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概論論述題

2023-01-20 03:18:02 字數 5435 閱讀 2477

1. 試述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係。

答: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係是一般社會科學和哲學的關係。具體來說是:

第一,歷史唯物主義是社會學研究的哲學基礎,是社會學研究的科學的世界觀、方**。

歷史唯物主義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於社會歷史領域,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作為科學的社會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出發,考察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從而對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作了科學的說明。

馬克思主義、***思想對社會學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我們要想保證社會學研究的高度科學性,就必須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

第二,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是有區別的。歷史唯物主義是一門哲學的歷史觀,屬於哲學的範疇,而社會學是一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歷史唯物主義是從哲學的角度研究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而社會學則是對社會現象,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具體的研究。

第三,社會學的科學研究成果,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源泉之一。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學的關係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歷史唯物主義只有不斷吸取具體社會科學,包括社會學的成果,扎根具體社會科學之中,才能更加充實、發展自己。

2 .舉例說明角色扮演及過程

當乙個人具備了充當某種角色的條件,並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為規範去活動時,就稱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乙個動態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了解社會對角色的期望

第二,培養角色意識

第三,時間角色規範和表現角色行為

3.階級劃分與階層劃分的區別及階級劃分的意義:階級的劃分是按照一定的社會集團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座標準的。

而階層的劃分還包括人們的社會地位的高低、政治權力和其他社會因素在內。社會階層是社會階級內部的分層化和階級外部的游離化。

4. 社會失範論:

是指社會失去行為規範而出現的反常狀態。迪爾凱姆發現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和原有社會行為規範的時效促使某些人自殺,從而提出社會失範論。社會的正常狀態是社會各部分相互協調處於整合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社會規範的指導和約束下互相適應,正常生活。然而在社會迅速變動的時代,當文化價值、社會結構以不同的速率轉變時,原來的某些指導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規範就會失效,因為它已不能指導人們適應新的變化了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手足無措,處於無所遵循的迷茫狀態,從而做出各種型別的越軌行為。

5. 我國反貧窮時間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以前的救濟策略

以社群發展為主體的反貧窮實踐

經過連續數年的艱苦努力,我國農村的貧窮問題正在逐步緩解,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明顯改善。

還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反貧窮只強調經濟開發,忽視了社群發展的真正內涵,從而使得反貧窮只是縮小了貧窮的島嶼。

6. 社會流動型別及劃分意義

根據流動主體劃分為個**動、家庭流動、群體流動,根據流動方向分為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根據流動參照物分為代際流動代內流動

7. 論述城市在我國封建社會中的地位。

答:在封建社會我國的城市基本上是由於統治和軍事防禦的需要而興建的。因此,城市帶有明顯的政治性和軍事性。

這一時期的城市是貴族、地主、官僚集居的地方,是封建統治階級施行政治統治的中心。封建統治者控制著整個城市,工商業雖有發展,但在整個城市中不佔主要地位。

我國的封建城市是政治中心,而不是經濟中心。它沒有發達的工業為依託,商品**也受到限制。這樣,它不但不能對廣大農村發揮經濟的領導和輻射作用,而且因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盤剝還會造成嚴重的城鄉對立。

8. 試述社會制度的功能。

答:社會制度既是人們社會關係的規範體系,又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具有四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滿足人類社會生活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人和社會都是發展的,個人和集體的需要也是發展的。社會需要的滿足與提高關鍵是要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

這就是說,人的不斷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中就是靠一定的社會制度來滿足的。

第二,提供社會化和社會選擇機制。人的社會化主要的就是要孩子們認識社會角色和學習社會規範,而不論是社會角色還是社會規範都是由社會制度規定下來的。實際的社會無時不在運動,人口也在不停地流動。

而社會的運動,人口的流動靠的是社會制度進行的。從社會的乙個橫斷面看,人們的社會活動,人口的流動是受一定的社會制度的規則制約的。社會制度的上下左右流動的機制作用,叫做社會選擇,起到了社會選擇的作用,實際上起到社會選擇的篩箕作用。

通過社會制度的篩箕把某些人篩選下去,卻把某些適合這個制度的人留存下來,並得到優勢發展。

第三,對社會起整合作用。社會制度對社會的整合作用,根源於社會制度是人們社會關係的規範體系,行為的準則。人們按照這些規範行事,就能使整個社會關係表現得結構完整,活動有序。

否則,就會造成整個社會的混亂。人們制度各種社會制度,是由於人們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下結合起來起來,按照這個規範行事才能很好地活下去。而這個結合,主要是由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社會規範,社會關係,把各個人結合在一起,把各個不同的小團體結合成更大的團體,結合成乙個民族、乙個國家。

第四,傳遞社會文化,促進社會發展。文化是歷史的積澱,具有歷史的連續性。文化是靠一代一代人不斷地繼承、總結、改造、創新、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但人類不能把這一代的文化知識通過遺傳留給下一代。下一代的人是通過掌握語言工具學習前人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的成套的文化知識和相應的設施,使他們有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得到了前人幾千年的文化遺產,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實踐,增添一些更新的東西。所有這些工具、言行、裝置及其作用都是在各種社會制度中儲存、施行、表現出來的,是靠制度的規定進行實踐活動的。

所以說,制度是人類傳遞文化的重要工具。

9. 論述觀察法的特徵與型別。

答:觀察法的特徵:觀察法是調查者通過耳聞目睹收集和積累具體、生動的感性資料的方法,具有以下特徵:

(1)觀察者必須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設,有目的的去觀察。(2)觀察者事先劃定了一定的觀察範圍,包括觀察內容和空間。(3)實地觀察要有系統、有組織地進行,即事前要有詳細的觀察計畫方案。

(4)對觀察到的情況要客觀地記錄。(5)對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必須通過驗證才能下結論。

觀察法的型別:(1)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調查者親身加入到調查物件所處的社會群體之中成為其一分子,直接參與該群體的活動,同時又保持著客觀態度進行觀察,以獲得資料的方法稱參與觀察。

非參與觀察是調查員以旁觀者的身份對調查物件進行觀察的方法。參與觀察了解資料深入、細緻,調查者受約束多。非參與觀察受約束少,了解情況比較表面。

(2)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結構式觀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觀察計畫進行的觀察。其特點是觀察過程標準化,獲得的資料比較系統,非結構式觀察則事先對觀察範圍和程式不作嚴格規定,而依現場的實際情況隨機決定的觀察方法。

前者適用於對調查物件有較多了解,調查物件較為穩定的情況。後者則常用於對調查物件了解不多的情況。

10. 簡述社會化的意義。

答案:可以從兩個方面談人的社會化的意義。(1)從個人角度來看,首先社會化是個人得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獨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因為,人需要社會化,學習社會生活技能,了解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掌握社會各種制度、習俗傳統等行為規範,以獲得社會成員的資格,適應社會生活,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其次,繼續社會化是個人適應社會變遷所必須的途徑。人類社會是乙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總是處於變遷之中,這種社會變遷會造**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發生相應的變化,使人們無所適從,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緊張,嚴重的甚至影響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

因此,人需要繼續社會化,以便於重新適應變化和發展了的社會。(2)從社會角度來看,社會化是人類社會執行及人類文化不斷延續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因為,沒有經過社會化的人也就沒有社會,社會就不能維持其正常的執行;如果沒有社會化,社會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社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沒有社會化,社會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續和發展下去。

社會的發展規律是這樣的,新的一代總是從上一代人那裡接受社會文化。

11. 簡述角色失調與社會執行發展的關係。 答案:

人們在角色扮演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像社會的執行常會產生不協調一樣,在社會的角色扮演中也常會產生矛盾,遇到障礙,甚至遭到失敗,這就是角色的失調。角色失調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與社會執行發展相互影響:(1)角色衝突。

指在社會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間或角色內部發生了矛盾、對立或牴觸,妨礙了角色扮演的順利進行。角色衝突會妨礙或破壞社會執行中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應該盡力避免。它會影響社會的良性執行和發展。

(2)角色不清。是指社會大眾或角色的扮演者對於某一種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清楚,不知道這個角色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和怎樣去做。這往往體現在社會執行發展的急劇變遷過程中,因為新的角色、新的職業出現,沒有形成乙個明確的權利義務要求,角色承擔者不知如何是好,影響社會角色行為。

這體現出社會執行對角色失調的影響。(3)角色中斷和角色失敗。 前者是指乙個人前後相繼所承擔的兩種角色之間發生了矛盾;後者是指角色扮演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極為嚴重的失調現象。

它們的發生即可能是個人原因,也可能是社會原因,但最終都會影響到社會的正常執行。社會角色在社會互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係到社會的執行狀態,是我們應該了解、關注的問題。

12. 什麼是社會學?

答案: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社會學的概念解釋有很多種,在對這些概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之後,我們發現社會學有這樣乙個特點:即社會學的研究物件是社會,社會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絡的人類生活共同體。

社會作為乙個整體有著自身的結構特徵和執行特徵,始終存在著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關係與作用。而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其社會關係與社會行為是社會執行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社會執行和發展中如何形成相互之間的和諧,以及影響、制約社會執行與發展的因素為何,就成為社會學研究的目標物件。

為此,我們給社會學作出了這樣的界定: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的社會科學。我們可以把定義觀點濃縮為五個字:

即「社會執行論」。

13. 社會的功能是什麼?

答案:人類社會一經形成就要發揮其作用,這種作用我們稱為社會功能。社會的基本功能有以下方面:

(1)整合的功能。在同一社會中,不同的社會關係、社會群體、社會內外的文化、體制等多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矛盾,社會整合功能就是發揮著協調各個部分相互之間的問題與矛盾,使社會出現協調執行和良性發展的局面。(2)交流的功能。

人類創造了語言、文字、符號等交往的工具,使個人之間、家庭之間、群體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成為可能。社會為人類的交往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場所和規範,為人類互動提供了條件並使其合理地進行。(3)導向的功能。

任何社會都會有一整套行為規範,如:道德、法律等,用以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規定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的方向。(4)繼承和發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類一代代的更替,而社會卻是長存的。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會通過社會而得到積累和發展。

14. 簡述抽樣的方法。

答案:抽樣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非隨機抽樣,另一種是隨機抽樣。

隨機抽樣是按照概率原理進行的,在研究方法內的每乙個人都有可能被選中,因此,能夠控制抽樣的誤差。非隨機抽樣是不按照概率原理進行抽樣,無法知道樣本分佈的情況和代表性,它是根據調查者自己的判斷或偶然遇到的調查物件進行抽樣,然後對樣本進行調查。該方法簡便易行,省時省力,只是無法知道總體的規模,無法判斷樣本的代表性。

有這種方法調查的結果,只能作為研究整體的參考,不能把樣本調查的結論推及總體,有侷限性。研究者多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

毛概論述題

4如何全面正確的把握 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答 1992年初 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做出了總結性的概括,他指出 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 這個概括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本質,它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總結,符合我國...

社會學概論

社會需要 是人們需要是人們在一定情景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匱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滿足的社會心理反應。社會交往 是指個人與個人 個人與團體 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的活動與過程。社會組織結構 是指組織由哪些部分構成及各部分之間所確立的關係形式。在這裡,前者是從外觀上來描述社會組織...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概論 練習題及參 一 名詞解釋 1 社會學 本土化 社會學 本土化 是社會學中國化,也就是建立以馬克思主義 思想為指導的,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2 再社會化 再社會化也稱重新社會化,它是使個人改變以前的知識結構,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建立起新的 符合社會要求和新的形勢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