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第一章

2022-12-01 07:42:02 字數 4494 閱讀 8555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節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內涵

1.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或者說是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它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迴避而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核心。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涵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涵包括兩方面內容:

(1)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即是意識派生物質,還是物質派生意識的問題。這是劃分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客觀標準。凡是主張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的哲學理論,即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由物質派生的,都屬於唯物主義派別。

相反,凡是主張思維第一性,思維決定物質的,都屬於唯心主義派別。

(2)思維能否認識存在,能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也即物質與意識有無同一性,或者說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這是劃分哲學史上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客觀標準。凡是認為世界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思維能夠反映存在的,是可知論。

否認思維和存在有統一性,否認人們具有認識事物和認識世界能力的,是不可知論。

3.哲學的兩個「對子」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是哲學的「兩個對子」。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相互聯絡、變化、發展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源泉。形上學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待世界;事物如果有變化,也只是數量上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這種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於外力的推動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及其基本特徵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

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當時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和哲學理論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

(1)社會階級條件。19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矛盾的激化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2)自然科學基礎。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演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3)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形成的。其中,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它的直接理論**。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實踐性、階級性、革命性和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其中,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本質的特徵,也是它區別於舊的哲學流派的最顯著的特徵。

第二節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和運動觀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1.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觀點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卻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觀點。

2.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具有重大意義:第一,它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它堅持了可知論和反映論,同不可知論和唯心主義經驗論劃清了界限;第三,它堅持了共性和個性的辯證法,指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同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第四,它堅持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體現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第五,它為科學的發展和一切實際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二、辮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

1.物質的存在方式

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只有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哲學上的運動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變化,而不是具體的運動形式。

2.運動和物質的關係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其關係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物質離不開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形式;第二,運動不能離開物質,沒有無物質的運動。

3.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運動和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兩種狀態,兩者同時存在。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靜止是物質運動的特殊狀態,是事物處在暫時的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一方面,運動和靜止相互區別,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另一方面,運動和靜止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物質運動的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絡和必然的趨勢,不但具有不依賴人的主觀意識的客觀性,而且具有穩定性、普遍性和可重複性的特點。任何人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任何一條客觀規律,如果違背了客觀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承認規律的客觀性,並不等於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因為人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規律,利用它來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

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因為客觀規律不可能自動的被人認識。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5.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我們從事一切實際工作的立足點。它指出: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世界是在時空中運動和發展的物質世界;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統一性。

第三節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由兩個總特徵(即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三條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和若干對基本範疇組成的嚴密體系。

一、唯物辮證法的兩個總特徵

1.聯絡的觀點

(1)聯絡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定同其他事物發生聯絡,每乙個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也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聯絡著。

(2)聯絡具有客觀性。聯絡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尊重客觀事實,在此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好。

(3)聯絡具有多樣性。在這些聯絡中既有直接的聯絡,又有間接的聯絡;既有主要的聯絡,又有非主要的聯絡;既有偶然的聯絡,又有必然的聯絡。聯絡的多樣性是由物質運動形式及其相互關係的多樣性決定的。

(4)聯絡具有條件性。任何乙個事物產生、存在和發展都依賴於周圍的其他事物,而且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聯絡的性質和方式也要發牛改變。

2.發展的觀點

發展的觀點認為: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永恆的,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事物因普遍聯絡而構成永恆發展;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它體現著事物的本質和必然的聯絡,具有普遍性、穩定性和重複性。形上學者用孤立的和靜止的觀點來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把事物的運動等同於機械運動這一種形式,把事物的發展僅僅理解為數量的增減,違背了客觀規律,歪曲了事物發展的本來面目,在認識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的。

二、唯物辮證法的三大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的基本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超出一定的數量界限,就引起質變;質變是原來量變的終結,又是新的量變的開端;這樣,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相互交替,就構成了事物無限多樣、永恆發展的過程。這就是質量互變規律。

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的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是事物發展的客觀的、普遍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基本形式和狀態,體現了事物發展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不僅體現和鞏固原來量變的結果,而且它會引起新的量變,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

(3)質量互變原理的現實意義。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把遠大的理想、巨集偉的目標和埋頭苦幹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既反對否認量變光搞質變,冒險蠻幹、陷人空想的「左」傾錯誤;又反對只承認量變、否認質變,該變而不變,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的右傾錯誤。

在質變的條件尚未成熟時,要做艱苦細緻的量的準備工作,在質變條件已經成熟時,就要勇於突破舊框框,不失時機地實現質的飛躍。

2.對立統一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內容。世界上一切現象和過程的內部均包含著兩個相互排斥又相互聯絡的對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統一與鬥爭是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辯證法的其他規律、範疇的中心線索,是各個規律和各對範疇的實質。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把握對立統一是辯證認識的實質。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2)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轉化的性質;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性質。

矛盾同一性與鬥爭性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之間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賴於鬥爭性,同一是包含著差別、對立的同一,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另一方面,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鬥爭是同一中的鬥爭,沒有同一性,鬥爭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與鬥爭性之間是相對與絕對的關係。鬥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鬥爭性最終導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條件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鬥爭性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的發展。

第一章績效

1.1 什麼是績效?1.1.1 績效問題的提出 了解組織的目標是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需要引入一種評價手段,評價的物件就是績效。管理者需要了解員工工作的成果 工作行為以及員工的潛力。員工希望得到關於工作的反饋,以指導自身職業技能的提高和職業生涯的發展。管理學者希望找到一種理想的管理方法,能夠兼顧組...

第一章 證明

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 證明方法 綜合法 反證法 綜合法 審題 找出已知 求證的各量之間的關係 分析解題思路 一般採用逆向思考,即從結論入手,追溯結論成立的理由。書寫推理過程,從已知入手,將分析過程倒著寫出來 反證法 在證明時,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然後推導出與定義 公理 已證定理或已知條件相矛盾的結...

第一章證明

1 你能證明它嗎 專題一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及判定 1.如圖,點b c e在同一條直線上,abc與 cde都是等邊三角形,則下列結論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e bcdb bgc afc c dcg ecfd adb cea 2.如圖,abc的高bd ce相交於點o 請你新增一對相等的線段或一對相等的角的...