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傳統學科的框架,以生活題材為學習單元,通過解決學習者面臨的各種問題,重構經驗,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強調課程適合兒童興趣,需要經驗,在培養學生自律創造性、自學能力以及個性發展方面都有借鑑意義。近年來,活動課程有了新的發展,力圖使其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

當前,活動課程還應該注重地區性,城鎮與農村學生的發展來區別、因為地區、城鎮、農村的學生智力、視野、知識差別還挺大,需要分別對待。

6論述如何幫助學生通過五個階段來掌握知識。

答:學生的認識過程主要是以間接經驗為主,學生和掌握知識須經歷乙個過程具有一種因期性的規律,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基本階段對提高教學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一、引起動機,引起動機方法有①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學習的間接動機。

②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可採取向學生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作直觀演示,講述有趣的故事等辦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

二,感知知識,一般有直接感知和間接感知兩種。直接感知是通過觀察、實驗、實習、訪問、調查、參加社會實踐和生產力勞動等方式直接接觸所學事物,從而獲得感性認識;間接感知主要是通過教師直觀語言、直觀教具、電化教學手段等為學生提供的形成。三,理解知識,首先要選擇適當的感性材料,要動用典型事例說明教材的主旨,以奠定理解知識的基礎,其次,要給概念經明確的定義,概念的表述要簡明、準確,使於學生掌握。

再者要引導學生弄清新舊概念之間的關係,盡量利用已有概念來促進新的概念的形成。四、鞏固知識需要依靠學生的記憶,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記憶的指財,以促進其記憶力的發展。五、動用知識也就是把知識應用於實踐,解決問題,並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7論述學習知識與提高思想覺悟相統一的規律。

答:⑴學生的思想認識的提高以系統的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科學世界觀,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為基礎。

引導學生接觸自然和社會,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和人生的價值,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喻小學課本講到林巧稚小時候上生物課時老師提問樹葉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學生回答是圓形、綠色。老師不直接回答把他們帶到樹林裡,讓學生採集樹葉,然後加到教室裡,這時同學就回答樹葉的形狀與顏色的多種答案。⑵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以促進從知識到思想的轉化。

在教學中應從正面教育學生,童第周小時候學習成績差,經過努力來成為全世界著名的科學家。⑶學生思想的提高又可推動他們積極學習知識,學習目的,學習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這樣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8論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答:關於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係問題在歷史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實質教育派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對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形式教育派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教學中傳授知識只有一種手段,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⑴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

⑵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⑶知識不等於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視智力發展的片面性。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兩者並行才是最好的方法。

9聯絡實際說明在德育過程中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知、情、意、行的關係?

答:知行統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標誌。「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是人們對乙個人思想品德作為的肯定和否定的評價。

由知到行的統一不是自然實現的,離不開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知、行、意、行是構**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社會思想準則、行為規範等觀念體系的認識和在此基礎上行成的觀念,與及對是非、美醜、善惡的評價。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 ,是人在思想道德[實踐中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時,對一定的思想準則、道德規範所產生的內心體驗。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指人的內部的思想品德意向向外部穩定行為轉化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挫折時的頑強不懈的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為,是人思想、道德意識的外在表現。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知、情、意、行的關係即要重視客觀存在們的聯絡作用,又不能簡單地相互代替。知、情、意、行是教育學生採用的教育模式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乙個的。

10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如何貫徹知行統一的德育原則?

答:知行統一原則是指點在德育過程中,即要對學生曉之以理,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認識,又要對學生導之以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知行統

一、言行一致的品格。言行一致、知行統

一、理論聯絡實際是我國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貫徹知行統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教師對學生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曉之以理就是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和道德知識。②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在知行統一上嚴格要求自己進行自我修養,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知與行的關係,在日常生活、學習、交往等方面的活動中,自覺鍛鍊和培養知行一致的品格。③知行統

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則。

教師在教育學生知行的時候,要以身作則,教師當學生表率潛移默化引導學生。

11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貫徹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

答: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是指在德過程中教育者即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照社會主義思想準則和品德規範嚴格要求他們,通過兩者相互結合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嚴格要求與新尊重信任學生,是實現民主、平等的社會主義師生關係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應有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貫徹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想結合原則,就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⑴要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提出嚴格的要求。⑵要在嚴格的過程中體現對學生尊重信任,熱情幫助學生完成要求。⑶對學生的尊重熱愛和嚴格要求不然不可缺少,但應注意愛要得體嚴而有格。

教師平時如果尊重學生,一定得到學生的加倍尊重,教師對學生的信任,相信他們的學生為人等,肯定會給學生的發展機會,反而處處不放心、不信任導致結果可想而知。所心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並行是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法。

教育學論述題

論述題 34 36兩題任選一題,35題必做,共25分 34 學習教育學有何意義?11分 答案要點 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既是我們做乙個教師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乙個教師的最終追求。1 有利於提高我們對教育事業戰略地位的認識,熱愛教育工作。2 有利於掌握教育規律,增強教學能力。3 有助於提高我們高尚的師德修養,...

教育心學 教育學論述題

一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 1 階級性2 道統性3 性4 刻板性5 教育的象徵性功能佔主導地位。二 現代教育的特徵 1 終身化2 全民化3 民主化4 多元化5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三 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或反作用 功能 1 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1 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教育...

教育學論述

1 簡述教育學功能?答 1 可以幫助人們深刻地認識教育現象。2 可以使教師上有完備的知識結構3 可以為進一上學習教育學理論打下基礎4 可以形成規範化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實踐工作的理性水平。2 教育學的研究經歷那些階段?答 1 古代 教育學的萌芽 2 近代,教育學的形成 3 現代,教育學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